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微观经济学论文

浅析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优化建议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作者:罗倩文
发布于:2018-09-20 共4385字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经济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高等教育系, 我国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其教学效果却仍然有待提高。立足微观经济学独有的课程特点, 分析了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提出了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经济学思维;

  Abstract:Microeconomics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follow-up cours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icroeconomics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but its teaching effect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Based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microeconomics.

  Keyword:microeconomics;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teaching methods; the thought of economics;
 

微观经济

  0 引言

  经济学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最古老的艺术, 最新颖的科学”。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国各行业对经济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许多高校对经济类专业的建设和经济学课程的开设逐渐加以重视。然而, 经济学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达到培养经济类应用人才的预期效果,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 探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剖析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提出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1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1 理论知识较多且过于抽象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的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 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 涵盖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以及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这些经济学理论中涵盖的知识点较多, 理论过于抽象且容易混淆,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喜欢把需求量与需求合二为一, 不会过多关注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但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 这两个概念却被严格区分开来。需求量主要反映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点在需求曲线上的滑动, 剔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需求则恰恰相反, 它剔除了商品本身价格对需求的影响, 转而考量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再如,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以及分配理论中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这四个边际递减规律表面看起来都比较相像, 但其所表达的涵义却大不相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把它们混为一谈。

  1.2 数理知识较多且图形复杂

  模型分析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它主要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它可以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 也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达。微观经济学中大多数理论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图形来推导, 因此教材中有很大篇幅的图形分析。价格理论中均衡价格的变动,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优组合, 市场理论中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这些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知识点都夹杂着大量复杂的图形分析, 这就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例如, 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学生能够很容易明白, 但是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就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

  1.3 英文缩写较多且混淆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 其理论知识基本上是从外国文学直接翻译而来。因此, 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英文缩写, 而且这些英文缩写很多都只有一个字母之差, 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记忆混淆。而许多教师为了方便教学, 恰恰喜欢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英文简写, 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 分配理论中的边际物质产品 (MPP) 、边际收益产品 (MRP) 和边际产品价值 (VMP) 等术语的英文缩写就非常相似。学生能准确记住这些缩写已属不易, 更别谈去深刻理解这其中的涵义。

  2 教学现状

  2.1 教材现状

  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材的编写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目前, 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中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由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主导。该教材的理论性过强, 难度较大, 教材中涉及太多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图形分析过程, 且几乎没有与社会经济实践相结合, 这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空洞感。而高职高专系列的《经济学基础》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内容, 引入了一些教学案例, 但教材内容没有太大的变革与创新。它仍然没有将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案例添加到经济学教科书中, 无法让学生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去解析我国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2 教育现状

  首先, 许多大学不太重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安排较少, 甚至只将其安排32学时。过多的理论知识和过少的学时安排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课程进度, 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本学情, 使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

  其次,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直接输入”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观经济学的开设原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 学会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难题。然而, 这种“直接输入”的教学方式却有悖该课程的开设初衷, 让学生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其理论形成的推导过程当中。因此, 很多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完全不会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2.3 学生现状

  首先, 微观经济学的开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文科生, 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而微观经济学的数理知识多且图形分析复杂。对于数理功底不足的学生来说, 虽然他们在入学时已经学习了一部分《高等数学》相关理论知识, 但是面对《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大量图表、方程式、图形以及其推导过程, 不少学生还是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尤其是不容易把这些数学模型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 很难真正体会到经济学的奥妙所在。

  其次,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英文简称, 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会觉得有些懵然, 逐渐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 进而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下课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 微观经济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想要只凭借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把其复杂的知识点和图形分析吃透啃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课前不注重预习, 课后不加强复习和巩固, 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节奏。

  3 教学建议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亟需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生的基本学情与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1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 且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过于枯燥和抽象, 难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格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迫在眉睫。具体而言,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丰富其教学手法, 尝试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发现教学法以及学导式教学法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发现教学法, 给学生设置一些教学情境, 让其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现实与理论的联系。例如, 在讲解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时, 不难发现学生对这块知识的把握存在问题。教师在讲解弹性理论之前, 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经济现象。在节日促销活动中, 哪些产品通常在进行活动?这些产品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通过对这一经济现象的分析, 学生可以发现: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促销活动较少且打折力度较小, 而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等奢侈品的促销活动就较多且力度较大。从而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日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影响较小, 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量则受价格影响较大, 富有弹性。

  除了采取发现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外, 教师还可以运用学导式教学法, 将教学重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 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 市场理论中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具有相似性。在精讲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之后, 教师可以充分组织学生, 让他们自学并讲解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以导利学, 学导相长”的目的。

  3.2 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庞大, 知识点涵盖众多, 仅仅利用45min的课堂教学就想把博大精深的经济学理论传授给学生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 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但是, 由于微观经济学特有的课程性质和特点, 很多教师在期末考核时都会选择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法, 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许多受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的学生,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 就会把重点放在对名词解释的理解, 方程的计算以及图形的推导上。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局限和狭隘。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教师们在设计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方案时, 可以适当选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调整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重, 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期末考试可以突破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运用市场理论去解释“火车上高价盒饭”这一社会现状。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春节联欢晚会日益遭受诟病的原因等。

  4 结语

  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21世纪的社会人才,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快进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当向导,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 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 (修订版)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2] 刘日星, 赵亚芬.经济学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
  [3] 杨子帆.当前国内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兼国外《西方经济学》教学经验之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2) .
  [4] 王洪国.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22) :110-111.
  [5] 刘旺霞, 谭运进, 范晓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基于二本类院校的问卷调研[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5 (5) :103-107.
  [6]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2, 15 (3) :19-25.

原文出处:罗倩文.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4):81-8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