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莉莉
发布于:2023-02-22 共12883字

摘 要

  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度过这一难关更是对政府效能的一种考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重心逐渐从政治统治向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转移。因此,政府必须从“效率型政府”转变为“效能型政府”。

  本文运用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对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论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讲述了政府效能的背景。第二部分从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基本问题谈起,分析了行政效能建设的理论来源、内涵以及实践价值。第三部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了行政效能的衡量标准。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建设面临的障碍。第五部分根据建设高效能政府的本质要求,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一些提升行政效能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部门 行政效能 对策

The research of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Abstract

  The efficiency of a government is significant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reating a high-performance government has morerealistic meaning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economy,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changed from politics ruling to society management andsociety service. Thus, the government should change from efficient government to effectivegovernment.

  By apply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tical science, economics, thisthesis makes a penetrating analysis of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This thesis isp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the facts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the government in anutshell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basic questions in creating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analyses the origin of the theori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value of effective government.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standards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from our situation. The fourth partexpounds the existent difficulties in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development. The last partbrings up some advises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based on the essential demands of constructing the effective government.

  Key words: government;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advises

目 录

  1. 引言

  2. 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概述

  2.1 行政效能建设的内涵

  2.2 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理论来源

  2.3 政府行政效能建设的意义

  3. 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衡量标准

  3.1 是否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 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

  3.3 是否有利于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3.4 是否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5 是否有助于政府管理

  4. 我国政府行政效能建设面临的障碍

  4.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4.2 政府组织架构不合理

  4.3 政府运行机制效能低下

  4.4 公务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4.5 行政法制不健全

  5. 提升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

  5.1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完善法制

  5.2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5.3 加强政府机关科学管理

  5.3.1 开展政府部门绩效评估

  5.3.2 学习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5.4 加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5.4.1 有效利用激励方法

  5.4.2 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结语

  参考文献

  1.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展开了一场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以追求“三 E”(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即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的政府改革,在这一国际形势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 WTO 的现实,我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国际竞争力,一直是我国政府颇为关注并积极探求的问题。2002 年 11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充分说明,在我国效能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07 年lO 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又一次将建立效能型政府提上议事日程。

  本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政府效能建设的理论来源、内涵出发,分析归纳提升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意义和面临的障碍。从而进一步提出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行政效能建设的步伐。

  2.政府效能建设概述

  2.1 行政效能建设的内涵

  效能(effectiveness),《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其最初产生于物理学,表示物体运动能量释放和做功效果的一种体现和评价,以后逐步引入到管理学和包括行政活动在内的其它社会活动领域,泛指选定正确的目标及其实现的程度。[1]政府效能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实现管理目标,从事行政活动时发挥政府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政府效能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政府功能的发挥与制定的目标统一;二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实现管理目标所用的时间和效果的比率;三是行政目标和行政决策有否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四是行政管理各个要素、环节和层次在行政活动中的合理配置与衔接。而政府效能高低的标准则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衡量:一是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如何建立一套能更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即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利运行机制;二是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是否使各类资源的利用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即是否建立起了统一开放、平等竞争、运转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人尽其才、自由流动、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政府效能建设就是以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主体,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为基本目标,在行政体制内部运用不同的管理形式使政府发挥最大的功能。

  2.2 行政效能建设的理论来源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各国经济普遍衰退,政府财政赤字猛增,福利国家不堪重负,一系列新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接踵而至,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已很难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公众对政府普遍不满,各国政府面临着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要求政府对迅速变化着的经济社会环境做出变革与调整。这些都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理模式。为此,一场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以追求“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的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迅速在西方国家蔓延。这场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为理论基础,摒弃公共服务供给中传统的官僚制独占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与激励手段,强调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注重结果甚于规则等等。[1]通过改革,使得政府以较少的成本转变成一个高效的政府。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政府效能问题。早在 1980 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尖锐地指出了官僚主义所带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2]等弊端。1988 年以后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把“精简、统一、效能”确立为政府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1992 年 10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党政机构进行改革。”1997 年 9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提出“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2002 年 11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003年 10 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要求“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建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2.3 行政效能建设的意义

  第一,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政府如何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便利了公众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这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方式做出调整,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做出反应,并建立一个适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提升政府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较少成本实现高效、廉洁的目标,从而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

