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纺织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控制政策建议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02 共45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纺织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2部分】纺织品贸易中影响隐含碳的影响绪论
【第3部分】国内外贸易隐含碳研究综述
【第4部分】中国纺织品产出、出口贸易及环境行为分析
【第5部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隐含碳估算
【第6部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分析
【第7部分】 纺织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控制政策建议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政策建议

  纺织品作为中国重要出口部门,不仅拉大了贸易顺差,增创大量外汇,而且对于国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若是简单的缩减行业规模、限制出口贸易显然不利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如果将低碳经济仅仅理解为不排碳或少排碳,这显然是曲解。本文针对中国纺织品贸易减排提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

  注重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1)面对低碳经济潮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当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积极研发生产安全无害的生态友好技术用于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加速我国纺织行业的清洁化生产。在保持纺织产品出口适度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面对“碳关税”的威胁与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把研发重点放在环保性强的绿色产品上,外贸出口产品类型更要注重产品环保性指标,严格把控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出口市场渠道,以免遭遇碳关税的压力与制裁。

  (2)熟悉与保护环境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高度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我国必须充分掌握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代表的 WTO 系列协议文件的内涵,熟悉其约束性规则,这样才可以在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础上客观公平地维护我方利益,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提供趋利避害的有效法律武器,并在国际社会中尤其是在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对话机制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并熟悉与可持续贸易有关的国际规则,一方面可以合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尽量避免由环保问题引起的贸易纠纷;另一方面,尽可能按照国际环保规则组织生产,按照环境标准来更新机器设备,改良生产工艺技术,积极进行绿色产品的研制开发,从而有助树立企业良好的国际环保形象,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完善现有的隐含碳排放的核算体系

  虽然考虑历史责任的因素,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减排,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也有成为发达国家的可能。因此,按照公平原则,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承担碳减排责任。各国之所以对碳减排持有谨慎或者反对态度,主要是因为担心碳减排会引发经济的负增长。然而,许多学者已经证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完全的线性关系,如果一国经济进入了对能源依赖已经不强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些国家就没有理由不再进行减排。因此,我们通过考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国家差异,来建立一种动态的减排责任分担机制。对于中国来说,在这种机制下,也可以得出满足何种条件中国也应当加入强制减排行列的结论。

  所谓动态减排责任分担机制,指的是在各国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减排门限”或者“触发机制”,当一旦某个国家的某项指标达到或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或触发值时,这个国家就应当承担起强制减排责任。[29]

  钟茂初、史亚东建立以人均消费作为门限变量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模型。发现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确实存在非线性转换关系。这种转换关系表现为,当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一定值时,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不再显着,这意味着:

  超过此门限的国家,承担碳减排而减少能源消费,对其经济影响并不大,因此,这些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都更应减少能源消费,并降低由此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鉴于中国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中国可以承诺超过门限的发达地区率先进行碳减排,前提是所有国家的超门限发达地区都采取同一行动。这样也有利于表明中国合理分担碳减排责任的真诚努力,以及渐次强化碳减排的坚定决心。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中国纺织品作为传统行业,其生产能源以煤炭为主。显而易见,单位热量煤的碳排放要高于石油、天然气等,这是导致中国高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并不是是否要使用煤炭,因为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应该考虑到效率与环保这两个问题。因此并不是不要工业化,而是找到替代的能源、技术和方法。未来节能减排成纺织行业主要发展方向, 实现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四大目标之一,而节能减排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特别是在行业发展增速下降、出口形势严峻等情况下,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1)提高行业低碳管理监督

  中国纺织行业作为国家低碳发展规划中的重要行业,必须加速与低碳时代接轨。首先需要提高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尤其是碳排放的评估、监测体系和相应的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中国有针对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 23 号),应借鉴此法令,制定针对具体部门行业的节能减排政策。

  要完善企业能源的计量管理,建立纺织行业能源监控机构,审核重点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选优秀绿色节能企业。

