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写作 > 本科论文写作

中层理论的构成要素

来源:管理类学术论文写作概论 作者:靳娟
发布于:2020-07-09 共70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管理类学术论文写作概论》(全书介绍)
【1.1】科学研究的目标、类型与特征
【1.2】学术论文的概念、类别和特点
【1.3】毕业论文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1.4】当前高校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1】科学研究的过程
【2.2】理论的内涵与类型
【2.3】 中层理论的构成要素
【2.4】理论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3.1】学术论文课题、论题和题目概念辨析
【3.2】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3.3】学术论文选题的原则
【3.4】论文选题的主要途径(六种选题方法)
【4.1】论文文献的概念和分类
【4.2】文献研究法的一般过程
【4.3】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与注意事项
【4.4】访谈法的概念和类型
【4.5】访谈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6】访谈法的实施技巧和方法
【4.7】资料分析中的编码与Nvivo软件介绍
【4.8】问卷调查法的概述
【4.9】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两种方法)
【4.10】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与结构介绍
【4.11】案例研究法的概念与定位
【4.12】案例研究法的类型与优缺点
【4.13】案例研究法的规范化步骤
【5.1】论文撰写过程中收集材料的重要性
【5.2】毕业论文材料收集的原则
【5.3】检索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5.4】外文检索工具与中文数据库的介绍
【5.5】材料整理的流程与方法
【5.6】EndNote的优缺点与功能概述
【6.1】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
【6.2】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
【7.1】论文学位开题报告包含的内容(附论文写作流程)
【7.2】学位论文提纲的作用与编写方法
【7.3】论文初稿的写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7.4】学位论文修改技巧与注意事项
【8.1】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特点与目的
【8.2】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8.3】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及提问方式
【8.4】毕业论文的答辩技巧

  中层理论的构成中层理论主要包括概念、变量、边界条件、命题和假设,如图2-3所示.

  一、概念

  概念是中层理论最基本的要素.

  (一)概念的内涵和特征

  1.概念的内涵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37.1-2000将概念界定为:"'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德国工业标准2342将概念定义为:一个"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据此,本书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特征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则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如,"人"的内涵是"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外延即所有人都包括在内;"中国人"的内涵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能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内涵较之前面的"人"增多了,然而外延只能指"具有中国国籍的人",而不能指所有的人了.

  在学术研究中,在概念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尽可能使用相关概念的名称,而不是自己去编一个名称;第二,最好使用那些在相应的文献体系中已经被接受的概念,而不是一些日常使用的术语,例如,"组织公民行为",而不是"热爱组织".

  (二)构念

  构念是研究人员基于研究上的需要,所想象、创造出来的抽象观念,如知识经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幸福感、工作积极压力等.

  与概念想比,构念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构念必须具有明确而有效的定义;第二,构念的界定必须以测量或衡量作为原则.

  研究人员创立构念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理论建立的基础,使现象与关系可以精确地表达出来.

  (三)定义

  定义即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或是通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被定义的事物或者物件称为被定义项,其定义称为定义项.

  在下定义时,研究者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高于被定义项.在定义中,用来定义的项(对象)必须是比被定义项更为普及的.在理论系统中,要用已定义的概念定义未定义的概念.如果在定义项中必须使用认知度较低的概念,就必须先加以定义.如,"健康就是非病非亚健康状态",在此例中,用"亚健康"来定义"健康",而我们对"亚健康"这一概念的认知度低于对"健康"的认知度,因此该定义不符要求,被称为晦涩定义.第二,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如果直接包含,则称为同语反复;如果间接包含,则称为循环定义.例如,对"聪明人"一词的定义是"聪明的人",便是同语反复;"健康就是非病非亚健康状态"也是同语反复.第三,对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例如,"中国属于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组织,而中国是一个国家,称为归属不当,应改为"中国属于联合国成员国".第四,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如果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称为定义过宽.反之则为定义过窄.如,"爱情是一种男女之间的感情"就是定义过宽,因为母子之间也有感情但不是爱情;"爱情是男女基于性欲的感情",而性欲只是人的生命某一阶段的机能,但爱情可以伴随终生,因此该定义属于定义过窄.第五,定义一般为肯定性陈述,但并不是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用否定性陈述时,即当A被定义为非B时,AB必须互补."健康就是非病状态"之所以错误,因为它们只是互斥不是互补.

