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上网利弊谈——以X市政府网为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顺超
发布于:2023-01-03 共11309字

摘 要

  以X市政府网站为个案研究,并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分析方法,研究地方政府上网的利与弊,探讨地方政府上网工程过程中产生的“马太效应”,并提出相应的举措。

  关键词:政府上网工程 马太效应 X市

The Pros and Cons of Government Online Proje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Age——A Case of Internet Access of X city Municipal Govern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et access of X city Municipal Goverment as a case study inorder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ternet projectthrough the way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Then the paper gives some measuresabout the Matthew Effect in the course of goverment Internet access project.

  Keywords:Government Online Project; The Matthew Effect; X City

目 录

  1.绪论

  2.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应用、意义以及思考

  2.1 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

  2.2 政府上网工程在现实中的应用

  2.3 政府上网工程的现实意义

  2.3.1 推动政府职能由传统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3.2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3.3 公众更好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3.4 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4 对政府上网工程的思考

  3.X市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现状

  3.2.1 公民上网参与政府网站互动的积极性不够高

  3.2.2 网上政府办事效率相对低下

  3.2.3 信息公开相对充分、但保障措施不到位

  3.2.4“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3.3 政府上网与“马太效应”

  3.3.1 马太效应

  3.3.2 网络中的“马太效应”

  4.如何利用政府上网缓解“马太效应”

  4.1 政府发展便民上网措施

  4.1.1 加强和规范网吧建设

  4.1.2 开放免费上网地点

  4.2 发达地区领先建设后带动欠发达地区建设

  4.2.1 发达地区领先建设

  4.2.2 欠发达地区跟上

  4.3 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宣传,提高政府网站运行效率

  4.3.1 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宣传

  4.3.2 提高政府网站的运行效率

  5.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1.绪论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产物。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使政府上网成为必然。自 1999 年 1 月 22 日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响应,涌出了一批优秀政府网站,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然而,构建成熟、完善的电子政府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在充分享受由之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应进行理性的反思,认真分析其利弊,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本文拟对X市政府网建设,对政府上网的利与弊作一述评,并就政府上网过程中产生的“马太效应”做重点分析研究。

  2.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应用、意义以及思考

  2.1 政府上网工程的含义

  所谓政府上网工程就是在 Internet 上实现政府的职能工作。一般认为,“电子政府”

  (名词)与“政府上网”(动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称谓,本文中不对这 2 个称谓的区别做探讨,以“政府上网”为研究对象。政府上网工程的主要内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政府从惯有的“封闭行政系统”中拓展出来,加入到全球的网络信息环境中,使得广大的社会团体和公民可以方便地经由开放的系统查询政府信息、参与公共决策并享受服务。

  2.2 政府上网工程在现实中的应用

  政府上网工程在现实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中科院武汉分院的学者程少锋、刘清[1]归纳,主要有以下电子商务、电子采购及招标、电子福利支付、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电子公文、电子税务等共 7 个方面。一、电子商务:在构建有公开密钥等技术的信息安全环境下进行电子签章,以电子资料交换技术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通信及交易处理。 二、电子采购及招标:在电子商务带来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连线,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三、电子福利支付: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遇到的各种社会福利问题,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或交付给受益人。 四、电子邮递: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提高政府之间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 五、电子资料库:建立各种资料库,并可以为人们获得资料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六、电子公文:公文制作及管理电脑化作业,并通过网络进行公文交换,可以随时随地取得政府资料。七、电子税务:在网络上提供电子化表格,可以使公民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进行报税。

  2.3 政府上网工程的现实意义

  2.3.1 推动政府职能由传统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而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2]。政府上网,切实有效地建设政府网站,使政府各项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让老百姓来监督政府工作,可以有效地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从而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2.3.2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政府上网工程有利于树立中国各级政府的良好形象,组织和规范各级政府的网站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同时大幅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3]。

