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运用精神分析法和心理空间理论重新解读《螺丝在拧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3 共6581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螺丝在拧紧》( 1898) 是亨利·詹姆斯最匪夷所思和备受争议的作品。作品中的诸多“疑点”使这部小说变得扑朔迷离,大大增添了其神秘色彩。

  一方面是围绕小说中两个鬼魂的真实度的争议,另一方面是关于这部心理小说的作者本人对该小说心理涵义的否定。

  《螺丝在拧紧》自出版以来,经久不衰,在这一百年间一直有着极大的反响。原因在于作品中两个看似并不可能存在的鬼魂却“存在”得如此真实,而这种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矛盾冲突使得作品本身充满着含混性和神秘感,也使之成为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艾德娜·肯顿率先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了故事中的两个鬼魂,指出这并非是一篇鬼故事,而是一部心理小说。肯顿认为: 恰恰相反,被鬼魂“萦绕”的不但不是孩子,而是年轻的女教师。

  这一观点在埃德蒙德·威尔逊的一篇重要论文《亨利·詹姆斯的含混性》中得到了积极响应,并在托马斯·克兰菲尔和罗伯特·克拉克的《< 螺丝在拧紧 > 的剖析》( 1965) 中得到了全面透彻的论证。而内森·布莱里恩·费金等则反对精神分析法的解读,认为詹姆斯几乎不可能读过弗氏学说,他把故事看作是霍桑式的沉溺于善恶冲突的寓言( 2007) .争论还有来自诸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方法的多种不同解读。

  本文拟沿着 20 世纪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经典的精神分析法的轨迹,结合 21 世纪认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心理空间理论,以及对经典框架语义学的一反传统的诠释与应用,通过层层深入与剖析,去挖掘出深埋于这部匪夷所思的哥特式小说之中的秘密,揭开亨利·詹姆斯其人及他的这部困扰了读者和文学评论家一个多世纪的中篇小说的真实面目。

  2 双层平行心理空间
  
  宏观上看,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的创作进程中,大脑中心理空间的构建并存着两个横向延展的层度( 两个不同水平高度的平行的平面) ,每一层( 平面) 上又动态地存在着若干小的心理空间。

  在福康涅看来,心理空间被认为是存在于神经层面,是一系列被激活的神经元的集合的相互连接与共同激活。因此,心理空间的构建及其元素( element) 间的映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为人们的意识所反应,却为无意识( unconsciousness) 所觉察的。

  微观上看,作为概念的心理表征的元素遵循着所在框架的内部原则从而在其所在的不同的心理空间中相互映射。由于不同空间之间的元素的相互映射以及它们在多元交融空间的共同映射的无意识性本质,使得多元交融空间以一种无意识的构建过程来表征。

  本文通过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入手,对上述过程的层层深入,进而挖掘出故事的真相。

  2. 1 第一层: 揭开女教师的面纱---鬼魂莫须有?

  在小说《螺丝在拧紧》中,通过作者含糊的笔触,女教师在向读者们传达着这样一种经历: 她不止一次的看见了昆特和杰西的鬼魂,并且她认为两个孩子也看见了。可是其他人,包括整日与女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女管家却什么也没有看到。这时,问题出现了: 故事中到底有没有鬼魂? 读者们穷尽线索,却无法给自己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女教师所看见的鬼魂为什么其他人看不见,是鬼魂只向她( 或者还有孩子们) 显现,还是所谓的鬼魂只是她的一种幻象?【图】

论文摘要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女教师大脑中初始并存着的两个心理空间贯穿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 如图所示) ,一个是由力比多( libido) 本能地激活的 ID框架类所占据主导的心理空间( input 1,以下简称I1) .当女教师第一次见到孩子们的叔叔---一个年轻风趣且饶有家资的绅士的时候,ID 框架类中LOVE 框架式被无意识地 ( unconsciously ) 激活。

