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审计视阈下国有企业防腐工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14 共33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审计视角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优化探究
  【引言】基于审计视阈的国企腐败治理问题研究引言
  【第二章】腐败和国有企业腐败
  【第三章】审计及其对防治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性
  【第四章】审计视阈下国有企业防腐工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五章】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国企防腐工作提供组织基础
  【结论/参考文献】国有企业防腐制度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审计视阈下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4.1 国有企业审计防治腐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为防治腐败工作提供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审计监督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按照不同审计机构,分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国家审计占主导地位,但是存在这越位、缺位现象;社会审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但是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考核;内部审计环节存在问题较多,仍需加大构建力度。根据国有企业审计防治腐败实践工作,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1 重大问题决策中的腐败

  少数国企经营管理者"一把手"专断严重,在对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不广泛征求意见,不按照实际,不认真的进行调查研究,单纯的利用手中的权力,盲目的做出决定,致使企业损失严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管理,就容易造成腐败。个人专断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国企的健康发展。

  4.1.2 利用国有资产非法谋取利益

  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改制中,很多制度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一些人利用这些漏洞,侵蚀国有资产。例如,国有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个人可以以参股等名义参与到国有企业中,然而实质上是依靠国有企业的公共资源,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还有一些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公款私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4.1.3 钱权交易,收贿受贿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其中在采购环节中必然涉及到货款的支付,一些国企高层领导这利用手中的权力,出让国家利益,谋取个人利益,从采购中获得巨额回扣;又或者将重大工程项目,交付给自己熟悉的人等,而在私下收受贿赂,为自己的亲属在经商办企业上提供便利条件。

  4.1.4 职务消费不明确,挥霍浪费

  有些人假借职务消费的名义,挥霍浪费,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浪费。利用公款,进行私人活动,公款吃喝,一场饭局下来金额巨大;在差旅费上,更是肆意而为,利用公款出境旅游,挥霍人民利益。

  4.2 审计对国有企业防治腐败的基本经验

  在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中,审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防治腐败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有企业未来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审计工作所发挥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将国企审计工作与防治腐败工作相结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4.2.1 提升审计的地位,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审计防治腐败工作

  国有企业的腐败问题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对国企防治腐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法律角度明确审计地位、职责等,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审计防治腐败工作。以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审计监督工作,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为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对国有企业审计防治腐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审计的地位,保障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如加强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可以有效维护财经法纪,维持财政经济秩序的稳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的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规定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等,加强内部审计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能够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够促进廉洁政府的建设,永葆党的活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4.2.2 不断完善的审计制度,为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法治和独立性两个基本原则下,我国的审计制度不断完善,为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奠定了坚持基础。反腐倡廉,制度是保障。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独立行使各自职责的同时,也有着紧密联系,构建了更为合理的审计体系。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审计队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组织各行各业的审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提升审计水平。

  4.2.3 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的方法有很大改进

  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账工作,其实不然,审计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不单单是指查账,而是要通过查账这项基本的职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组织不断对国企防治腐败工作进行探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改进其工作方式,使得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国有企业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也包括许多方面。就监察制度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稽查特派员和监事会制度两种制度,呈现多方面、多元化的格局。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密切结合,将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情况作为基础,前提是必须是真实性的审计情况。

  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检查企业资产是否存在虚增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能否有保证,全面客观的评价企业经营者任职期间的业绩。把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分层次,抓住重点,对其进行分析,防止问题出现,摸清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情况,揭露企业发展中的隐患,主要发现和揭露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督促企业不断改善企业管理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样化、灵活化,国有企业的审计防治腐败工作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的方式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检查、防治腐败的功能。

  4.3 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困境

  4.3.1 国家审计面临挑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权的归属问题发生了纷争,使国家审计面临挑战。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削弱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审计职能,一部分人认为应坚持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权。

  本文倾向于后者。因此认为,在国有企业改制后,对国家审计的法律保障不足。

  我国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有着一定差别。传统的国有企业,完全归国家管理,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审计。而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多元化,国家不在是唯一的股东,有些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了上市。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国有企业是指那些国有控股企业。审计法中的规定已不能明确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权。因此,法律保障不足的问题使国有企业审计面临困境。

  4.3.2 审计工作的复杂化程度大幅提高

  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多年改革,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所改变。从数量上来说,国有企业的数量已由最初的大范围存在变为了现在只有相对较少的存在。随着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国有企业在数量上还会进一步减少。甚至,在未来时期,面对这新的形势和挑战,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有的 112 家中央企业数量会进一步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减少,但国有企业在规模、生产总额、利润总额等方面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国有企业的发展涉及到许多方面,内容相对繁杂,因此大幅提高了审计内容和审计事项的繁杂程度。

  4.3.3 政府内部部门之间职责重叠,对国有企业监管呈现多元化特征

  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对国有企业有外部监督的作用,不仅这些部门,国资委、监事会、证监会等部门也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监管。因此就造成了政府内部部门交叉现象,国有企业监管多元化,政府审计与其他监督机构职能重叠问题。

  监督部门的职能重复,容易造成国家资源浪费现象。重复审计,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审计成本,在各项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基本相同的情形下,重复审计也极大浪费时间,致使效率低下。职能重复,容易出现监管"盲区".监管"盲区"的存在说明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没能形成有效监管机制。监管机构往往都在关注某些问题,而忽略了其他问题,这些被忽略的问题往往是问题所在。资源信息无法共享,各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缺乏协调,导致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无法做到优势互补,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