  2.3.3 公众更好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上网工程使政府机构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发的与公民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双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而直接的沟通以及互动,这对于建立良性的、健康的政府公众关系至关重要[4]。同时可以通过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如办理护照、办理车牌、缴纳个人税款等事务可以直接足不出户在网上完成,能够公民充分体验和享受电子政府的便利和效率。

  2.3.4 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根据中国科学院 2008 年 1 月 11 日发布的《2008 年我国利用外资展望》数据显示[5]

  ,2008 年流入第三产业FDI(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比 2007 年进一步加快,其中银行、保险、零售业等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预测 2009 年发展更为迅猛。政府上网工程通过政府对信息产业界主要力量引导和组织,通过网络促使政府在短时间内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形成相应的市场价值,引导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因此规范网络建设,优化我国投资环境,无疑将对吸引外资有着很大的助益。

  2.4 对政府上网工程的思考

  对政府上网工程一派赞誉之声响起的同时,我们无法忽视另一种现实的存在,那就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经济条件限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这样网民的地区分布也就极不平衡。据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地区分布不均,仅江苏、广东两地用户数量即占 2008 年年底全国用户总数的 22.28%。而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分别只占 3.72%、3.29%、7.07%。此外,除辽宁、福建、山东、四川、河南外,其他省份均在 3%以下[6]。这种现状提醒我们,如果说政府上网好处之一是使政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那么在一些欠发达、落后的地区,这种“服务”公民还没条件享受到。

  在这些地区,公众更多地要从广播、报刊、电视等传播手段获得信息,与网络信息的效率是没法比的。那种认为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后,一夜之间全体人民都一步跨入信息高速公路,就能与国际信息化社会接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进一步来思考,如果政府上网导致信息传播更加失衡,使发达跟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是有违政府上网初衷的。网上政府的建立是为了使地区之间的信息差异缩小化,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更及时更广泛地享受政府服务。那现如今政府上网工程究竟做得如何了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与疑问对X市进行了调查研究。

  3.X市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1 现状

  2009 年 2 月 21 日上午 9:47 分访问中国X市政府网与天下X市网,就访问量、更新速度、外语版、互动等 9 个项目对网站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体见表 1。

表1 X市政府网以及天下X市网建设现状分析
X市政府网以及天下X市网建设现状分析

  访问量是一个政府网站利用效果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指标,同时又是政府网站改进的主要依据,在这点上X市政府网站有数据统计,只不过一般公民看不到。在网站更新频率上,X市政府网更新主要集中在政府要闻、经济动态、社会写真、专题报道这些地方,一般是隔几天天更新一次。在网站语种上,X市政府网站有繁体字,但英文版打开之后还是中文网页,这点需要加强建设。网上办事X市政府网分“市民”和“企业”

  2 个大类,“市民”中分 15 个小项,“企业”有 20 个小项。网站互动程度标志着网站与公众的沟通能力,X市政府网是有这个功能的,主要体现在“在线咨询”和“市民论坛”

  上。政府网站的导航功能是体现一个网站是否实用的标准之一,X市政府网通过“网站地图”这样一个方式实现导航功能。电子邮件服务是政府网站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础,X市政府网站以“市长信箱”、“镇场信箱”和“部门信箱”组成整个网站的电子信箱。检索功能是网站信息基本搜索功能,X市政府网以“快速搜索”实现。总体来说X市政府网的建设还是比较好的,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2 面临的问题

  3.2.1 公民上网参与政府网站互动的积极性不够高

  在调查时(2009 年 2 月 21 日上午 9:47),市政府网在线咨询栏目里的问题是 4398条,其中 2 月 20 号问题有 25 条,有 2 个问题分别重复了 4 次和 2 次;19 号问题 18 条;18号的 16 条,有个问题重复 3 次;17 号 10 条;16 号有 15 条问题;15 号只有 3 条问题。

