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太极拳与社会互动及其初级社会群体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26 共452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太极拳的社会功能探究
【导言】基于社会学的太极拳研究导言
【第一章】太极拳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分析的理论视角
【3.1 3.2】太极拳与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行为
【3.3 3.4】太极拳与社会互动及其初级社会群体
【3.5 - 3.7】太极拳与社会分层、控制及问题
【3.8 - 3.10】太极拳与和谐社会及其自身发展
【结语/参考文献】太极拳的社会学解读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太极拳与社会互动

  1、太极拳群体的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对意义的共同理解是互动的基础,人们做出行动时,实际上行动是赋予意义的,期望对方做出预期的反应,对方根据自己行动的意义给出回应,这就是一次社会互动。

  《太极拳论》中有"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就是说,人刚则我柔,用"走"以引之。

  这是被动局面下的"卷合"运用。同时,为了问劲,运用顺遂的势和劲,迫使对方成为"背",转化为我刚人柔,用"粘"以逼之。粘走时,对方动急则急应之,动缓则缓之。这是太极拳技法上的要求,实际上是一种智慧。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是说如何合理的避让而使自己处于保全,能为建立"和谐"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迁移到人际互动中,运用这种智慧去理解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将对社会起正功能,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动做出必要的贡献。

  人是社会中的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们所希望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呢?"趋利避害"是人本性中的特点。由于都市是各种社会问题的聚集点,所以现以都市为例来分析。争夺利益、个人中心主义的特点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表现地比较明显。但凡在都市中生活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竞争的残酷性。但受于生活的压力,人们又不得不去努力争取,所以都市中的人们多数经常感到很累。众所周知,都市中容纳了大量的人们,人群之复杂性众人皆知,用社会学家的话来说就是,都市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们渴望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但又害怕交往,因为害怕被骗、被伤害。由于人有群居的本性,所以人还是无奈的聚集在一起。

  太极拳文化具有适欲性、和谐性和入静性的特点,这些都是都市社会中的人们所急需的文化品质。我们知道改变人的天性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这些东西能缓解一下都市中人们的压力,让紧张的人们稍稍松弛一下。如果都市中繁忙的人们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太极拳的魅力,将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受益。太极拳运动要求练习者安静、适欲以及和谐。我们知道都市中的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安静、适欲以及和谐的文化,那么太极拳就充当文化的载体去传播这种文化,而且太极拳的健身和养生价值也是相当高的。所以说,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多么好的运动呀!

  难怪一代伟人邓小平说过,"太极拳好。"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思想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明显地表现在做人能屈能伸,能进能退,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与各种各样人的交往中,刚柔相济的理论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面对强硬的人可以使用守弱的思想。笔者在此不想宣扬那种计谋思想,主要是为了阐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时,刚柔相济的理论是很重要的。

  在人际互动中,成功的互动会促使下一次同样的互动。在太极拳的学习型群体中,老师通过付出劳动换回的是尊重,学生通过刻苦换回的是本领。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双赢,双方都得到"报酬".这有利于下一次互动。在太极拳的互助型群体中,成员首先体会到的是团体感,通过互动互助,相互认同达到精神上的共鸣,所以每个成员都从这次互动中得到了好处,以便会期待下一次互动。

  《陈氏太极拳图解》凡例第一条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其实,敬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敬师;第二是敬事。尊师是中国传统的美德;敬事是做事的基本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敬师是社会整合的基本方面,只有尊师,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社会伦理的力量来约束学生。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关键因素。在此,笔者认为敬师是最重要的。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敬,切不可搞形式主义。如何实现敬?

  第一,加强道德教育。第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从现代教育创新的角度讲,要体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敬师相悖。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只有"敬师"才能爱生,两者要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敬师是良好互动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上述谈论的是太极拳群体内的社会互动,现在谈论一下太极拳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作为一种主要体现非工具理性互动性质的太极拳群体与其他群体交往,从理论上讲具有影响其他群体促使向太极拳文化转向的可能性。是否能使其他群体转向,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当然也取决于社会舆论和媒体的传播和宣传。而且也受社会其它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中国的"非典"时期,全国掀起了一股健身的热潮,其中太极拳群体的队伍也在壮大。与此同时,太极拳群体也会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如利益群体的获利思想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个人与太极拳群体的互动中,一般来说,当太极拳群体的力量较大时,能够用群体的力量把群体之外的个人吸引到群体之中去,这称为"群体吸引".当然,这是个人对太极拳有一定的喜爱和了解的基础上,但又不是太明白、太积极,通过群体的熏陶、感染而形成的对群体的认同,直到从中获得归属感。