  LOVE 框架式中有诸多元素如孩子、自我、孩子的叔叔、以及性爱等等。因为此处的 LOVE 框架式是嵌套于 ID 框架类之内的,因此 LOVE 框架式的内部遵循着 ID 框架类所恪守的原则,即“享乐原则”,这种原则表现为: 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且不受“道德原则”的丝毫牵制。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两性间的爱是最重要、最本能、也是最强烈的爱的形式,所以 LOVE 框架式中的元素性爱及其受事( a-gent) 孩子的叔叔便被激活并成为首要活跃元素存在于 I1 之中。并且随着事态的发展与时间的推进,I1 内部框架与元素间也发生着微妙且不显着的变化; 另一个则是由 SUPEREGO 框架类占据主导的心理空间( input 2,以下简称 I2)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在恪守“道德原则”的 SUPEREGO 框架类中,SOCIETY 框架式则是其最活跃,也是最主要的子框架。当女教师遇到孩子的叔叔时,心中沉积多年的情愫悄然萌起,一种久藏心底的自卑情绪( 为杏仁核产生和传递) 将SOCIETY 子框架无意识的激活。深处维多利亚时代大背景下,女性的贞洁与婚姻的阶级性等传统观念被高高奉起,这些观念深深的根植在女教师的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之中,始终贯穿在她的 SU-PEREGO 框架类之内。嵌套于 SUPEREGO 框架类中的 SOCIETY 框架式遵循一种“道德原则”,或说是“求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 SOCIETY 框架式表现出一种人人都必须遵循社会道德准则这样一种前意识。SOCIETY 框架式中元素如社会规约、等级名分等在“道德原则”的驱动下率先激活并且极力试图去与 ID 框架类中的元素相投射,这时两个心理空间的投射链 EGO 链开始形成。I1 与 I2 中的 ID 框架类与 SUPEREGO 框架类的投射在 EGO 投射链的作用下检验其适配度: 若是框架类及框架式间的元素相兼容( 当且仅当兼容度大于等于阈限( thresh-old) ) ,则两个心理空间及其元素相互交融和相互转化( 包括元素能量间的彼此制衡) ,最终在多元交融空间( megablended space Ⅰ,以下简称 M1 空间) 中达到能量的守恒并形成新的元素; 若是兼容度低于阈限,则两个心理空间及其元素在相互交融与冲突的过程中,元素间能量链在不平衡与不稳定的动态适配过程中产生颠簸,最终在 M1 中能量未达到守恒。这种多元交融空间中的能量不守恒以及能量链的不稳定若是不通过突破其它官能的阈限而得以释放( 弗洛伊德称之为宣泄) ,将会衍生出一个与现实有差别的且无法为无意识所正确感知与识别的幻觉空间( Illusion S) ,或称违实空间( counterfactual) ,这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经症状( neurosis) .这种症状的产生源于大脑中构建的这个幻觉空间无法为无意识所识别,也就是说,无意识状态下也无法区分幻觉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或者说,无意识错误地把这个违实的幻觉空间当作了现实空间去识别。

  在女教师这个案例中,在 ID 框架类之中的由力比多和“享乐原则”驱动的性爱元素及其受事元素与在 SUPEREGO 框架类中由“道德原则”制约的等级与社会规约元素之间的交错投射、转化与碰撞融合过程中,尽管 ID 框架及其元素在时间的推进下效度不断增强,能量不断积聚,但 SUPEREGO 框架类与其内部的“道德原则”显然激活效度更大,占据了上风,逐步压制了 ID 框架及其元素的进一步激活,由于彼此适配度低于阈限,于是在 EGO 投射链的终端形成了以 EGO 框架类为主导的 M1,且 M1 中能量呈现不守恒。此时,女教师试图通过突破其它官能阈限以寻求宣泄,于是她选择了在 LOVE 框架式中激活元素孩子和母爱来钳制对孩子的叔叔及性爱元素的激活。这种前意识的激活在文中得到了表述: 女教师通过一次次回忆孩子的叔叔对她说过的话,即让她全面负责两个孩子而不要去打扰他,得以印证。这种宣泄随着女管家及两个孩子在谈话中一次次提到孩子的叔叔( 对该元素的持续激活) 效度逐渐弱化,宣泄失败。于是 M1 中能量失衡,进而由M1 继续推进,衍生出无法为无意识所正确感知与识别的幻觉空间。这时,在无意识的错误判断下,幻觉空间被感知为现实空间,所以女教师在幻觉空间中感知到的鬼魂便让她深信不疑的认定是亲眼所见的实在之物。

  对于这种解释,从文中还可以找到更多的证据。

  首先是昆特的鬼魂,威尔弗雷德等人认为他的鬼魂第一次的登场是在塔上( 男性生殖器的标志,ID 框架类的激活) ,穿着与孩子的叔叔相同的衣服( 两元素的激活: 性爱与其受事) ,以及他的名字 Quint,本身就以隐喻的形式激活 ID 框架类中的元素性爱、力比多。Quint 与 gueinte 一词谐音,后者出自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磨坊主讲的故事”,意指“( 女子) 阴部”.再看杰西的鬼魂,首次“亮相”是在湖边( 女性生殖器的标志,ID 框架类的激活) .由此来看,这般透彻的心理洞观,给这部小说一个殊荣也是情理之中的。