  继续往前翻,14 号有 8 个问题;13 号 16 个问题;12 号 18 个问题;11 号 12 个问题;10号 10 个问题;9 号 12 个问题;8 号仅 4 个问题;7 号 7 个问题;6 号 10 个问题。在这半个月的在线咨询里,15 天里共有 184 个问题,平均下来每天就 12.27 个问题,据 2006 年常熟市政府统计,X市本地人口大概在 103.6 万,加上外来流动人口大约总人数在 160 万左右。网站访问量无从查起,但根据《第 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2.98 亿人,较 2007 年增长 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 %)。而江苏的网民为 2084 万人,普及率是 27.3%。而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频率如表 2 [9]

表2 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频率
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频率

  (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按江苏平均水平计算,X市有网民约 43.6 万人,按上面表格就算只算上每天都上以及 1 星期多次使用政府网站的人也有 7%,就是 3 万人左右,那每天才出 12.27 个问题,应该是非常少的,这样的数量多多少少反映了公民参与政府网站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3.2.2 网上政府办事效率相对低下

  在调查时,在线咨询栏目里网民的问题,19 号包括 19 号以后的只有少部分给予回答,17 号的也有 4 条未回答,再往前 16 号 2 条未回答,14 号 3 条未回答,13 号 6 条未回答,12 号 2 条,再往前面还有少量未做回答的。解答算及时但并不是每天都给予解答,而且每天在问题并不多的情况下,却依然有着一些没有解答的问题。X市政府网这样的办事效率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

  3.2.3 信息公开相对充分、但保障措施不到位

  政务公开是目前政府网站功能实现最好的一个,X市政府网从公开信息层次看,基本政务信息如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和政府公文等大部分都能做到及时公开;在政务信息上,如办事指南、统计数据和各部门业务动态等表现一般;关键性政务信息如人事任免、干部选拔、财务公开、采购公开和项目投资等信息,公开还是不错的。分析来看,不同类别信息公开效果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别的信息供给渠道的顺畅程度不同。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等基本政务信息一般不需要专门出台相关制度就能够采集到大量的内容,此类栏目一般内容相对丰富,而办事指南、统计数据等深度信息一般来源于各部门,需要各部门提供和维护更新,这些栏目要求具备各业务部门负责内容维护的制度作为保障。而对于人事任免、干部选拔、财政投资等方面比较敏感的关键性信息,必须要求依法公开,涉及到机密的信息绝对不能公开。因此,由于各种保障措施不到位,造成政府网站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不顺畅,政府网站工作者得不到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只能转载媒体对政务活动的报道填充各个栏目。

  3.2.4“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统称"Digital Divide"也叫做"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在网络上即“信息富有者(Information Rich)和信息贫困者(Information Poor)之间的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 1999 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随后,数字鸿沟最早正式出现在美国的文件里面--1999 年7 月份美国官方发布的名为《填平数字鸿沟》的报告。 2000 年 7 月,世界经济论坛组织(WEF)向 8 国集团首脑会议提交专题报告《从全球数字鸿沟到全球数字机遇》。当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数字鸿沟”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根据《第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如图1 [10]

2008 年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图
图1:2008 年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图(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在图中就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学生,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这 3 类人群占了我国网民总数的 58.5%,他们拥有大量的信息,可以称为信息富有者,而除了“其他”之外,众所周知的,退休,农林牧渔劳动者,产业、服务业工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这 4 类人群总人数庞大,但网民比率只占我国网民比率的 8.9%,相对上面信息优势人群,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信息贫困者。