  第二,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推动行政改革。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行政改革浪潮,总体思想是: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使政府以较少的成本实现高效高回应的政府。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建立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而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

  第三,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提升政府能力。政府能力是政府履行其职责的能力,主要包括政府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政府能力的竞争。

  有效提升政府能力成为各国追求的目标。高效能政府以实现“三个代表”为施政目标,在履行必要的公共职能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不断实现内部机制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能力。

行政效能

  3.我国行政效能的衡量标准

  3.1 是否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 2001 年 7 月 1 日建党 80 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我国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建设,必须以此作为根本的衡量标准。

  首先,要以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政府效能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以是否体现和实践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衡量政府效能的根本标准。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形态的一定反映,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从观念形态上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效能。

  最后,要以是否体现和实践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府效能的根本标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和唯一宗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总之,衡量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根本标准,就是以是否体现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绳。

  3.2 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其他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其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其他社会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只有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现了效能的思想,体现了实现政府管理高效化的目标。因此,要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标准。

  3.3 是否有利于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政府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评判政府的效能不能单纯考虑政府自身的因素。如果把社会作为系统,政府不过是社会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是政府子系统的外在环境和基本条件,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现代化程度、政治制度与管理体制、习俗与道德、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决定着政府子系统活动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制约着政府效能的发挥。因此政府适应社会系统的程度是衡量政府效能的主要标准。另外,政府效能好坏还要从政府自身在实现社会效益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来衡量,这是衡量政府效能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3.4 是否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必然充当资源配置的主体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做全社会的管家。在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发育程度低下,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必然要做市场机制的培育者,发挥市场经济的领航者、清道夫、监护人等作用。在市场机制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必然把资源配置基础的地位让位于市场,不能代替市场做那些越权越位的事情,要履行“有限”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这就向政府提出了新的任务,政府不但要发挥“守夜人”的作用,还必须发挥协调者和仲裁人的作用。从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来考察政府是否发挥了市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政府行政效能的基本标准。

  3.5 是否有助于政府管理

  如果从政府管理机制内部因素来看,政府子系统内部机制的合理性与政府效能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政府机制的合理性是决定政府效能的内在因素。政府在满足社会需要过程中所占用的劳动和劳动消耗与管理效益的比率,即政府管理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机制的优化程度。

  构成政府管理机制的主要成分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硬制度性因素,如政府职能、政府机构、公务员制度、技术手段配备、行政财务制度、行政工作程序等等,是政府的外在形态,其中首要的是政府职能;第二部分是软制度性因素,如政府工作作风、公务员素质与行为规则、行政道德规范等等,是政府的内在形态,其中首要的是公务员素质,它是提升政府效能的灵魂。硬制度性因素和软制度性因素必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升政府效能。

  4.我国政府行政效能建设面临的障碍

  4.1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从 1988 年机构改革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强调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改革和探索,我国政府的职能已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的定位不够科学,政府对自己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内部职能分解过细,职能交叉重复或者覆盖不全,往往导致相互间争权夺利、推诿扯皮;二是职能关系没有理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包揽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市场、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管的事。

  政企不分导致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管理,使企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妨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政事、政社不分导致许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严重依附于政府部门,缺乏独立性,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三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琐,这既降低了政府效能,又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还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总之,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导致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效能低下等种种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主要障碍。

  4.2 政府组织架构不合理

  政府组织是政府权力和政府职能的载体,是政府权力配置及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外化形式。政府组织的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效能。

  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政府组织结构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机构臃肿,常设机构普遍超编,内设机构庞杂,临时机构名目繁多。机构增加,人员也必增加,政府成本加大,势必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二是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次过多,部门职能交叉和紊乱,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必要的环节增多,信息传递受阻,敷衍扯皮等现象相伴而生。导致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运转不灵,使政府效能低下。针对我国政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4.3 政府运行机制效能低下

  政府系统是通过运行来发挥功能并实现其职能的。目前,在政府运行机制中还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决策中的民主化程度不高,往往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对决策方案的预测、信息收集不全面,论证比较不充分,经验式、拍脑袋式、模仿式的决策情况依然存在。这种决策方案不仅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而且民主基础薄弱,导致决策的“认知”程度下降,从而给决策的执行带来难度;二是行政执行中的排斥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造成执行的失误甚至失败;三是我国的监督机制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体系庞杂,运行无力。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中,虽然拥有监督权的主体很多,但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导致主体众多却无人监督。由于监督不力,行政人员假公济私、贪污腐化、失职渎职等行为,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些既影响了政府形象,又使政府行政效能低下。

