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对军训期间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5 共5524字
论文摘要

  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多数高校的军训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即开始,以军事理论课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新生入校后,面临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通常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同时,由于军训的特殊性,极易在军训期间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合适的疏通和解决,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军训效果,还有可能对新生将来的四年大学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军训期间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对于高校国防军事教学工作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军训期间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易发心理问题
  
  ( 一) 军训期间大学生心理活动阶段及特征
  新生军训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军训的特殊性,大学生心理活动也呈现不同的阶段性。学者对新生军训期间心理活动的阶段性都有不同的概括,孔繁昌、王亮认为,新生军训心理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亢奋期—疲倦期—依恋期—认识期。沈海滨认为,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其心理活动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即训前的迫切心情、训中激情和乏味交织的心情、训后的平静心情、长时间的怀念心情。根据大学生在军训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不同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军训心理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划分四个阶段: 兴奋期、疲劳期、适应期和突破期。每个阶段常会伴随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1. 兴奋期。在军训之前和军训初期,新生处于兴奋期。其主要表现是对将要到来的军训生活和即将面对的教官都充满新鲜感和陌生感,由此带来的兴奋感和喜悦感使得新生在这一时期表现得生机勃勃,非常愿意亲近同学、教官以及辅导员。

  2. 疲劳期。在军训中前期,新生经过初期的兴奋之后,逐渐进入军训的疲劳期。军训生活是紧张、严格并且单调的,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的磨练。随着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他们的兴奋感慢慢减低。同时由于身体的疲倦和精神上的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开始厌倦军训生活,甚至会出现畏惧心理。

  大多新生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出现的不良心态主要是适应不良和癔症。

  适应不良表现为大学新生开始军事训练后,在生活环境、身体素质、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的诸多不适: 因自身队列动作不标准而着急紧张; 因训练项目过难过累而烦躁不安; 因与教官或同学发生矛盾而压抑痛苦; 因思念亲人而厌倦沮丧等。这些心理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进一步诱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睡眠障碍,以及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等。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而作用于个体的精神障碍。它由重大生活事件引起,通常会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情感体验。在军训过程中,癔症是一种多发的心理问题,并且与学生的人格特征相关。部分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期后,随着训练强度大、时间长的疲劳期的到来,开始出现身体明显不适的症状。事实上这些症状经常在训练一开始就出现,而训练一结束就消失,这是典型的癔症症状。军训期间出现癔症,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希望通过癔想的躯体问题逃避军训。一开始,学生因为身体不舒服而请假,发现可以暂时逃避军训。此时,学生心理上会出现身体不舒服与不需军训的刺激反应连接。当第二次、第三次由于身体不舒服请假不去军训时,这种刺激反应连接就不断被强化,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模式。当不愿去军训时,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症状就会自然出现。长此以往,还会出现问题的泛化。当任何一件不想做的事情出现时,为了逃避这件事情,学生就会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从而形成了癔症。

  除此之外,人格因素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通常来讲,自尊心过强而意志力脆弱的学生容易产生癔症。军训具有强度大、要求高、竞争性强的特点,它要求每一个学生动作到位,整体划一。一个不到位的动作就会使队列出现不整齐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训练效果。在此压力下,学生很容易因为某一次动作失误产生严重的挫折感。特别是军训具有竞争性,与别的团队会有经常性的竞赛。此时,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挫败带来的自卑感。当个体无法完成军训任务时,心理冲突加剧,自尊心过强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失败感。如果同时意志力比较脆弱,很难克服压力,就容易丧失自信心而引发癔症。除适应不良和癔症外,疲劳期还会偶发其他的心理问题,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3. 适应期。新生在经过疲劳期的各种不适之后,开始进入军训的适应期。新生在此阶段与所处环境逐渐达成和谐。随着与老师、同学和教官开始熟悉,对军训过程慢慢有了了解。不但能够逐渐适应训练过程中身体的疲劳,也慢慢开始改善心理上的孤独感。总体来说,这个时期是新生开始与同学、教官建立亲密友谊的阶段。大家在此时能够开始相互关心、照顾,了解并认同教官的教学方式和所在集体的内部环境。在对军训生活有了正确理解之后,新生开始表现出在队列比赛、内务整理、文体竞赛、宣传报道等各个方面的竞争意识。

  4. 突破期。军训即将进入尾声,新生对军队、军人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训练中会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在此阶段,绝大多数同学开始对自己参加军训以来生活习惯的改变、性格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内省,深刻理解军训的价值和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大多数新生会开始思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付出的辛劳,而这些是以前繁忙的高考复习时不会考虑到的。因此,对家庭的理解更为深刻。思想上的成熟体现为在训练中积极主动的态度。这一阶段的训练会出现质的突破,达到惊人的飞跃。

  ( 二) 军训期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彭芳、姚善桃认为,军训期间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生活环境的不适、身体素质的不适、思想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不适四个方面。然而,除此之外,人格因素也是其重要原因。因此,军训期间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方面出现的各种不适。

  1. 生理上的不适。军事技能训练对体能的要求非常高,而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基本没有锻炼身体的时间,因此在体能方面很难适应。军训中,单是队列动作一项,其重复性、整齐性和严格的标准都使大学生在体力上接受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一些身体比较弱的女同学,在训练中不断被批评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产生退却和畏惧的心理。