  因此读者与文学批评家共同给了作者一个极高的评价,认为詹姆斯可以同时摘取优秀小说家与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桂冠。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詹姆斯曾否认了这部作品的心理学价值。也就是说,他声称他并不是有意识的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颇具心理学涵义的作品的。于是,第二个问题产生了,詹姆斯撒谎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读,只有深入到第二大层心理空间中才能探明虚实。

  2. 2 第二层: 揭开詹姆斯的面纱---高明的骗子?

  如图所示,詹姆斯在大脑中同样并存着两个心理空间贯穿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并且与女教师的心理空间惊人相似: M2 与 M1 是平行延展且垂直对应的,元素间的匹配度很高,这也说明他对女教师这一形象的刻画正是对自己大脑中心理空间的构造现实的一个真实写照,但是这种镜面式的描写事实上全部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随着詹姆斯大脑中一个以 ID 框架类占据主导的心理空间( input 3,以下简称 I3) 和另一个以 SU-PEREGO 框架类占据主导的心理空间( input 4,以下简称 I4) 的无意识地激活,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詹姆斯的力比多的取向的不同,因此其嵌套于 ID 框架类中并遵循“享乐原则”的 LOVE 框架式激活方式也存在不同。具体表现为,LOVE 框架式中的元素除了自我、性爱外,更突出的是同性( 男性) 元素被本能( instinct) 最大效度地激活,成为了该框架中首要活跃元素。这种对( 同性) 男性与性爱元素的激活,也解释了为什么故事的构思会是故事的主人公( 女教师) 爱上了一个年轻富有的绅士,而不是一个下层社会的小伙爱上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因为元素男性与性爱在力比多下的无意识激活,詹姆斯笔下便自然而然地构思出了孩子的叔叔这样一个令他向往的角色,而女教师只是他在心理世界与虚构的小说中为自己找到的一个投射点。在詹姆斯生活的社会大背景下,同性恋是被作为一种被歧视的病态而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此时这种“异端”的需求源着“享乐原则”埋藏在 ID 框架类之中塑造着 I3,而那种社会的“正统”观念又坚守在“道德原则”中深入进 SUPEREGO框架类之内构建着 I4.因此,在 I3 中,在“享乐原则”的统治下,他的无意识试图将这个投射点同样落在一个与他自己匹配度更大的男人身上,但是,在I3 与 I4 和 M2 的映射过程中,I4 的 SUPEREGO 框架类在恪守“道德原则”的前提下钳制了这种投射方案,于是,女教师的形象便产生了。I4 的 SUPERE-GO 框架类中 SOCIETY 框架式的激活显然让詹姆斯感到不愉悦,他便无意识地在故事安排中将 SOCIE-TY 框架式中的元素转移到了极其保守且压制人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元素上,以宣泄 I4 的这种钳制以及与之带来的不愉悦。与之前的过程极为相似,两空间的框架类及其元素在 EGO 投射链的作用下检验其适配度,结果是兼容度小于阈限,致使 M2 中能量未达到守恒状态。这时能量的不守恒试图通过突破其它官能的阈限而得以释放的,而这种达到效度的宣泄便来自于《螺丝在拧紧》这部小说的创作。

  小说的创作灵感,实际上是源于一种无意识操纵下的涉身过程( embodied process) .通过创造女教师这个角色,詹姆斯不失时机的达到了“移体”( 框际转移) .孩子的叔叔这个角色虽时时为众人所提及,但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一次,形象十分模糊,也说明“移情”的过程和 SEX 及其受事元素的激活是无意识的,正如梦境中的面孔常常是模糊的一样( 弗洛伊德认为梦也是一种宣泄) .尽管这种宣泄取得了很大的收效,也使詹姆斯本人免于罹患精神疾病的痛苦,但他依然不感到愉快,一方面来自于这种通过突破其它官能的阈限而得以宣泄的方法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同一时代同为同性恋并创作戏剧( 如《道林·格雷的画像》) 以宣泄和释放的王尔德在将自己作品推向舞台的时候,给了詹姆斯的戏剧重重的一击并取得了成功。