  在管理学的实证研究中,对概念下操作化定义非常重要.对于同一概念,研究者所下的操作化定义不同,研究结论就可能不尽相同.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第二,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分析的片面性;第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操作化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如下:第一,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第二,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第三,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所谓分解,就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将复杂的事物或命题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第四,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在设计操作化框架中,确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体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权重,也就是把命题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后还须确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

  二、变量

  概念有两大类,即常量和变量.常量是仅有一个不变值的概念,通俗地解释,常量就是理解起来没有歧义的概念,如宁波市、小学生等.与常量对应的概念是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通俗地解释,就是理解起来有歧义的概念,例如,高校教师职称包括助教、讲师、教授、副教授四个取值;个人收入包括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无收入四个取值.

  在统计学中,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变量,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例如,生产零件的规格尺寸,人体测量的身高、体重、胸围等为连续变量,其数值只能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得.反之,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则为离散变量,例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变量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变量的类型有很多,我们在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如图2-4所示.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指的是在研究中由研究者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是指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C)、高温(沸水浴)就是自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发生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因变量.再如,我们研究"领导风格对科技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其中,领导风格是自变量,科技人员创新行为则是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也称无关变量,是指研究过程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控制变量和额外变量(是指研究中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或结果)相对应.如,在"唾液淀粉酶在水解淀粉"的实验中,除自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控制变量.如果控制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

  (三)中介变量

  假设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M既是一个变量X的结果,又是另一个变量Y的原因,在X与Y之间起连接作用,则称M为中介变量,它解释了X与Y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关系内部的作用机制).例如,工作幸福感与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以下机制实现:工作幸福感-组织承诺-个体创新绩效,其中的组织承诺即为中介变量;再如,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反应研究表明: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反应,其中的"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就是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中介(fullmediation).即X对Y的影响完全通过M,如果没有M的作用,X就不会影响Y;二是部分中介(partialmediation).即X对Y的影响部分是直接的,部分作用是通过M实现的.

  Baron和Kenny(1986年)认为研究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第二,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第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着相关.第四,当中介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或回归系数显着降低.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下降至零,是完全中介;如果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降低但不等于零,是部分中介.

  (四)调节变量

  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则称M为调节变量.就是说,Y与X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的影响.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如性别、种族、学校类型等),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年龄、受教育年限、刺激次数等),它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正或负)与强弱.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方案的关系,往往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一种指导方案对某类学生很有效,对另一类学生却没有效,因此学生个性是调节变量.又如,学生一般自我概念与某项自我概念(如外貌、体能等)的关系,受到学生对该项自我概念重视程度的影响:很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会大大降低其一般自我概念;不重视外貌的人,长相不好对其一般自我概念影响不大,因而对该项自我概念的重视程度是调节变量.

  如果一个变量与自变量或因变量相关不大,它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但有可能成为调节变量.理想的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都不大.有的变量,如性别、年龄等,由于不受自变量的影响,自然不能成为中介变量,但许多时候都可以考虑为调节变量.对于给定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的变量做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都是合适的,从理论上都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边界条件

  在构建中层理论时,我们应当有一个预先的假定:它们不是通用的理论,它们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才适用,这个有限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边界条件.一般来说,研究者可以通过明确三种情景限制来界定一个理论的边界条件:人、地点和时间.比如,"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工作压力影响因素研究"一文,其边界条件是:人---研发人员;地点---高科技企业;时间---当前.

  (六)命题和假设

  1.命题

  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即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也就是说各变量之间为何以及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概念比作故事中的角色,那么命题和假设就是要告诉观众这些角色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关系.它通过这种表述,使各种社会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作者自己的观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假设都属于命题.在各种命题中,公理、定理、经验概括都属于已经得到调查资料证实的命题,也就是实践证明的命题,假设则是未经调查资料证实的命题,是将命题涉及的广泛的关系以更具体、可操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2.假设

  (1)假设的概念

  "研究假设"是一个研究词汇,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即是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答案.其实,假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时是大量存在的.例如,教室里有一盏灯不亮,我们会去试一下开关,这就意味着我们假设灯不亮的原因是开关没开.如果试过后,灯亮了,则原先的假设得到了验证,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没有亮,则否定了原假设,说明灯不亮的原因不是开关的问题.这时我们会继续假设:是启动器的毛病,是灯管坏了,还是线路问题等.然后再针对假设进行验证,直到问题解决.总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在任何验证性的活动之前,总是会有假设作为行动的基础.下面是通过开发非智力因素和指导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的假设.