  2、太极拳群体社会互动的意义。

  (1)社会互动能促进对自我的认识。

  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为此他提出"镜中自我"的概念。他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的,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在面对面互动的太极拳群体中,不但有身体的接触,而且有心灵和思想的接触。在接触中通过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来认识自己,尤其对德高望重的人的评价更为注意,往往能成为自己改进的方向。

  (2)社会互动能满足行动者的需要。

  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个人必须与人交往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个人的需求不外乎两方面: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交换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各自得到了自己所需的产品。实际上,精神也需要交换,现代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布劳认为,邻居们在交换恩惠,儿童在交换玩具,同事们在交换帮助,熟人们在交换礼貌,政治家们在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在交换烹饪诀窍等等。

  太极拳群体是建立在对太极拳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群体成员主要以交换感受、感情、帮助为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太极拳成为他们联系的纽带,而且这种纽带有很强的合理性基础。大家志趣相同,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谈论体验,这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避风港。在社会、文化、体制变迁的期间,寻求合理的价值定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求一种"社会性宁静",这种宁静既可以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又可以起到使自己安静的效果。

  (四)太极拳与初级社会群体

  1、太极拳的初级社会群体。

  在社会学中,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按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我们把社会群体分为关系密切的初级社会群体和关系不太密切的次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是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一般来说,初级社会群体包括,家庭、儿童游玩群体、邻居和朋友圈子等。朋友圈子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形成的群体。

  这里我们特别谈论一下朋友圈子,朋友们在一起兴趣一致,彼此愉悦精神,自由自在,放松自然。可以说初级社会群体的关系是温情的,是良好的,是有归属感的。由于太极拳群体的非工具理性社会关系的原因,所以太极拳群体是初级社会群体,因为首先大家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太极拳。充分建构太极拳初级社会群体,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样的初级社会群体可以为社会生活注入许多人情味。

  传统社会的太极拳的传承方式与现代社会不同,传统方式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传承方式,即保守式的传承。可以说这种方式基本认为,太极拳群体是初级社会群体,其他人很难进入。传授者与被传授者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称师徒制。在现代社会中,教授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在学习前,教师和学生可以不认识,也不过多考察学生的个人道德。传授者与被传授者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称师生制。师徒制与师生制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学习太极拳,都是教与被教的关系。区别是,师徒制中的徒弟是免费学习的,但师父对其具有管束权,师徒关系亲密。师生制中学生是付费学习的,但教师对其除了学习太极拳以外,没有其它管束权,师生关系没有师徒关系密切。

  由师徒制到师生制的转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是价值观念变迁的结果。这种师徒制到师生制的转变导致了教授太极拳的变化,由那种通过教授太极拳技术教授做人道理到现代的仅仅教授技术的状况,对育人的内容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对于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做人道理的太极拳,我们今天不应该仅仅学到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到文化和哲理性的东西。在当今社会,重新全面实行师徒制是不可能的,全部免费学习太极拳也是不现实的,但重视太极拳的文化性和育人性,是可以做到的。这可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建构太极拳的初级社会群体,建立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不但可以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第一,建构良好的传承关系,对于太极拳文化和其蕴涵的哲理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比较亲密的关系,加强对教师队伍地建设。第二,建构和谐的练习初级群体,这种群体指社区的群体或者是具有太极拳爱好的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这种群体具有一定的松散性,因此,建构这种群体成为初级社会群体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2、太极拳在社区中。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可以肯定的是,在社区中已经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太极拳群体。太极拳群体大大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

  在当前的城市社区中,多是以退休老年人组成的太极拳群体为主。太极拳退休老年群体的广泛性有其主客观原因,随着居住环境改善,社区留有专门健身的场地,有些地方还有器材,这为健身提供了外在客观条件。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交往、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大量闲暇时间的存在,是退休老年人热衷于太极拳的主观原因。

  在当今以地缘为纽带的社区中,有的生活区是单位集体生活区。但随着住房改革的推进,商品房成了多数人的选择,同在一个生活区但彼此并不认识,是城市生活区的常见现象。太极拳群体的出现,大大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拉近了人们的感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并不相识的生活区域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太极拳这样一种活动,找到归宿感。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来说,归宿感的获得和乐趣的寻找是至关重要的。另外 ,充分扩大太极拳群体也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建构老年人群体,而且鼓励中青年人加入这个队伍,是当前武术工作者的重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