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农村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构建分析(2)

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王志国
发布于:2017-06-21 共7893字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共同配送合作收益分配激励机制。
  
  农村实施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效益是明显的, 但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导致共同配送迟迟没有开展起来。通过我们对农产品共同配送调研材料分析, 农村实施农产品共同配送主要需克服两大难题, 一是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风险, 二是共同配送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问题, 尤其是共同配送实施后的合作收益分配事关重大。 农村共同配送联盟是基于农民对冷链物流服务的共同需求,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投资组建联合社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在物流合作的基础上,同时可向上延伸到产前农资统一采购、技术服务,向下拓展到产后农产品统一销售、品牌推广等,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供销联合体。 物流配送与商业信息都可在共同配送联盟内部实现共享, 不用担心商业机密泄漏风险。因此,农村实现冷链物流共同联盟持续有效运行的关键是具有一个维系共同配送联盟的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与费用分摊机制。
  
  农产品共同配送形成与发展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主体为了提升物流活动的规模化、集约化而自组织形成的合作联盟, 具有共同目标和利益诉求,并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承诺规范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合作博弈。 农产品共同配送的开展必然产生合作剩余(利益),而利益预期是各个主体参与共同配送强烈的内生驱动因素。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均衡成员共同配送费用的分摊与合作利益的分配,则会促进系统向高层次有序演化,否则由于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 不同的经济利益诉求必将触发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可能导致与农产品共同配送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共同配送利益的分配需要经过参与主体讨价还价反复磋商并最终达成一个各方都认可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 Shapley 值法正是解决此类合作博弈问题的理想方法, 设有 n 个涉农主体参与农产品共同配送,用 N={1,2,…n}表示参与涉农主体集合,N 的任意子集 M 实施共同配送后获得的收益记为 V(M)。 共同配送参与涉农主体越多,将创造更多的合作收益;如果没有参与人,则合作收益为 0,记为:
  
  
  
  集合 N 中任一成员 i 参与共同配送获得的收益记为 Xi,共同配送的成功实施需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否则共同配送不可能形成并发展,即:
  
  
  
  其中 V (i) 是成员 i 不参与共同配送的收益。Shapley 值为参与主体从共同配送联盟获得的收益,记为 X={X1,X2,…… Xn},根据 Shapley 原理可知:
  
  
  
  其中|M|表示参与共同配送 M 的规模,V(M-i)为共同配送联盟 M 忽略成员 i 后的收益,因此[V(M)-V(M-i)]也可理解为参与成员 i 对共同配送联盟 M的边际贡献。 成员 i 自营物流配送的成本记为 Ti,则共同配送实施后需要支付的成本将为:
  
  Ci=Ti-Xi(V) (7)。
  
  根据(7)式可知,共同配送实施后成员分摊的成本将会直接抵扣成员对共同联盟所作的边际贡献,远小于成员 i 自营物流所支付的成本。 采用 Shapley 值法对合作收益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既能满足成员参与共同配送联盟的初衷,又能有效提升联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进一步规模化发展。
  
  四、构建农村产地共同配送平台,实现冷链物流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
  
  农村产地共同配送是由多个涉农主体联合组织实施的冷链物流储配活动,其实质是涉农主体在互利互信合作的基础上,通过物流业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来实现冷链物流资源共享,从而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的实施涉及多个涉农主体、多个节点、多种冷链物流设备协同,但参与方对农产品配送时间、数量、地点等要求不尽相同,物流协同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依托联合社实现主体之间协同仅仅是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效实施共同配送还需要在组织协同基础上实现物流资源与业务协同。
  
  1. 以信息共享为支点, 实现冷链物流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
  
  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要素具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不仅初期投入大,而且后期使用维护成本高。 农村产地共同配送体系的开展,首先要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一方面整合、优化共同配送参与方现有物流资源,并在使用与维护方面达成共识,实现冷链物流资源的互用共享,减少由于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物流资源供给相对富余或不足,从而有效提升冷链物流设施利用率。 另一方面,针对农村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需要协同共同配送参与方对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冷链物流资源的联合投入机制,实现冷链物流资源投入、管理与使用的共同化、多元化,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投资门槛与风险。 其次,需要实现农产品物流业务协同。 通过事先制定明确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 优化共同配送体系内冷链物流要素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点到点、门到门的同步运作、无缝衔接。
  