  再来看X市的情况,条件所限网民结构无从查起,但可以看 2 月 20 号到 2 月 6 号在线咨询一栏中的问题种类。这 15 天算上重复的提问一共 184 条问题,其中土地补偿拆迁房产户口类问题有 71 个,保险类问题 39 个,贷款补助基金类问题 23 个。另外 51 个问题都是各种咨询,类别比较杂。自然这些大多是民计民生方面的问题,而从这些问题类别上不难看出,问题大多是由信息贫困者提出来的,因为在信息富有者人群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应该是作为提问的回答人群,人大代表自然也会提民计民生方面的问题,但人大代表从相对数量来看只是少数人,企业/公司一般职员撇开不谈,而学生一般是不会提那些问题的。这看起来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想一想为什么这类人群不用提这样的问题呢?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可以从网络上很方便查询到他们需要的信息。信息贫困者本来就属于网络上的穷人,而“穷人”在信息获得上往往是落后者,对政府网站上的很多决定、公告、安排、任免、措施等等无法第一时间知晓。人群量很大,上网人数极少,掌握的信息量本身落后,提出的问题还无法得到及时或者圆满的答复。与相对应的信息富有者人群在信息上的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现象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数字鸿沟”。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少的越少,多的越多,那就会形成管理学上的“马太效应”。 早就有人担扰,信息革命和信息化可能将带来一个贫富严重两级分化的世界,并将进一步拉大全球的南北差距,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社会不均现象。随着数字化过程的加速,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已经显露出来,甚至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3.3 政府上网与“马太效应”

  3.3.1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The Matthew Effect)这么一个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第25 章中的一则寓言。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在很多领域都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的,比如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又比如在教育领域越是教授、专家,得到的科研经费多,社会兼职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立的;用国家定值的对教育的投入去过度投资建设名校。在科学领域,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马太效应”的现象归纳起来就是三点:一、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二、贫者越贫,富者越富。三、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样的现象在网络上是非常明显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能经常使用网络的,自然就是信息富有者(Information rich),而对应的不能经常使用网络的是信息落后者(Informatin poor)。而两者的差距往往会越来越大,形成网络中的“马太效应”。

  3.3.2 网络中的“马太效应”

  在网络经济领域,依然有着显着的“马太效应”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QQ的用户数越来越多,几乎垄断着我国网络聊天市场,MSN 等同类的软件根本无法与 QQ抗衡。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依然是“马太效应”在网络领域中的体现,似乎给我们以悲观的答案,仿佛后来者根本没有机会超越行业内的领先者。但百度成功的例子似乎又是另一种启发。google 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作为后来者的百度仍然得到了发展壮大。这个是因为百度专注于中文搜索,并实实在在的在中文搜索领域超越了 google。

  再来看《第 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城乡网民结构图,如图 2[11]

2008 年城乡网民结构图
图2:2008 年城乡网民结构图(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8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 132129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 55.1,城镇人口为 44.9%[12]。根据X市政府的数据,2005 年末X市共有户籍人口 104.7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5.26 万人,乡村人口 39.51 万人,全市人口城镇化程度为 62.29%,高于全国水平[13]。而X市网民结构没有资料可以查,只能用上面的图作为参考。那样X市城乡网民的数量差距很悬殊了。综合网民职业结构图和城乡网民结构图这样的网民结构,再加上人们上政府网站的频率统计,那样政府上网工程的切实受益者只有相当少部分人群。

  众所周知,在网络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而政府上网工程似乎并没有使网络信息中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现象得到缓解,到现实中来,信息的差距也会使各种差距越来越大的,这样明显与政府上网“为人民服务”的初衷相悖。百度成功的例子似乎又给我们一个信号:马太效应并非只有缺点,可能还是个机遇。那我们能不能通过政府上网缓解马太效应,甚至使其成为推动人民收入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社会民主化发展等等的优位条件呢?我的答案是,可以。

  4.如何利用政府上网缓解“马太效应”

  4.1 政府发展便民上网措施

  4.1.1 加强和规范网吧建设

  来自国际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关于 2008 年全球宽带网络建设状况排名。该排名从宽带的普及率、平均速率以及价格等多方面来对各个国家的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中到目前为止韩国宽带最为发达,家庭宽带普及率为 93%,平均速率 49.5Mbps,第二是日本,第三是芬兰。中国宽带建设未能入榜[14]。而在网络建设这么发达的韩国,仍然有 43%的网民是通过网吧上网的。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网吧是我们普及互联网及其相关知识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中国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家庭购买电脑的需求。能够利用自有设备上网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在网吧上网将是一个公民上网的不错途径。中国网吧发展前景是很大的。我国政府可以放宽甚至鼓励网络欠发达地区网吧的建设。在“图 1”中,学生占了网民总数的近 1/3,这样加强网络健康教育及普法教育以及打击不健康网站是政府上网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网吧现阶段还是属于新生事物,一直以来是作为娱乐场所存在的,但只要正确引导和管理,是能够推动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的。对公民更方便地接触政府网站,更及时地获得信息,缩小信息差距,缓解“马太效应”也是很有帮助的。