  詹姆斯笔下的昆特,强壮且富有活力,这种描述是 ID 框架类在力比多本能下激活的产物,无意识地反映着男性的性征; 另一方面,他行为放纵,这是SUPEREGO 框架类激活后,由“道德原则”衡量后给出的评价。在昆特与杰西的放纵后,双双死于非命,这个结局实际上是在 SUPEREGO 框架类占据上风的时候“道德原则”无意识地给出的安排,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道德原则”一次次警告詹姆斯,性放纵( 包括同性恋) 的下场是可怕的。

  此外,小说的名字《螺丝在拧紧》( The Turn ofthe Screw) 中的螺丝( 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也是一个总体上的暗示,诚然,这种暗示同样来自于作者的无意识状态。作者的意识状态下只是试图用这个标题阐释故事的一步步的进展与紧张气氛的加深,事实上,作者的无意识状态却是在借此表达其心理空间之间的交锋与失衡后精神问题的加剧。

  正如同弗洛伊德的一个比喻那样,人的整个思维活动( 本文这里特指创作灵感) 就像大海中漂浮的一块冰山,意识的部分仅是露出水面的那一小角,而无意识部分才是水下冰山的主体。因此,詹姆斯在创作过程中,由于这种无意识所潜在的支配着的创作根源也许是不能为作者本人所及时查知的,但是通过精神分析法与心理空间理论的结合以及对框架语义学反传统化的应用( 参见菲尔摩 1982) ,便使冰山深埋水中的主体部分渐渐浮出水面。这也解释了心理学上的一句名言: 最好的骗术莫过于骗过了自己。因此,詹姆斯仍然是名优秀的作家,因为他用他敏锐的感官和细腻的笔触,揭开了冰山的面纱; 同样,他也没有对读者说谎,而是他的“骗术”将他自己也蒙在了鼓里。与其说詹姆斯塑造的这个人物,或者说这个病例,这个女教师因为性压抑而活在一个魑魅魍魉的世界里,不如说是詹姆斯他自己,这个病例,因为扭曲的性压抑而活在他的光怪陆离之中。

  3 结语
  
  一部优秀的作品绝不是主观的臆造,它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人性的一面旗帜。而最伟大的作品不是作者有意识的,甚至有目的地去反映现实,勾勒心理,丰满形象,而是在内心挣扎的苦旅中,把一切的心理现实无意识地映现且不为意识所查知,这也正是好的作品不容易被解读的原因。

  任何一部作品,无论是反映心理的,如意识流小说,亦或是反映政治的、历史的,其实都离不开作者的心理活动,也都是作者无意识下的心理空间变化发展的产物,因此,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与心理空间理论相结合,层层解构,对分析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深刻的见解,离作者的心灵最深处也更近了一步。例如将这种手段运用到用其他同性恋作家身上,通过分析《道林·格雷的画像》,在格雷身上可以发现王尔德的影子,通过分析《大师》( 托宾2008) 中的詹姆斯,又可以发现托宾笔下的詹姆斯,更像是作者本人。再或者是《年轻的小伙布朗》,从人物布朗中,读者可以读到霍桑眼中的世界。

  因此,最好的文学批评家并不是将作者的有意识创作的全部构思全盘托出的人,也不是对作品以多种视角和多维解读以呈现给读者多种选择的人,而是知作者之所不知,真正潜入作者脑中,挖掘作者创作过程中未被意识所感知的无意识的创作灵感与作品精华的人。
  
  参考文献:

  [1] Cranfill,Thomas M,Robert L. Clark,Jr. An Anatomy ofThe Turn of the Screw[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Press,1965.
  [2] Edna Kenton. Henry James to the Ruminant Reader: TheTurn of the Screw[J]. The Arts,1924( 6) : 245 - 255.
  [3] Edward J Parkinson. The Turn of the Screw: A History ofIts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1898 – 1979[EB / OL].
  [4] Fauconnier G,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M]. NewYork: Basic Books,2002.
  [5]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 Fillmore Charles J. Frame Semantics. Linguistics in theMorning Calm. ed. Linguistics Society of Korea[M]. Se-oul: Hanshin Publishing Co,1982.
  [7] Freud S. Creative Writers and Day - Dreaming[M]. New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Nor-ton,1961.
  [8] Hawthorne N.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M]. Ban-tam Books,1988.
  [9] Kantowitz B H,et al.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Ninth E-dition) [M]. US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9.
  [10] Wilde Oscar.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M]. London:Penguin Popular Classic,1985.

相关标签:应用心理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