  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和物流需求的有效对接只有通过信息共享才能实现,而物联网与信息系统等智能物流信息技术为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可使农产品预冷、存储、分拣等储配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优化物流配送需求预测和计划,实现共同配送主体内部资源和物流需求的有效对接,消除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而使冷链物流设施闲置等情形,从而提升共同配送运营计划与决策的精确性与高效性,为农产品共同配送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平台的构建。
  
  对于参与农产品共同配送主体而言,需要一个协同平台将这些散乱的物流资源与客户物流需求对接,形成一个协作共赢的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共同配送平台实时发布共同配送参与主体的物流业务需求和资源供给信息, 并通过智能物流信息系统的整合、规划有关物流配送供需信息,通过对业务订单合并后进行智能优化运算,并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原则,统一制定农产品物流共同配送计划,用平台化的方式驱动共同配送联盟物流资源从分散走向协同,实现联盟分散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整合后无缝对接农产品物流业务需求。
  
  协同平台应制定统一的物流服务标准,并将物流服务实现全程可视化监控,共同配送计划执行后将自动跟踪统计,并作为物流服务业绩评估的主要依据。这样不仅保障了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而且使共同配送平台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实时处理。 通过对共同配送联盟成员提供标准化、可视化、集约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现了成员互利共赢发展, 从而吸引周边更多涉农主体参与到共同配送联盟中, 最终实现一定区域内农产品物流资源的集约化整合,形成互利共赢的农产品冷链共同配送体系。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平台详见图 1 所示。
  
  图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平台
  
  五、结 论。
  
  发展农村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能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物流“瓶颈”,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但农村共同配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农产品物流本身的投入与运营问题,而且涉及整个“三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成为一个较为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因此, 相关涉农主体应在不断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营环境的同时, 有意识地采取他组织的手段与策略推动农村共同配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是政府应强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以及贷款融资等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村经济组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应统筹规划农产品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性引导,创造有利环境,促进农村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的“三农”服务权能和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先天优势, 实现政府、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农村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政府需要有抓手,而供销合作社是一支扎根于农村、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作用, 加快发展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与集约化。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杠杆效能, 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其中冷链物流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应多方面推动农村物流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涉农主体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投入融资难、融资贵等实际问题,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产品冷链物流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R. Montanari. Cold chain tracking: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J]. 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08(19):425~431.  
  2. 张喜才、 杨谦:《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3 期。  
  3. 王志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构想 》,《物流技术》2016 年第 3 期。  
  4. 薛建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化改革的方向选择与政策调整思路》,《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3期。  
  5. 刘刚:《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 年第 8 期。  
  6. 牛玉君、余霞:《城市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 》,《中国储运》2015 年第 9 期。  
  7. 杨浩雄、 何明珂:《虚拟共同配送系统库存控制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2 期。  
  8. 李丁、黄远新、田红英:《虚拟环境下 3PL 企业实施协同配送的仿真研究》,《物流技术》2009 年第 7 期。  
  9. 张迪、邬跃:《城市共同配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物流技术》2012 年第 5 期。  
  10. 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成本分配模型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 年第 2期。  
  11. Okamoto Y. Fair Cost Allocations Under Conflicts - AGame Theoretic point Of View [J].Discrete Optimization,2008:5(1):1-18.  
  12. 穆丽:《基于 Shapley 值法的流通企业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分析》,《物流技术》2014 年第 4 期。  
  13. 吕俊杰 、孙双双 、何明珂 :《城市冷链物流多温共配模式的费用分摊机制研究》,《当代财经》2014 年第 3 期。
原文出处:王志国. 共同配送视阈下加快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7,(01):55-5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