  4.1.2 开放免费上网地点

  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我国能免费上网的地方还真不少,南京就有 500 多个可以无线上网的地方,但无线网络必须自备笔记本电脑不说,这些地方也大多在 4 星或以上酒店,或者诸如星巴克这类的高档的茶座,好一点的写字楼等等不方便大众进去的地方。

  可以学习韩国政府发展建设免费上网的地方。就是建设一个类似免费网吧的地方,以开放政府网站为主,对公民开放。按我国国情看放在政府附近,公安局、税务所等等跟普通公民息息相关的地方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加强管理,。主要是为了那些农林牧渔劳动者,也就是信息贫困者服务的,方便他们上网,让他们及时了解政府各项决议,有关民计民生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他们反应给政府。这样双方交流,公民可以更快更好的了解到国家相关政策信息,政府也可以通过上网更好地了解到百姓的事,这样对有效制定政策,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会有着很好的助益。

  4.2 发达地区领先建设后带动欠发达地区建设

  4.2.1 发达地区领先建设

  消除这个马太效应的一个办法是应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行动,数字化起来,而不要急于去填平它。就像我们设立“经济特区”一样,让发达地区领先建设。

  我们要消除网民间的“马太效应”,也就是“数字鸿沟”,首先应该扩大这个鸿沟,再用领先者带动相对落后者。笔者认为要解决地区间政府上网引起的“数字鸿沟”问题,首先就应该培育出几个类似“经济特区”的“网络信息特区”来。由这些地区先和国际接轨,再来带动后面的地区,这样才能减少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就是国家不去干涉,甚至更好地让一部分人,一个地区先数字化起来[15]。在由先“富”的带动后面的人群,这个跟我国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差不多,不过这个是在网络上。而领先建设后带动后进建设就需要人们观念的切实转变以及法制建设的完善来保障。

  就X市来说,一个县级市的网站,所辖范围内有差距的只是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数字鸿沟”存在。我们可以推广开来,X市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县级市,X市政府网站的建设也是相对比较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网络普及量也相对经济落后地区要来得高,公民的计算机人均拥有量也相对要高,有了这样一个硬件条件,那国家可以鼓励和推动经济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建设政府网站。这样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更好地从网上了解发达地区的情况,并且也可以更好地得到发达地区的帮助,这样由“先进”带动“后进”,是可以缩小地区间信息差距,从而缓解“马太效应”的。

  4.2.2 欠发达地区跟上

  针对我国拥有农村人口远大于城镇人口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大多是属于信息贫困者的那一部分人群,在一些地区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同时好要充分考虑到广阔农村对于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的渴求,特别是作为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农村青少年对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的渴求,本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必须全面起动农村网络建设工程。通过整合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通信、数据和互联网网络以及人工呼叫中心等资源,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多种终端,将各种信息切实传递给人们,切实缓解和消除“数据鸿沟”,也就是“马太效应”。

  4.3 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宣传,提高政府网站运行效率

  4.3.1 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宣传

  结合“表 2”来看,把每天都上、一星期多次、一个月多次上政府网站的人群归为经常上政府网站的,那 2008 年的加起来也就 23%的人。这多少可以说明我国政府网站的认知度不足。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政府网站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政府网站的了解。

