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自尊的相关文献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6 共4411字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在校园里接受梦寐以求的知识的洗礼。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青少年在高中乃至初中小学阶段,疏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建设,导致大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严重滞后。面临大学阶段的各种问题,如人际关系压力,来自五湖四海同学之间的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社会化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随之凸显,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接受挑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学生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更关系着学生背后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期待和未来,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学生目标性差,时间管理能力亟待提高,意志品质差,责任感低,独立性不强,严重缺乏作为马上进入社会的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和抗压抗挫折能力。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问题,是目前国内教育乃至国际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发展究竟有哪些特点,在面对大学这一特殊的环境会体现出哪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特征,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问题。
  
  自尊由个人获得的自我情感体验社会实践的动机的过程,反映真实的自我状态的个体意识和预期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是一个核心要素自我意识。大学生的自尊在其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以及挑战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同于一般的特殊作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积极的追求成功和价值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今大学生整体上迷茫的心态,以及网瘾问题,积极关注大学生的自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整体印象是教育中要特别关注的方面。所罗门(1986),如自尊具有缓冲焦虑的功能是个体心理机制,以适应社会和文化环境。大学生是通过差异化的快速身心发展和自我意识,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所以大学阶段还是一个大学生的自我,自尊和人格的发展时期。社会在不断急剧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观念逐渐多样化,使其难以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不确定的,个性的发展显得更加混乱和冲突。
  
  重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高质量,人才素质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相关的自尊和人格,以提供证据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自尊的相关研究
  
  自尊在人格的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指人对自我的尊重,目前国际国内对自尊的研究很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自尊的概念
  
  W.James(1890)认为自尊是成功和抱负水平的比率,用公式可直接表示为:自尊=成功/抱负,也就是说人越成功,并且对自己的期待越低,那么他的自尊越强。卡普兰(1975)指出,自尊对于自我发展是一种动机。
  
  国内学者朱智贤(1989)把自尊定义为:“个体的自尊需要与社会给予的评价之间的一种关系反映”.林崇德(1995)认为:“自尊是对自我的态度体验,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希庭、杨治良、林崇德(2003)认为自尊是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一种自爱、自重、自我尊重,并要求得到集体、他人和社会尊重的一种情感体验。
  
  君盛虎对普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节目之间的关系,即低外向性和做事是影响大学生的主要人格特质的调查与研究。外向性反映主动,主动,积极,容易沟通,容易,中等,和乐观的特点。得分最高的人际沟通,主动,积极,善于与人交流时,易与人,流行,的乐观和积极的情绪各方面的沟通,他们有自尊一个更高的水平。乐观和自尊得分,自尊,有自我否定之间显着的相关性。乐观的人有更高水平的自尊,高自尊和较低的自我否定。白丽英[16]对大学生的自尊和人格特征,如因子分析的影响表明,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情绪稳定和进步,坚持负责,自信,充满想象力,自律严谨的大学生往往有高度的自尊;和悲观的,自以为是的,怀疑的个性和人格因素,如焦虑,容易导致自尊水平低。
  
  张春梅等通过中学生的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自尊中学生对人格维度显着的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比较外向,愉快,细心,情绪更稳定,更开放经济。情绪化,开放性和外向性和自尊都高,宜人性和谨慎,自尊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男,女中学生,中学生各年级的自尊主要受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但对中学生的自尊等性格特点和男孩和女孩之间的不同等级之间略有不同的影响。蔡溢,徐明志]基于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神经质是影响大学生的自尊状况,内外向,积极应对和自尊在总分之间显着的正相关性的主要因素;和紧张,焦虑,抑郁和自尊得分均与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一致的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抑郁症是一种精神负面状态,形成一个负面的评价,这是非常相似的认知倾向和自卑。
  
  (二)自尊的组成
  
  自尊由自我效力和自爱组成。自我效力指人相信自己能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自爱是指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幸福。自我效力则期待成功,包含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包含对友谊的期盼。从实践层面,布兰登提出自尊的支柱理论:
  
  第一、有意识地生活。个体主动去追求价值、生活的目标,了解自身的能力,并努力发挥其效用。
  
  第二、自我接受。包括对自己人格、才能、感觉、感受的尊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 去 成 为 自 己 想 成 为 的 人 . 追 求 自 己 的 梦 想 , 不 讨 厌 、 憎 恶 自 己 .
  