  4.4 公务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现有的公务员队伍离高素质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公务员队伍整体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太合理。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多也只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管理知识非常缺乏。二是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依法办事的观念淡薄。目前公务员服务意识还不强,一些公务员和少数政府部门还热衷于行政审批,办事吃、拿、卡、要。仍有不少公务员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权欲观念较强,“官本位”意识浓厚,服务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处理问题时,如果权与法发生矛盾,往往是权大于法,领导“一锤定音”;当小团体或个人利益与法律相冲突时,往往是“目中无法”。有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习惯采用“组织决定”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以“红头文件”高于法律、领导者的意志比“红头文件”更管用的思想,把严肃的党政工作理解为随意用权或者玩弄权术的活动,把谋取私利当作自己的行为取向。三是公务员行政能力欠缺。目前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综合管理能力普遍较弱,许多公务员不能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有效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战略思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导致决策失误、指挥不当、领导不力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行政目标的实现和政府效能的提升。

  4.5 行政法制不健全

  法制的作用在于创造和维护社会秩序,使各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章行事,从而提升行政效率。行政法制不健全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督,行政部门也就感受不到要提升行政效能的外在压力。目前政府法制建设还未达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当甚至违法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是必要的、必须的。完善法制可以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并大大地强化了政府机关的责任感,加强了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制约,提升执法水平,并借此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

  5.提升我国政府行政效能的对策

  5.1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完善法制

  要树立“以公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为准绳”的行政理念。以公众为中心,就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心向社会和公众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就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来改进公共服务,同时将不必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移交给社会组织;以法律为准绳,就是确保政府公共行政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地说,一是要树立加强市场机制和提供良好公共环境的理念。政府要向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统一、公开、可预期的公共环境,保证各种创新机制有效运转,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要集中精力为各类投资者、消费者提供有效率的市场制度,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二是要树立服务观念,以公众的满意度为服务标准。政府要把公众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确立“服务至上”、“以民为本”的观念,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树立全新的政府服务形象。三是要更加重视市场调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在组织社会生产的方式上,要实现根本转变。政府将经济生活“总指挥”的角色让给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自由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经济的动力。政府就是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四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提升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高度重视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立法。同时,原有的一些法律随着时间的变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5.2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组织结构是政府管理活动的物质载体和依托形式。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努力构建精干、高效、协调、廉价的政府机构体系,实现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是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关键。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精简、统一、高效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提升政府效能。

  第一,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进行政府组织结构的整合。要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站在更高的层面和全新的视角深入改革,摆脱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的束缚,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网络化。政府机构的大与小、政府人员的多与少都是相对的概念。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一定要把提升政府效能放在优先的位置,通过整合形成能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效能的组织结构体系。

  第二,要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把决策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结合成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组织系统,使各机构之间协调运作,有效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从而实现整个行政系统的高效运行。科学地设置行政机构,合理配置职权,使政府各机构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防止职责不清,隶属关系不明的状况。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个别确需共管的,要明确主次关系,以防止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5.3 加强政府机关科学管理

  5.3.1 开展政府部门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对于提升政府效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绩效评估的对象主要是组织行为,当然,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也不能简单割裂。政府绩效评估是对某级政府或政府的某个部门的工作状况作比较全面的综合判断。绩效评估对于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估是公共部门战略规划与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引导组织与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绩效评估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实现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估。当前中国政府在绩效评估的运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一方面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之上,绩效评估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对绩效评估,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应用的法定依据,各地各部门的评估活动,多数都处于自发状态。同时,绩效评估的许多标准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称。所以,必须要完善与绩效评估配套的制度体系,重要的是要改进政府的绩效评估标准。要从群众的满意程度、政绩的可信程度、目标的可行程度、领导班子及成员自身的努力程度、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程度等方面来对政府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

