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农民失业问题的由来、成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8 共3153字
论文摘要

  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民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如今,农民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亟待解决。农民就业引起了一系列不能用剩余劳动力价值转移理论解释的状况,所以农民失业是无法与该理论相一致的。文章试图通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从农民失业这一现象着手,分析探讨农民失业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从农业产业以及非农业产业两方面寻求解决农民失业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这是我国当下经济形势发展的考虑,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农民失业问题的由来
  
  自1996年以来,“三农”问题就开始成为党和国家特别重视的问题,并多次以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文件。如何转变农村经济低效增长、农民生活贫苦、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留给了经济学家。对于“三农”问题经济学家们开出了不少的方子,同时也形成了这样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步伐严重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过渡。

  我国目前的农村发展现况是大规模、大范围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大面积农田撂荒、愈演愈烈的民工潮等等。劳动剩余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接受,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上。虽然对农民失业问题的探讨也只不过是集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给城镇带来的就业压力上。农民失业的问题并没有清晰地提出。因为失业这一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宏观经济领域的范畴外,还涉及一定的微观经济范畴,同时对农民失业问题的探讨还有依赖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所以我们必须综合利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学科对农民失业问题进行分析。这是为我国当下经济形势发展的考虑,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农民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造就了我国大量的隐蔽性失业变得显性化
  隐蔽性失业就是指那些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社会并没有作出任何贡献的人,即人们所说的有职业但无工作的人。因为我国的特殊历史国情,使得我国在城市和农村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隐蔽性失业现象开始显性化。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城市隐蔽失业变得显性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实行国家包分配、低工资高就业的就业政策,使得企业存在冗员以及效率低下的情况。在这种就业政策的引导下,把当时的显性失业变成了隐性的失业,导致大量企业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并且用工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作为导向,并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从而进一步增强本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企业十分希望能够减少因隐性失业对自身造成的损失。如,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将富裕的人员分离和企业的减员增效就是很好的证明。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为企业减负行动想办法,如减少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确保经济持续的、稳步的增长。在这种情形下,隐蔽失业逐步显性化。

  第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迫使农村隐性失业显性化。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展之前,我国农业部门堆积了大量的劳动力,构成了农村主要的隐性失业。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解放了我国农村上亿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其中一部分被乡镇企业吸纳,而剩下的则涌到了城市。那些未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就将以前的隐性失业凸显出来。

  2.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造成劳动力绝对过剩
  1949-1978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要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这就使得适龄劳动人口大量的出现、膨胀,为今后的失业埋下了伏笔,因此,我国的失业表现出了一种绝对劳动力过剩的、典型的特点。

  3.我国地少人多的矛盾一直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9亿多的农村人口中大约有近5亿的劳动力,如果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60岁以上、18岁以下的健康农村劳动力依旧从事体力劳动,若是将这部分劳动算在内的话,那么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将会大大的突破这个数字。但是全国耕地面积仅为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的水平。

  在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十分突出,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平均耕地每年减少的数量大约在500万亩左右,而我国农村年新增人口大约在1000万附近。由此可见,农村人均耕地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我国人均耕地有限,同时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却在加快,导致在我国农村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4.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
  当前我国的农村生产逐步在摆脱以畜力为主要动力的现状和传统生产工具为主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单位劳动力的耕种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这更使得农村劳动力处于体息状态。根据我国农村现有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来看,我国农村只需要1.5亿的劳动力即可确保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供给,就可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他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均可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农业之外寻找新的就业出路。

  三、解决我国农民失业现象的方法及措施
  
  1.保持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扩大就业的规模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发展经济是增加就业必要前提。
  
  第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人口数量众多,然而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农业,农业对中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积极的发展农村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和多种经济,实行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政府还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引导。

  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岗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发展的水平也较低,这使得服务业在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的潜力还未发挥出来。因此,发展服务业是十分必要的。

  2.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力度,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就业
  人力资本投资特指由国家或者其他机构向劳动者提供的投资,从而提高劳动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对教育的投资,即教育的普及。例如近几年,我国高校扩招就是一种人力投资。这对暂缓就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3.规范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的是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一个全国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维持这一就业模式运作的关键。因此,规范劳动力市场,能够确保劳动力的流动,使劳动力与企业之间实现有机的结合。为此,我们必须要力口快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4.消除制度约束,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现行不合理的政策使得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变得很高,农民在就业时经常会被歧视,如此农民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设置了障碍,而且多数农民在向城市转移后并未被城市接纳,在住房、医疗等方面还要承担较高的费用。为此,解决农民失业问题必须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并且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其他保障,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医疗合作的改革等等。

  参考文献
  
  [1]易应,童庆赞。试析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失业问题[J].理论月刊,2002,  (11): 57-SR.
  [2]牛奕营。试论农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失业问题[J].大观周刊,2012, (19): 40-41.
  [3]孔振焕。我国农民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  (2): 45-49.
  [4]翟永升,李宗沫。浅析农民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2,  (3): 29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