  第三、自我负责。对自己的愿望明确的指导需要自己去发现创造,不依赖他人,不自怨自艾。
  
  第四、自我维护。指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贬抑自己,不过度自保,但是尊重自我,这是指尊重自我的需求、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探寻适当的表达方式。
  
  (三)自尊的维度: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
  
  自尊从是指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能力是否值得获取成功以及是否有价值的认知评价,从能否被主体有意识的辨别到,自尊分为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维度。外显自尊通过自我报告或者调查问卷可以直观的测量出来,内隐自尊则隐藏在潜意识中,只有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才能够测量出来。
  
  内隐自尊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内因联想测验、偏好测验等方式进行测量。其中内因联想测验比较常用,是要求被试把积极正向的词和与自我有关的词归为一类,把负向的词汇和与自我无关的词归类为一类,测量反应时长度。第二部分是要求被试把负向的词汇和与自我有关的词汇联系为一类,把正向积极的词和与自我有关的词归类为一类,测量这两部分的反应时之差。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相关研究表明,它们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而且它们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
  
  外显自尊低的人,在面对挫折和挑战以及艰难心态时,会倾向于在低难度任务完成过程中设限,为了避免造成连这么简单的任务都完成不了的消极后果,影响自己的自我评价。外显自尊高的人会在高难度的任务完成上设限,保留自己可以在高难度任务方面做得更好的可能性。高外显自尊的人采取这样的策略都是为了自我提升,低外显自尊的人采取这些策略是为了保护自我。
  
  关于内隐自尊的研究发现内隐自尊低的人面对负反馈有更强烈的积极正向自尊的反馈的需求,而内隐自尊高的人则没体现出相关特点,这表明高内隐自尊有助于个体应对外界的消极反馈。即内隐自尊高的人比较不在意外在的负面反馈,而内隐自尊低的人在面对外界的负反馈时会倾向于采取自我维护的策略。
  
  内隐自尊是个体长期生活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的自动的评价,该评价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只有通过长期的环境影响才会发生变化。当认知资源受限时,外显自尊受到抑制,内隐自尊则会显着影响个体的整体自尊。内隐自尊比外显自尊更难改变,更具有自动化的特点。
  
  (四)身体自尊的提出
  
  究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积极的身体锻炼显然是最直接高效的方法。对于身体自尊,国内国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身体自尊高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对生活的适应性更佳,对于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更重要的作用。身体自尊主要是针对年轻人在成长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它具有良好的物理自尊会更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为设计的规模,以便更准确地衡量许多学者身体自尊。通过总结和回顾当前研究身体自尊,学者普遍认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有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在某种形式的审美活动,提高女学生,“尤其显着影响身体自尊。提高体育锻炼对于加强身体自尊有重要作用。
  
  身体自尊指对自身满意度的整体评价,身体自尊方面的自我效能是指觉得自己能够做到,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通过锻炼,增加对自己身体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满意度,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整体自尊水平非常重要。因为青春期是由社会,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吸引青少年更可能形成正身体自我价值,参与机体的活动可以提升身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吸引力,整体自尊提高。中国大学阶段的青少年,身体自尊在整体自尊中占五分之一以上的重要性,说明大学生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会产生足够大的影响。
  
  马融春,黄梅对大学生进行12个星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复连续长时间的运动,短时间内在不同性别方面,会对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整体上会提升大学生的自尊。两种运动只在个别尺寸是不同的。总之很多次以上连续长期锻炼能促进男性大学生健康方面的改善;对于女大学生,多次练习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女大学生的身体吸引力。可见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显着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显示,运动会刺激大脑分泌促使人愉悦的激素,使人感觉美好,积极,乐观。对于活力四射的大学生而言,日常的学习生活静态的时候比较多,精力无处释放形成的压抑感觉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必须积极的休息,劳逸结合,通过体育运动增强自信,拓展社会交往,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并且提升对于自己身体的自信,增强吸引力。体育锻炼对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身体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显示,不同的锻炼强度会对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朱风梳研究,适度的男生身体自尊和自尊水平的场点的主要领域篮球训练进行了改进,增加身体的吸引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于提升女大学生的身体吸引力有显着的作用,高强度和低强度的有氧无氧训练结果不显着。不同运动强度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对于男女大学生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国外学者眉(1982年)的研究表明,时间越长的运动,生理变化的参与者,更明显,自尊来改变效果越好。和以前的研究表明,3周通过运行,游泳活动提高锻炼者的自我概念。赫依嗯,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明确的季节,运动可以在短期(4周),使学生的身体自尊有明显的变化,在8-16周,男,女学生的变化”身体自我自尊水平的过程中,女大学生心理外界刺激比男生更快的反应。关于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可发现,以往有关自尊的研究重点都在自尊的分类、自尊状况调查、自尊与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而对于不同民族间学生自尊的差异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研究欲在已有自尊理论及自尊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不同年龄阶段大学生自尊发展状况。
相关标签:文献综述范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