  苏州市在行业低碳管理监督方面,针对苏州市碳排放主要单位,通过能耗数据申报、用能在线监测、碳排放核算等手段,摸清苏州市碳排放家底,并对碳排放进行动态长期管理,在此基础上,对高排放单位进行有效管理。

  苏州市的行业碳排放监督体系为其他地区建立合理的体系提供了参考,政府部门应针对自身城市特点,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低碳监督体系。

  (2)建立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

  中国将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列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任务。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开发和推广低成本纺织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并且要求 2015 年再生纤维将占全国纤维加工总量的 15%左右,因此废旧纺织品回收也成为“城市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国家的纺织材料的循环再利用高达 17%左右,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系统,逐渐发展成为投资少、效益高的新型产业。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即缓解了行业的资源短缺,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中国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回收再利用经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进取,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

  首先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建立针对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循环体系,并设立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监控和管理部门。其次做好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规划和具体流程,对于见效快、成本低的回收技术要进行推广和普及,评选出优秀的回收再利用企业,以起到示范和教育的作用。

  低碳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要实现纺织品贸易低碳化,首先要注重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一个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宏大工程,中国应该加快构建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形成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国际上低碳减排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是英国。该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气候变化法》,将二氧化碳减排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了保障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和提高能源效率,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气候变化税、碳基金等,并对使用生物能源、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部门进行扶持或者免税。

  中国也可以借鉴该项政策,通过财政、税收的扶持,鼓励纺织品低碳化的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年)将节约资源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提出要实现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对降低单位 GDP 能耗和利用新能源制定了具体的约束性目标。在立法方面,200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可再生能源法》,2007 年通过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实现了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有法可依。

  20 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在新疆实施大规模优质棉基地建设,目前年产优质棉花 420 多万吨,占全国棉花的 60%。其实,国家对新疆纺织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直都不弱。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新疆发挥棉花资源优势,发展棉纺工业,建设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基地。把新疆建设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涉及财税、金融、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来看,这些政策包括设立规模为 200 亿元左右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税收特殊优惠、低电价优惠、纺织品服装运费补贴、使用新疆棉花补贴、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保补贴、支持集中建设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南疆地区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政策 。  
  
  参考文献
  
  [1]杨会民.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结构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温桂梅.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江苏大学,2013
  [3] 李廷,李赢,郑洁等.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J].东华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5):595-600
  [4] Odum H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M]. New York: John&Wiley,1996.
  [5] Brown MT,Herendeen RA.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and EMERGY Analysis.a Comparative View [J]. Ecologic Economics,1996,19(3):219-235.
  [6]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陈曦.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
  [8]冯德.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其关税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
  [9] Wyckoff A W,Roop J M.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in import of manufacturedproduct: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n greenhousegas emissions[J].Energy Policy,1994,22(3):187-194
  [10]Peters,G P,Weber,C L,Guan,D,Hubaeek,K.China,growing CO2 emissions:a race between ine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fficiency gain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7,(17):5939-5944
  [11] Yan,YF,Yang LK.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 a case study ofCO2 :emissions[J].EnergyPoliey,2010,(38).
  [12]齐哗,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6.
  [13]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8):46-55.
  [14]陈洢然.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
  [15] 何丹丹. 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6]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7] 周明.碳关税对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8] 魏本勇,王媛,杨会民等.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2):138-147.
  [19] Bastianoni S,Pulselli FM.,TiezziE.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responsibility for greenhousegasEmiss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4(3):253-257.
  [20] 董雯雯.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2013,(7):11-12.
  [21] 余伟杰.中国环境政策、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低碳化路径的选择[D].合肥工业大学,2013.
  [23] 陈晓旭.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4] 丁文凤.基于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的国家间货币流动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5] 何为民.并购、集中与市场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2.
  [26] 翟静霞.碳关税影响机制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
  [27] 李娟.贸易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企业异质性--中国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8] 祁成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9] 钟茂初,史亚东.中国应如何阐述合理分担国际碳减排责任[D].南开大学,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