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中国大众世俗化审美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30 共14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21世纪中国大众审美趣味世俗化研究
【绪论】新时期国内大众审美趣味探究绪论
【第一章】新世纪以来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
【第二章】“世俗化”审美趣味的显现形态
【第三章】“世俗化”审美趣味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中国大众的“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反思
【结语/参考文献】 中国大众世俗化审美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世俗化”的导向,与其“感性意识”的解放息息相关,作为整个转变的催化剂,“消费主义”和“新媒介技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伴随着审美的“日常化”,这种导向在所难免。
  
  对身体的渴望、崇尚时尚和娱乐、审丑的流行和符号化群体越发凸显的表现都仅仅是中国大众“世俗化”审美趣味表现的突出方面,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引起思考,审美趣味关乎美,关乎人类生命的终极理想,这种变化不能视而不见。
  
  本着宽容和客观的态度接受这一切,促进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不管是大众文化或是精英文化,都应提升创作水平,提升审美活动的精神体验,只有反映时代追求,具有人性深度的作品才会真正引导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走向新的境界。大力发展美学教育势在必行,因为“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既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人们只有学会审美才能学会如何去爱,才能焕发出人性的生机和光辉,才能深刻的作用于当下中国大众的思想意识,所以说审美趣味的问题不容小觑,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李海燕。当下中国美学的平民主义倾向研究[D].新疆大学,2010.
  
  [3]傅守祥。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3)。
  
  [4]王琴。互联网时代审美意识的嬗变[D].北京邮电大学,2007.
  
  [5]刘霞。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中国审美文化转型状况[D].新疆大学,2005.
  
  [6 潘惠娟。论 1990 年以来中国大众审美趣味的时尚化 [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2)。
  
  [7]毛卓尔。论当代中国的人性发展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D].浙江师范大学,2009.
  
  [8]傅修海。趣味_情绪化审美思潮的崛起[J].文艺评论期刊,2007.
  
  [9]云慧芳。论现代性审美文化中的偶像崇拜[D].陕西师范大学,2012.
  
  [10]王寒冰。数字媒体对于当代审美情趣的影响[J].社会学科论坛,2009.
  
  [11]李茁。生命美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2]李华林。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3]朱立元。应当正视的负面效应-略论市场经济下的审美文化建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4]姚娜。关于时尚现象的审美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15]郜静。英国近代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趣味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16]刘士林。趣味有争辩-关于审美趣味的本体论阐释[J].深圳大学学报,2003.
  
  [17]余安安。试论席勒美学思想对当下大众审美趣味建构的借鉴意义 [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4)。
  
  [18]高晓雷。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利用看中国当代审美精神的转变[D].山东大学,2012.
  
  [19] 李红春 . 新世纪审美文化场景的三大主题 [J].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20]何志钧。新世纪审美主义思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4)。
  
  [21]邱紫华,陈欣。当前僵化的中国美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论“审美文化”理论研究的创新性[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1)。
  
  [22]李春媚。“审美经验”再认识[D].扬州大学,2011.
  
  [22] 吕立群 . 审美趣味批评--审美愉悦走向崇高的中介 [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23]苏保华。审美趣味的实践存在之维--兼论马克思“人的感性活动”思想与新实践美学之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12)。
  
  [24]杜积西。1978-2008:广告审美意识的流变[D].西南大学,2012.
  
  [25]刘素凤。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D].辽宁大学,2011.
  
  [26]侯新兵。新世纪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