  (2)提出研究假设的方法

  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演绎法和归纳法.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运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依据前面介绍的发现问题的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中寻找问题,然后再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

  ①用演绎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

  演绎是指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某一理论出发考察某一特定的对象,对这一对象的有关情况进行推测.也就是说,运用一般性理论或规则推测出个别现象或对象的状况.如,随着一个人从事某一活动能力的提高,他花在这一活动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是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我们可以按照这个结论推测出下面的假设:学生在其擅长的学习科目方面,可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作业.总之,根据变量间的假定关系建立对有关事件的一般推测,然后再根据它对特殊事物及关系做出推测,这就是演绎的方法.

  ②用归纳的方法提出研究假设

  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有关事物、现象的一般性认识或结论.研究者通常在对特定现象或事件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更一般性的假设.如,某物理教师在其任教生涯中,观察到高中阶段其所教男生比女生的成绩普遍要好.该物理教师观察的学生相对于全体高中生来说,还只是个别的,但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物理学科中,高中阶段的男性比女性学习成绩要好"带有一般意义的假设,并通过研究对假设进行验证.

  (3)好研究假设的判断标准

  假设对一项研究的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①研究假设不能与管理科学中已经验证的正确理论相违背;不能与已经验证的过去事实相矛盾

  ②研究假设应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

  依据一定的基本观点提出的假设是对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的一种假定性描述,这种假定性的说明,事实上是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的说明.因此,形成研究假设的过程实质上是确定主要变量及其关系的过程.

  第一,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例如,汽车尾气排放会引起空气污染;通货膨脏会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改善劳动条件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生产成本下降会提高企业的效益.确定这种关系,应注意: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不能互为因果.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和多果多因等,研究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和多果多因等复杂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能明确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第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例如,高学历和收入之间虽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还存在一定联系,这就可以说二者是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有直线关系和曲线关系.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也称直接相关.例如,随着干部素质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就会提高.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也称逆相关.例如,随着工人劳动技能的提高,产品的差错率会降低.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化,这是直线相关.例如,学生学习成绩随着用功程度稳步上升,用功程度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类似一条直线,这种关系就是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不均等的变化,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例如,当物价上涨时,工资的增加或增加幅度往往不与之同步,工资的增加与物价的上涨之间表现为一种曲线关系,这就是曲线相关.

  在明确课题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自变量、因变量观测指标后,下一步就是用适当的语言将研究者推断的两者的因果关系或某种相关关系表述出来,形成课题的研究假设.对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的假定常用"如果……,(则)……""随着……,(就)……"的关联词来连接.如,"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差,该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变得越来越差""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词汇量也就越来越大".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的假定常用"A与B成……""……比……更……".如,"智商与学业成就成正相关""在语言学习方面,女生比男生的成绩更好".

  ③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表述假设的语言应当清楚明白,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这一方面表明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明确清楚的,另一方面也使别人清楚地知道所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性质.

  ④研究假设是可以伪证的

  可以伪证指的是研究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通过操作定义可被研究人员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来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比如,"有志者事竟成"就是一个不能伪证的假设.因为我们不能准确定义"有志"和"成功".

  ⑤研究假设应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

  尽管假设是一种有待验证的猜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也就是说,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得到了一定科学论证,与早先的正确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主观臆断.研究者必须能够在他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他人的理论进行改进,或者提出以往理论没有研究过的新假设

  ⑥研究假设应简洁

  一个好的假设还应该简洁.一个好的假设不是要穷尽所有的因素,而是要分离出几个主要因素.有些研究者试图在自己的研究中加进很多自变量,这样随着自变量的增多,研究就会失去重点,也难以对因变量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如,研究"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者找出很多影响因素:薪酬、绩效考核、领导方式、人际关系、工作内容、公司氛围、业务流程等,最后理不出核心因素,使得研究失去重点和价值.

  ⑦研究假设应具有繁衍性

  繁衍性即从一个假设中可以演绎出很多具体的假设.比如,有两个男孩子,一个叫李冰,一个叫曹亮,曹亮长得高,李冰长得矮,他们在打架.我们的假设是李冰嫉妒曹亮,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假设,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个假设推演到其他人和其他情况中,我们修改前面的假设,变为:长得矮的人嫉妒长得高的人,或者,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弱了,就希望在另一个领域里争强好胜.这就成为一个好的假设,因为我们可以把这个假设推演到其他人身上,也可以推演到其他很多领域中.

原文出处:靳娟.管理类学术论文写作概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7.35-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