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绩效评价方法在快速公交系统中的应用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03 共620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快速公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2部分】 绩效评价方法在快速公交系统中的应用绪论
【第3部分】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第4部分】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现状
【第5部分】快速公交系统的利益相关者
【第6部分】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7部分】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估研究结论、展望及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目前,世界各国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在发展城市交通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保护环境的需要与紧张的土地资源之间的压力,都面临着在土地城市化、机动化变革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巨大矛盾。为了缓解矛盾,减轻压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都在不断探索改善城市交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未能幸免,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同样存在机动车拥堵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各个城市开始大规模开辟新道路、拓宽原有城市道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然而,这一方法可以说是饮鸩止渴,道路拓宽在短暂的缓解了道路交通拥堵之后,城市道路交通再次陷入拥堵,呈现出“拥挤--建设--再拥挤”的恶性循环。

  专注于探索西方国家城市道路交通的亚当斯制定的“亚当斯定律”解释了恶性循环出现的原因,亚当斯认为道路交通的供给远远低于道路交通的需求。城市道路的拓宽和增建在短时间内使得交通出行者的出行距离缩短,出行时耗得到降低,达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目的,然而这种效果仅仅是暂时的,在拓宽道路之后,新的车流产生,出现所谓的“诱增交通量”,因此,拓宽的道路,增加的车流,将道路拓宽带来的效果抵消,道路重新陷入拥挤,甚至更为糟糕。新建道路或拓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道路的拥堵水平,反而会使城市交通的发展陷入一种“拥挤--建设--再拥挤”的恶性循环局面[1]。因此,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关键不在于拓宽道路,而在于提高道路利用的效率,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的车流、人流流通。

  面对这种情况,“公交优先”的理念被提出,认为公共交通工具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最佳手段,根据资料显示,利用公共交通的出行者占用道路资源的人均量是小汽车出行者的 1/20,在节省有限的道路资源和土地资源、减轻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 system)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大容量、速度快的公共交通方式,很好地将常规交通的灵活性与轨道交通的速度优势结合在一起,运量大、速度快、投资低、周期短,满足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备受国际交通工程界的大力推广,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大优选方案,已经应用在很多国外的城市,如库里提巴(巴西)、波哥达(哥伦比亚)、渥太华(加拿大)、布里斯本(澳大利亚)等等。同样,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业已存在快速公交系统,如北京、昆明、常州、济南、厦门等,这些快速公交系统正在各大城市中有效的发挥着分担道路交通运输的作用。此外,快速公交系统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准、提升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我国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硕果累累,居民生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出现了显着改善,城镇化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展,私家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多,城乡居民希望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出行理念发生很大转变,从最初单纯地对于公共交通“量”的追求,开始转入“质”的追求,希望所乘坐的公共交通能够更多的满足自身需求,达到私家车辆的标准,如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然而,当前我国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并不能达到乘客对公共交通的预期。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分为常规交通、轨道交通以及快速公交等几种方式。

  常规交通在进行规划、建设及运营的进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公交优先”的理念,存在管理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离管理的方式管理公交车站、车辆运行道路、以及土地利用等,由于车站设置的不合理出现乘客乘车与换乘不方便、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的情况,还有公交运速缓慢、公交车辆破旧、乘客乘车拥挤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就传统公交系统来言,传统公交服务水平低下,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客流流失,乘客转而选择私家车、出租车,致使城市道路愈加拥挤。

  轨道交通凭借运速快、运量大的优势,成为现在备受欢迎的一种交通方式。目前,世界上共有 43 个国家建有轨道交通,城市数量达到 115 座,载客量巨大(见表 1-1),能够有效地发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降低道路的载客负担。然而,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高达 5-7 亿/公里人民币,整合财政支持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并不是每一个地方政府都能够做到的,更为糟糕的是,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很难通过运营得到回收。以北京为例,到 2013 年底,北京长达 465 千米的地铁仍然需要政府每年给予 100 亿左右的财政专项补贴资金,因此,北京地铁涨价已经板上钉钉,如何平衡好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1】

论文摘要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要在不须付出高昂成本的条件下,达到当前的道路交通运输需要;另一方面,要在合理成本的条件下,符合未来的道路交通运输预期,快速公交系统应运而生。快速公交系统兼采常规交通的灵活性与轨道交通容量大的优势,具备先进技术与高质量服务设施的快速公交车辆在智能交通系统的调控下,运行在快速公交专有道路上,为广大乘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是一种能耗低、污染少、效率高、成本低、质量高的崭新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了一种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提升城市车辆运输效率、减少交通建设投资、降低城市交通能耗、节省交通建设时长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对于公共交通的品质要求,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或“轨道式的公共汽车交通”。[3]

  (3)快速公交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城市快速公交所提供的交通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处于政府的管理之下,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公共服务主要有三种提供方式:政府管理、营利性组织、第三方组织,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制定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三条以及第四条,“为了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发挥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作用,国家应该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在城市交通中得到优先发展”、“为了确保社会公众享受舒适便捷、安全经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国家积极鼓励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鼓励使用发展公共交通的新设备、新技术”,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于公共交通的管理是建立在政府管理之下的公共交通企业经营模式。这就说明,与一般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不同的地方是公共交通除了经济性以外,还需要考虑到公益性的特点,需要更多的关注公共交通的公益性。[4]

