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4240字
  2.3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3.1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在 GDP 中的占比是检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显着标志。虽然近年来威海市服务业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十二五”初期(2011年)仅为 3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2 个百分点。而同期,在服务业内部,以金融、商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值占比仅为 28.1%.服务业的整体实力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弱势,不仅难以适应新型工作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影响到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而且将阻碍其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进而影响到威海市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2013 年,威海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突破千亿元大关,但与国内先进地区和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比,经济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如图 2-4 所示)。同时,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值虽提升到 40.5%,但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仍分别低 5.6 个和 0.7 个百分点。从其内部组成看,批发零售、房地产等的增加值占比高达 61.1%,其他行业仅占 38.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不足7%,离岸外包执行额、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增幅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5.7 个、10 个、19 个百分点。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传统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的弱势和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不仅制约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快速发展,而且对威海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缺少整体规划,发展水平不高。从政府角度看,2014 年,威海的城镇化率已达到 61.31%,但以市政公共服务为代表的、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配套规划还没有建立,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能力与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的需要也存在差距。因缺少全域性的系统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源分散、产业同质、发展动力不足,特别是一些优势行业集聚化、园区化水平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如威海作为全国闻名的海滨度假城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成熟完善的、能够展示威海独特魅力和形象的特色街区。从企业自身情况看,威海市现代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产业特色趋同等问题,推动作用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很少。据统计,截止 2013 年底,威海市主营业务收入过 100 亿的服务业企业仅有家家悦集团一家商贸流通企业。
  
  (3)财力智力不足,制约产业扩张。一方面,相比传统行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各类科技信息类企业,大多是注册资本很小的小微型企业,无形资产丰富,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限制,融资困难。即使可以申请到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但因存在申请程序严格、扶持资金有限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上的滞后,造成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具体企业,普遍忽视了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当前,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出。同时由于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金融、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产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形成对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的有效需求,致使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力资本供给方面的欠缺成为制约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又一瓶颈。
  
  (4)市场开放度不高,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从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情况看,在金融、保险、航运及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业垄断或限制竞争问题,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相关产业服务质量和收费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预期需要,既束缚了服务企业的创新发展,又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和程序还不够精简高效,自行规定前置审批项目、审批时限较长等问题还存在,政务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策跟进不够及时,许多中央和省里出台的鼓励性扶持政策缺少相应的地方配套措施,难以保证有效落实。特别是当前,随着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列入中韩自贸协定,围绕推动双方在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间的具体合作措施还没有及时跟进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3.2 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从外部宏观层面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由于现代服务业在促增长、保财税和解决就业方面的显着优势,现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统计,当前现代服务业占 GDP 比重,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均已达到 70%以上,而以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数值也远远高于中国,现代服务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央对此也高度重视,包括“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都强调指出,服务业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领域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方法,要大力推动、重点发展。2007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系列文件政策为我国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即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2009 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为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威海作为先行区和示范区,在整个蓝区总体布局和协同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十分关键。充分利用好这一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在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同时,也将直接带动港口物流业和休闲旅游业等重点海洋产业发展。
  
  (3)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加快推进。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转,对促进经济腾飞意义重大。2012 年,中韩两国正式开始了中韩自贸区的谈判,进展迅速。特别是近期,随着中韩两国国家元首的频繁互访,中韩自贸区谈判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中韩自贸区的正式建立,威海作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城市,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建设中韩自贸区(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为契机,威海市将成为中韩双方以服务贸易为代表的合作产业高度聚集的地方,其开放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将实现大的跨越。
  
  从威海地方优势层面看,主要有以下五点:
  
  (1)独特的区位开放优势。威海市区位优势明显,与韩国、日本一衣带水、遥相呼应,拥有多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一类作业区,海上交通便利。
  
  同时,威海作为中国大陆距韩国最近的城市, 1990 年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与韩国的海上直航。特别是近年来,威海作为全国对韩经贸往来的桥头堡,已经成为山东省中韩陆海联运开通口岸最多的城市,同时韩国也成为威海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国。截止目前,威海市已开通 7 条直达韩国的海空航线和 6 个对韩贸易核心港口,这些都为发展临港物流业和对韩商贸服务创造了条件。
  
  (2)优越的资源环境优势。地处黄渤海交汇处,威海的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基地,不仅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而且其中的生物资源更是在全国首屈一指。此外,威海的沿海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仅可供开采的就有 30 多种,并且拥有良好的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能,目前也在积极开发中。同时,威海是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空气质量、海水水质闻名全国。因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环保举措,2003 年,威海市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2005 年更是名列评选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一名,这些都为发展滨海旅游业和健康养老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3)有利的政策环境优势。2013 年至今,威海市先后获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等。这些项目的获批,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以打造智慧城市为例,一方面,通过建设智慧化的公交、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等,将信息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这些举措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智慧服务业成为重点建设的三大产业之一,在重点项目带动、配套资金落实、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将极大地推动以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服务企业快速发展。
  
  (4)创新性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服务业是以城市为载体而集聚发展的产业[41].2013 年,威海市提出了“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将打造中心和次中心城市作为着眼点,以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镇为载体和突破口,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发展实践证明,城市与服务业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是城市成长发展的前提和支撑。同时,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也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42].一方面,服务业的繁荣有助于完善城市的配套服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水平和进程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的结构与规模,城市丰富的人力资源、便捷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商业渠道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只有依托城市才能培育起现代服务业的土壤[43-44].随着威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们的服务性需求将快速增长,必将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5)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现代服务业将信息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和平台,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近年来,威海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围绕高端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创新力大幅提升,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 2013 年,威海市共有 8 所普通高校,29 所普通中专和职业中专;与山大、哈工大等省内外 16 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关系;创建了 10 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级产业创新联盟、工程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共计 255 个,其中包括 21 个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中外科研合作,创建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 个,省级国际技术合作研究中心 18 个,曾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 50 强”和“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 30 强”称号。
  
  2.4 本章小结
  
  本章对当前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基础包括内涵、特征、类型进行了归纳和论述,并结合威海实际,对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涵盖范围作了明确界定。接着,介绍了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大胆预测。
  
  在此基础上,对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以及重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围绕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要素支撑等方面指出了其存在的明显不足,并从外部宏观环境层面和威海地方优势角度分析了威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和条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