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与新举措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4 共3152字
论文摘要

  第三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链条上的部门,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主要包括为生产、生活和居民素质提高服务的行业和部门。

  1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存在的困境

  1. 1 传统思想影响,观念滞后,产业认识不强

  首先是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思维模式和价值理论禁锢,认为只有农业、工业生产的商品,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创造的是价值,而流通和服务只实现价值不创造社会财富,从而影响社会对服务业的认识,缺乏一定的发展动力。其次是引入市场经济概念以后所推崇的 “市场经济一切由市场自发调节”的认识误区,忽视了市场本身的缺陷和行政引导、法制规范、经济调控的作用,第三产业被遗忘在市场的涵盖范围之内。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等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发展主题产业,对流通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产生了 “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甚至认为服务业不创造价值,只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将服务业纳入统计范围,影响了 “大流通促大发展”意识的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引导作用缺乏动力。

  1. 2 国家产业结构配比不合理,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疲软

  在全国 GDP 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就这种结构,2012 年全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 2 亿元,同比增长 12. 6% 的成绩,特色旅游业仅实现增加值2. 66 亿元,同比增长1. 5%,占全国服务业比重的5. 9%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较弱; 在产业结构中,为市场服务、体现城镇化功能和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新兴行业,如证券、电子商务、研究开发、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比重低,发展步伐缓慢。当然,这个结构的形成也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内部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乏力的弱点,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比重小,发展严重滞后,一些服务业领域产业化进程缓慢,重点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1. 3 第三产业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处于自然发展、各自为政的状态,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甚至出现了物流中心西移的挑战,面临被“边缘化”的趋势。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规划方面,政府引导不足。文化、旅游、信息、智力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传统行业发展空间日趋狭小,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水平不高; 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表现为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不强; 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 一些行业中,利用外来投资数量仍然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相当多的领域还是空白,服务水平低; 重复建设和服务设施缺乏并存。

  2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2. 1 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21 世纪初,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和就业比重就分别超过了 70%。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人均 GDP 达到 1000—3000 美元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的第一动力。以美国为例,早在 1948 年,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就达到了 53. 96%,到 2000 年达到了 74. 45%,平均每年增加 0. 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从 1948 年的 52. 85% 上升到了 2000年的 76. 6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新增就业人员几乎全部流向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在美国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传统产业比重下降,但与经济发展同步。美国的交通、通信业,批发业、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由 1948 年的 13. 35%、17. 96% 、33. 29% 下 降 到 2000 年 的 8. 1% 、 15. 9% 和21. 3% 。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迅速,其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从 1948 年的 2. 45% 、7. 32% 、8. 13% 升到了 2000 年的 8. 31%、11. 31%、21. 92%,成为 GDP 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中,社会服务业占 GDP 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了 21. 92% 和 29. 44%,成为 GDP 和第三产业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新中国成立 65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2014 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1953 年至 2013 年,我国GDP 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 122 倍,年均增长 8. 2% ,其中改革开放以来 GDP 年均增长 9. 8%。1952 年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679 亿元,1978 年增加到 3645 亿元,居世界第十位。改革开放以来,GDP 连续跃上新台阶,1986 年超过 1万亿元,1991 年超过 2 万亿元,2001 年超过 10 万亿元,2010 年达到 40 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2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需求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初始动力。城市化引起生活方式的市场化转变,诱发第三产业新行业出现和推动传统行业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反过来,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经济源泉和后续动力,是实现城市经济聚集效益和外部经济效应的保证,是城市经济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条件。到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大,第三产业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作用日益显现。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性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科技、通信业; 商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越高,越要求企业间的协作与交流,越要求有发达的市场服务体系。随着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多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由此促进城市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旅游度假、法律诉讼等行业的发展。

  2. 3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要求

  一些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第三产业是与工业同等重要甚至在未来比工业还重要的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依托。目前,第三产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依然比较落后,存在比重偏低、实现的经济总量不是很高以及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新兴行业比重偏小等诸多问题。

  3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新举措

  据统计,1953 年至 2013 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 8. 4%,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 10. 7%,分别快于同期 GDP 年均增速 0. 2 个和 0. 9 个百分点。为确保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3. 1 增加投入,促进发展

  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经济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服务业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财政对交通、环保、能源、公园、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3. 2 抓好项目,增强后劲

  谋划一批特点突出、特色明显、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对于确保服务业发展和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档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围绕发展重点,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项目库。并建立重点项目的推进责任制度,实行特事特办,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3 创新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按照建立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和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管理制度。

  3. 4 实施 “走出去”战略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开展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等,有关部门要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和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3. 5 推进资源整合,形成竞争优势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适时采用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强企业。

  参考文献:

  [1] 颜远猛 . 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与劳动力争夺 [J]. 现代商贸工业,2011 ( 16) .

  [2] 张衍 .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 [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0.

  [3] 周明海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 [D].杭州: 浙江大学,20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