  快速公交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公益性的特征,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当前,在我国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各大城市纷纷筹建快速公交系统,然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快速公交系统陷入诸多困境,遭遇尴尬,乘客以及居民对于快速公交产生很多质疑,快速公交车辆以及配套设施对其他的交通工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发展快速公交系统遭遇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关注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研究影响快速公交系统绩效的因素。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在经济性之外,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的特殊性,在进行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中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点,注意分析影响公益性的相关指标。

  1.1.2 研究意义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有利于更为合理、有效地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管理,更好地发挥快速公交系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作用,提升快速公交系统的公共服务效率和品质。完善的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结果可以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促进政府加强对于快速公交系统的监管,促进快速公交企业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科学运营。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所示:

  理论意义:

  (1)快速公交系统是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新生事物,当前我国对于快速公交系统的研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快速公交系统的线路规划、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较少的关注快速公交系统的整体性,缺乏比较完善、统一的理论研究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当前我国已经有十几座城市建设了快速公交系统,如何对其进行整体监管,保证快速公交有序、良性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具有针对性以及适应性的评价方法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系统性评价。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快速公交进行系统性评价,有利于完善快速公交的绩效研究理论,建立系统、全面的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快速公交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除了关注快速公交企业、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更需要关注政府、乘客等快速公交系统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平衡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避免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矛盾、出现利益碰撞。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相互契合,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用于进行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拓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范围,能够更好地发挥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绩效评价的作用。

  现实意义:

  (1)我国各城市目前已建成十几条快速公交线路,可以说当前是我国快速公交建设的发展初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的模仿外国建设经验,不结合我国国情,则会产生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我国的快速公交建设还处于经验摸索阶段,需要从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特点的快速公交建设道路,构建适合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实际的快速公交系统。因此,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快速公交在目前发展过程中的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审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一种适合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快速公交建设以及运营模式。

  (2)快速公交运力大、速度快、机动性强、安全性高、建设周期短,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一种有效地公共交通工具。根据“公交优先”的理念,快速公交能够满足大多数的利益,能够有力地说明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建设周期快、成本回收快的特性,使得城市能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压力,快速公交系统既有常规公交运量大、地铁速度快的优点,又不需要投入巨大,成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因此,快速公交系统将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公交优先”理念付诸现实,针对快速公交系统制定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加强对于公共交通建设的行业引导,可以及时监督快速公交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快速公交管理和运营者提供快速公交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快速公交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角度出发,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进行分析确定指标,据此建立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确定性质、定量分析区分优劣,理论分析奠定基调、实证分析明确权重。主要内容如下:

  (1)文献分析。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快速公交发展以及绩效评价等诸多文献,了解快速公交的国内外发展过程和经验,明确当前快速公交的发展现状,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结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与快速公交系统的相关性,明确影响快速公交绩效的影响因素。

  (2)调研问卷。文献分析得出的指标是一种理论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实证进行检验。通过调研、访谈等展开问卷调查,对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对快速公交系统的影响进行重要性评估,以此来区分指标的重要程度;通过专家问卷,对比快速公交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定量分析确定指标权重。

  (3)统计研究。通过 SPSS22.0 软件,对问卷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筛选指标,利用因子载荷了解指标的重要程度,删除不必要的指标,完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绩效的指标;通过 Excel 工具,对专家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层次分析,利用指标的两两比较数据确定指标对每一层面的重要程度以及各层面对快速公交系统的权重。

  1.2.2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公共产品与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结合快速公交系统与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快速公交系统绩效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具体的技术路线见下图 1-1,由此,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六部分:【2】

论文摘要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分析快速公交的研究背景,探讨快速公交研究的必要性,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其次通过对本文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的介绍,说明本文的主要架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首先研究什么是公共产品、其构成特征有哪些,通过分析这些特征确定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次,介绍绩效研究理论,说明在快速公交领域当前对于绩效研究的各种方法。第三,介绍本文的框架理论,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以及发展过程,为本文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快速公交系统的定义以及特征。

  第三章是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现状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实践历程,总结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其次,分析快速公交系统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亟需解决的关键点,明确不足和缺陷。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的快速公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说明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第四章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绩效评价指标分析部分。首先,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快速公交企业展开分析,确定快速公交系统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明确各利益相关者在快速公交系统中的角色。其次,针对各利益相关者展开分析,探讨各利益相关者与快速公交系统绩效的相关性,明确影响快速公交绩效的因素。

  第五章是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部分。首先,依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4 个层面、33个子指标。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指标展开筛选,最终确定了 5 个层面、24 个指标。之后,进行专家问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指标权重。最后,阐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在前五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从本文的不足出发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研究创新点

  1.3.1 理论的创新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快速公交系统展开绩效评价,将快速公交系统的绩效建立在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不同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提出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通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影响快速公交绩效的因素,构建快速公交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各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通过因子分析,将本文中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的企业、员工、乘客与政府四个层面重新调整为财务、技术能力、乘客满意度、员工与政府五个层面,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范围,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快速公交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快速公交的绩效评价。
  
  1.3.2 视角的创新

  当前对于快速公交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快速公交系统的技术水平、路线规划以及服务水平等领域,往往关注快速公交系统的某一部分,较少的从整体上对快速公交系统进行把控,忽略快速公交系统的本质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的特征。本文以快速公交系统的公益性特征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视角针对快速公交系统的公益性特征展开分析,对快速公交系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及时发现快速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加强快速公交的管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