  4.3.2 提高政府网站的运行效率

  在上面对X市政府网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和在线办理这三大功能呈现出“一强二弱”的特点:信息公开建设质量较高,尽管基本满足了公众需求,而互动交流和在线办理实现程度不足。互动交流和在线办理是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两块短板,我国政府网站应在保证信息公开更透明、更及时、更全面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强互动交流和在线办理的建设,以保证我国政府网站的全面协调发展,满足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公众进行网上互动和在线办事主要是看中了其便捷性和高效性,但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大多达不到这种要求,对互动环节公众所提问题答复不及时,甚至无答复,网上办事效率低下,人性化不足,这造成了用户的流失,也偏离了进行互动和网上办事建设的初衷。政府网站唯有提高效率,对互动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解答,提供便捷可信的网上办事服务,才能提高我国政府网站的满意度,才可以促进政府网站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进而缓解并消除政府上网工程所带来的“马太效应”。

  5.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政府上网工程对政府工作以及民计民生都有着很好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其弊端。在对X市政府网站的研究中发现,政府网站的主要问题一在建设程度上;二在认知程度上;三在普及程度上。公民有很多不知道政府网站,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对政府网站认知程度不高的体现。而网络中的“马太效应”则主要是普及程度的问题。

  X市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网站建设相对的是比较完善的。而在认知程度和普及程度上确实存在着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发展便民上网,由“先富”带动“后富”以及宣传并提高网站运作效率这些措施来解决和缓解的。网络中的乃至现实中的“马太效应”在现阶段无法完全根除,但是可以通过政府上网工程得到缓解。

  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行使公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多了一种,要使政府上网工程更加完善,除了上面的几种措施之外,政府的决心是很重要的。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相信政府要下决心搞好政府上网工程,那么各种有利措施就会层出不穷。

  5.2 展望

  自上世纪末以来,政府上网工程已经走过了近 10 个年头,不管是巨大诱惑,网络泡沫还是恩泽百姓,“政府上网”如今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时髦话题,而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政府上网工程多多少少改变了我们沿袭多少年的政府机关运行模式和处事方式。

  从某种角度讲,对所有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么多年以来,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也确实在不断的完善,不断地向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以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前进。当然也产生着一些弊端,“马太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只要方法正确,弊端也是可以转化为发展契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上网工程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产物,是有利于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的新事物。

  参考文献

  [1] 程少锋,刘清.我国政府上网工作研究[D].武汉:中科院武汉分院图书馆1999.

  [2] 谢丽娟.顺应信息时代要求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M].管理科学.2002

  [3] 李桂林 政府上网工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M]. 情报方法.2002

  [4] 陈则谦,肖华.论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影响[J].综合管理.2008.08

  [5] 沈群,对政府上网的利弊评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

  [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 2009年1月

  [7] 王炼,小世界现象形成机制与马太效应[M].情报学报.2007年第3期

  [8] 刘焕成,燕惠兰,我国省级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4

  [9] 百度百科 “数字鸿沟”词条 [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95170.htm 2009-1-30

  [10] 赵正群,政务公开的法理基础与政府上网工程的配套与完善[M].中国行政管理.2001

  [11] 李宗伟,白庆华,张艳辉,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关系承诺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5年12月

  [12] 中国X市政府网站 http://www.X city.gov.cn/ 2009-2-21访问

  [13] 天下X市网站 http://www.txcs.cn/ 2009-2-21访问

  [14] 刘鹤,跨越数字鸿沟 消除信息贫困[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4月第13期

  [15] 王瑛,知识管理与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建设[J]管理观察.2008年8月

  [16] 王刊良,刘庆,从因特网应用看中国大陆的数字鸿沟[M].管理学报2004

  [17] 丁俊良,实施电子政务的利与弊[J].决策探索.2003

  [18] 黄曼慧,CRM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M]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第3期

  [19] 陈强,赵珏,NPS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公共管理.2003

  [20] 刘静岩,王浣尘,电子政务评价体系的构建设[M]伤害管理科学.2004第4期

  [21] 百度百科,“马太效应”词条[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7020.htm.2009-4-18

  [22] 王青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的主要问题[J]办公自动化.200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