  2. 心理上的不适。经历过苦闷的、紧张的高考,终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多数学生心情愉悦。对于进入大学之后的生活,许多学生也为自己制定了计划,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而大学中优秀的学生很多,一批聪明、多才多艺、办事能力强且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在军训期间就已经脱颖而出,成为班级骨干和教官的得力助手。其他学生也许同样十分优秀,但此时没有及时表现出来,会感觉自己的光芒被别人掩盖,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在军训期间,周围环境陌生,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的失落感出现后就有可能导致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个别同学甚至表现出心理失衡。

  另外,在军训刚开始时,大学新生对部队和军人充满神秘感和向往之情,对即将到来的军训生活在思想上盲目乐观。当训练真正开始,部队令行禁止、军纪严明的作风,让日常生活一向散漫舒适的学生思想上难以接受。随着对教官的熟悉,尤其是很多教官与大学生年纪相似,神秘感逐渐减少。对于必须听从与自己差不多大的教官的命令,许多男生开始心存不满。思想上的落差使很多学生对军训产生焦虑、担忧和反感。同时,人格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与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几乎所有强度较大的心理问题都与人格有关。

  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大学生应对生活的方式。研究认为,外倾性特征明显的大学生多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乐于改变、从而很快适应军事训练的要求。内倾向性特征明显的大学生多自省,遇事容易思前想后、自责等。同时,人格特征中的乐群性、聪慧性、开放性等因素也对大学生应对军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乐群、聪慧、开放的学生在军训期间会通过更多地与人交流、有效沟通或积极求助而解决自己遇到的生活和心理问题,一般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反,孤独、木讷、自我封闭的学生更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军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宁可压抑,也很少求助于人,因此易出现心理问题。

  3. 社会环境的不适。目前,进入高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从小被人照顾,生活的重心只有学习,身体缺乏锻炼,社会交往经验少,独立生活能力差。在进入高校开始军训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但要面对高强度的身体训练,还要自己突然从依赖别人变为完全依靠自己,这就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戒断反应”。由于缺乏自己处理问题的经验,在同学交往中容易产生挫败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重感。这些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情绪上的困扰。

  二、军训期间大学生易发心理问题的干预
  
  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人格还未发展完善,他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未能完全了解。因此,需要教官和老师帮助学生在军训各个阶段针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很好的应对,军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才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活,以及成长、成才。

  ( 一) 阶段性干预
  1. 兴奋期,做好思想动员。大学生是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参加军训的,他们对于军队、军人的理解不深,单靠热情无法支撑整个军训阶段。只有将被动式的训练变为主动式参与,他们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在此阶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让大学新生摆脱对军队和军人的盲目热情,理智对待军训生活,从心理上、思想上和身体上作好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军事训练。

  2. 疲劳期,发挥骨干表率作用。该时期,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承受很大压力,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有人会提出退出训练。此时,班级干部对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表率作用。班级骨干不怕困难,坚持训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其他同学在从众心理催化下,会表现出强大的向心力,使军训活动正常开展。

  3. 适应期,做好生活关爱。军训体能消耗很大而新生又刚入校,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尚未熟悉,物质上的保障和心理上的关怀显得至关重要。此时,辅导员要随时深入现场,了解并有效解决影响军事训练问题,做到对学生的关爱。

  4. 结束期,做好成果巩固。经过紧张艰苦的军训生活,大部分同学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坚强品质。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引导将军训期间所学习到的实践知识、培养成的生活习惯和良好作风保持下去,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提供良好的支撑。

  ( 二) 综合性干预
  1. 思想教育工作要贯穿军训过程始终。在军训前期,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真正的部队生活和军训目的,消除他们对军训的艰苦估计不足而产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使新生调整心态,对即将到来的军训生活有正确且充分的认识。在军训中期,必须加强吃苦精神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部队绝对服从命令的意义,更主动地完成军训任务。在军训后期,对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作风给予奖励和鼓励,使他们能够将军训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习惯更好地保持下去,贯穿到今后的大学生活甚至人生旅程中。

  2. 加强心理咨询,普及教官的心理学知识。在训练过程中,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通。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白,在军训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而自然的,不必为此郁闷烦躁。对于心理上的不适,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学会调整不良情绪,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理智克服实际困难,帮助自己和同学顺利度过不适期。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关怀小组,及时发现心理承受能力特别低而压力特别大,对军训及其反感,生活上特别不适应的学生,使其尽快得到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及时从不适中解脱出来。

  此外,教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会对军训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军训中期,教官们逐渐开始加大训练强度,并且为了在最后的竞争中取得好成绩,要求也更加严格,惩罚更加苛刻。然而由于这段时间正是学生们的消极应对期,学生跟教官对训练认识基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很难达成共识。

  此时学生正经历身体极度疲倦时期,精神状态较为颓废,情绪较为低落。如果教官不理解学生的心态,没有掌握一些基本心理学知识,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很容易跟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距离,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导致训练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在军训前,应该对教官进行军训期间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式的普及教育,让他们在军训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沟通、干预。

  与此同时,教官在军训中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需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例如,利用“从众”的心理,发挥新生中临时班委、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克服军训中出现的消极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军训中去,帮助学生完成高强度的训练。

  军训工作具有规范性和阶段性,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也呈现一定的过程性。掌握了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就能够判断每个阶段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促使军训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繁昌,王 亮. 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思想教育[J/OL]. 教书育人.
  [2]沈海滨. 大学生军训心理特征浅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3) : 44 - 46.
  [3]傅 蓉,项传军. 大学生军训期间多发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 99 -101.
  [4]袁党明. 大学生军训心理分析及应对办法[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 42 -43.
  [5]彭 芳,姚善桃. 针对大学生军训心理特征的思想教育初探[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10) : 140 -141.
  [6]余再山. 高校大学生军训浅论[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6) : 57 -5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