  5.3.2 学习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把企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理念运用到政府管理中,某些政府部门可以像企业那样运作,虽然不能像运作企业一样来运作政府,但可以将某些政府部门置于由付费顾客和激烈的竞争者支配的环境中,并要求他们对其财政底线负责,这就将企业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政府部门中。实施的方法是,将某些部门转变为半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公共企业,它们在政府的预算体制、人事制度、规划和采购之外运作,内部实行企业的管理,以便对其服务的顾客和行业机构负责,同时,对服务进行收费,这笔钱用于支付提供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政府成本。这种形式使得政府实体通过出售自己的服务而获取收入。这是学习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对政府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将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念、工作原则、运作模式应用于政府机构之中以达到政府机构工作的全面优质、高效。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是全面质量,强调的是管理的优质,关键在于落实到位。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管理理念是:顾客至上、团队精神及扩大参与。顾客至上,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要以公众为中心,服务要满足甚至超过公众需要的期望值。团队精神,就是强调政府内部个人与个人、部门与部门、个人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将其他个人或部门作为自己服务的顾客,建立充满活力的政府组织,使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从而改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扩大参与,就是扩大政府内部成员及公众的参与,以充分调动组织内外所有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政府效能。

  5.4 加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优秀的公务员队伍是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所在。只有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才能有效地推动高效政府的建立。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现象广泛出现,人力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

  5.4.1 有效利用激励方法

  激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通过激励、激发人的行为,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国家公务员极其需要激励,因为他们从事的是社会公共事务而非他们个人的私人事务,他们工作的直接收益人为其他人而非他们本人。对他们有效地施以激励,无疑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氛围,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工作绩效。

  国家公务员是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都有一定的物质利益追求,所以,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激励对他们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也希望通过合作取得成果,有着社会和心理的需要。结合我国具体的行政环境,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关爱激励、信任激励、拉动激励和推动激励。关爱激励就是要为公务员创造一种协调一致、和谐融洽的组织气氛,以避免冲突,增强合作,催人奋进,同时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从而达到激励公务员的目的。信任激励就是上级行政机关要信任下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充分授权他们去完成适当的工作任务,使其能够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能够积极地投入工作,自觉地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拉动激励是指上级对下级的表率作用、典范人物的榜样作用以及理想或目标对现实的吸引、拉动作用。在政府中,公共领导者必须要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推动激励就是利用压力的作用和监督惩处机制的作用来推动公务员积极工作、干事创业。压力对人并不是轻松愉快的,它有消极的作用,但很多情况下它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人的天性往往是争强好胜的。所以,要善于创造一种健康的竞争氛围,催人奋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充分利用激励的方法提升公务员的行政效能。

  5.4.2 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高级讲师彼得·圣吉在着作《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的,它的问世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和普遍推崇。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了要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政府是全社会的典范,所以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能促进政府的发展,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型政府组织能够增进公务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更好的与工作融合,使他们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意义,激发他们工作的兴趣。在这个组织中必须掌握“学习的理念”,任何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习力,通过政府机关人员的学习与实践,实现组织的自我调节,保持活力,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

  结语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否应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意义重大。我们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要结合我国特殊的传统、文化、道德、政治承袭和行政习惯,结合自己独特的行政环境,加快制度建设,要勇于面对特殊的利益群体,敢于冲破重重阻力,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真正参与政府行政效能建设,那么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和服务能力就可不断加强和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就能切实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泽保.政府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2]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8.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 1994. 327.

  [4]陈俊星.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效能建设的关系[J]福建行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5]陈群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6]肖建华.政府有效性与公共政策合理化探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7]邓贤明,宋开之. 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性原因与制度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05).

  [8]顾平安.电子政务对公务员行政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 2003,(10).

  [9]王晋.政府职能转变的理念基础[J]理论学习, 2003,(04).

  [10]罗依平,冯银庚.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府管理创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1]高玉霞.电子政务与行政效率的提升[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3,(03).

  [12]刘文俭,王振海.政府绩效管理与效率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01).

  [13]宋福亭.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效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1998,(02).

  [14]卓越.论行政效能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15]王雪华.实施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6]门瑞丽.我国效能型政府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 2004.

  [17]王军义.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6.

  [18]王晓娜,何晓前.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19]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第 92 页.

  [20]郭泽保.推进行政体制创新深化政府效能建设[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1]周亚越.公务员激励机制对行政效能的影响及其完善[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4).

  [22]曹现强,王佃利.公共管理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