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转型升级中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3 共2895字
论文摘要

  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即要求产业的发展由发挥比较优势向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转变,发展的方式也要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实现这样的转变,笔者认为,标准化手段应该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 标准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的通知(国发〔2011〕47 号)”明确指出,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健全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等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可靠性、环保和能效标准,完善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标准。支持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标准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现。世界贸易组织 /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 协定)明确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作出重大贡献”,并“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此,WTO 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广泛合作,并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标准化已成为生产(服务)活动连接市场的桥梁,它能使产业体系中各个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快产业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没有标准化,现代产业体系就失去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因此,标准化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以标准化技术为手段,促进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围绕农产品生产、采收、运输、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种植和养殖标准、质量分析标准等。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通过示范区效应,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 GAP 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

  二是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标准制定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标准制修订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标准实施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把标准的研制作为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要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技术和设备改造,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目标,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极不平衡。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在 40% 上下的低水平徘徊,低于发展中国家 45% 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因此,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化手段推动服务业向规范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3、 产业转型升级中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3.1 突出重点,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生活得开心,无论是食品、消费品,还是服务产品,都需要严格、适用的标准。当前,广大消费者的法治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不断增强,遇到质量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标准、标准的技术指标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大众对产品质量(标准)的需求。要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力度,特别是要在标准的制定质量、技术含量等方面下功夫,要使发布实施的标准满足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3.2 重点推动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标准的贯彻实施

  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煤炭、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中,要严格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工业污染限额、产品能耗限额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按照节能、环保的要求,不断提升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的目标,重点开展能耗对标和煤矿安全达标活动。建立完善煤炭、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的生产、储运、使用等环节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贯彻实施。

  3.3 加快推动服务业标准化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3.4 加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

  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对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全面贯彻实施。检查、监督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决杜绝无标、违标、降标生产。引导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技术创新项目及产业化过程的贯标工作指导,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将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以标准规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的机制。

  3.5 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要优先采用国际标准中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采标工作。要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技术改造、技术和设备引进的重要指标,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标准、测试方法和设备。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冶金、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要全面、系统、有效地采用国际标准,争取更多的产品走向国际。

  结语

  强化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完善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要加快构建上下贯通、联系紧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相互协调和联动,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要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此外,要特别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