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础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2-10 共5029字

  第 2 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础理论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本章主要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析,探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寻求其发展的理论支持。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广义上来说,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根据施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金融互联网模式,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开展的线上服务(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二是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形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各类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

  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讲,上述中的后者——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金融需求,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联姻产生的金融新业态,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互联网企业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不仅通过传统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而且不断挖掘数据、创新业务,将业务拓展至金融界,由此产生互联网金融模式。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因为它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25]。此种定义较为理想化,可算作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终极模式”。

  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在线金融服务等模式。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不同于银行金融服务偏向“二八定律”[26]中的 20%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争取的则是 80%的长尾“小微”客户。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特点是小额而且个性化,这样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中往往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服务小微客户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并且可以高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如阿里金融、P2P 网贷、在线理财、众筹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其中 P2P 网贷、在线理财以及众筹还满足了一部分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2、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全新的渠道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如阿里小贷与银行相比,简化了申请贷款流程,从申请到贷前审查、审核、发放和还款全程网络化、无纸化,整个过程最短只需要 3 分钟;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业务使消费和信贷行为的支付更加方便、省时。

  3、金融服务低成本化。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化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交易成本上,如阿里金融单笔贷款的审批成本比传统银行大幅降低,因其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依托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完整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三查”[27]相比较,成本低且速度快;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成本上,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如第三方支付带来的结算成本大幅降低,众筹模式开拓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在线金融服务让消费者以更低成本搜索到更多优质的金融产品。

  2.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论支持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通常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理论被看作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对这个理论进行解说,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市场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掌控上有所差异,区分出信息掌控好的主体与信息掌控弱势群体,信息优势就显现出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在一个市场中卖方会比买房具有信息优势,对商品的了解更充分,而结果将是信息占优势的群体可以通过向信息不足的群体传递信息而获利。

  对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三位美国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1970)、斯宾塞(1973)、斯蒂格利茨(2001)的研究成果较为人们熟知。阿克尔洛夫研究二手车市场,发现在其市场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基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房往往对二手车的情况掌控不完全,卖方则采取此种手段满足低价位买主的需求,从而使得旧车质量越来越差[28]。斯宾塞从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29]。斯蒂格利茨指出信息不对称表现更为普遍的领域是金融领域,而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地区以及一些新兴市场更为普遍,究其原因与企业骗贷、出口骗退和银行呆账相关[30]。

  这种理论体现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即为:借款人对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自己信用情况非常了解,而放款人很难了解到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这就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人往往把资金借给那些本身劣质但更努力争取资金的人,从而把优质但不不足够努力争取的客户挤出市场[31]。借款人借此进一步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导致放款人损失,市场也难以为继。

  商业银行通常在放贷前会花费大量精力搜寻并验证借款人的信息,以此确定其还款能力,贷后也会花费大量成本进行监督和催收——银行贷款存在规模效益,这就是银行不选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原因。新型网络借贷,如 P2P、阿里金融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云存储优势,充分传递信息,充分满足了小微客户的小额贷款需求。

  2.2.2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由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 1937 年[32]首次提出,其被提出后就逐渐的被人们认为是现代产权理论的根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市场费用由于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变得高昂,而且市场经济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在权衡交易成本时都会考虑交易费用,进而影响其经济决策。

  如在小额资金借贷和第三方支付的交易结算中,对于放款人存在贷前贷后的交易费用,对于借款人,若到银行办理借款流程会面临繁琐的手续、漫长的等待和严格的后续监管,这也是很高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小额资金的需求者宁愿寻求高利贷也不去商业银行贷款,同样也可以解释传统金融机构不愿从事小额贷款和小微业务的原因。同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样,交易费用理论也印证了网络融资模式的合理性。

  网络融资和在线金融服务交易透明度极高,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减少了交易费用,而其竞价的运作模式使其借款利息成本远低于高利贷。

  2.2.3 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由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韦斯于 1981 年在《不完全信息市场的信贷配给理论》中提出。该理论核心内容是面对固定利率下的超额资金需求,银行在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则会采取一些非利率性的贷款条件,如担保政策等,采取这种限制条件的结果则是部分资金需求者会退出银行借款市场,进而使需求减少,达到贷款市场的平衡状态。在微观层面上,该理论指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人的贷款需求会被满足,在宏观层面上则是信贷市场上的供给小于需求即供不应求。

  两位经济学家认为:传统金融机构为了减少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信贷进行分配,导致只有部分人能够获得贷款,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财务健全、经营稳健的大中型企业,导致中小微客户很难获得信贷配给。

  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逐渐使广大的中小微客户和贫穷人口将资金需求转向高利贷等民间借贷市场。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繁荣也依赖于信贷配给导致的市场主体的自发经济行为,民间借贷模式可有效应对信贷配给。而网络借贷的产生正顺应了我国民间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正是民间借贷更加合法化、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2.3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多样化的 IT 信息技术支持。金融是信息密集产业,技术、信息和制度是现代金融业的三大基石。从历史上来看,从 19 世纪 30 年代电报的发明,到电话机、电脑,乃至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每一次信息技术变革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以来,随着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交易费用降低,同时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从而给现代金融业带来巨大效益。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支持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对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有效缓解信息超载,同时高效的满足信息需求;二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三是大数据(big data)技术保证在日益复杂的数据分析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产。正是上述三种主要的信息技术模式,替代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

  接下来分别讨论搜索引擎、云计算和社交网络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信息支持作用。

  2.3.1 搜索引擎

  当前炙手可热的百度和谷歌等是搜索引擎的杰出代表。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的爆炸,用户要在信息海洋里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如同大海捞针,搜索引擎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搜索引擎的作用是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最便利的方式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匹配内容。

  搜索引擎具有两面性,既能为用户提供信息便利,也有利于网站研究客户的行为趋向和行为模式,进而进行精准营销推广。搜索引擎优化(SEO)[3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互联网金融模式大多依托电子商务网站,基于 SEO 优化的营销方法,能够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一站式的营销解决方案,让网站迅速占据领先,获得品牌价值,让更多人了解网站的产品。

  搜索引擎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融合是一个趋势。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利用搜索引擎进行 SEO 优化,推销自己产品和数据,并解释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和需求模式,进行精准营销;另一方面搜索引擎技术满足用户在信息爆炸时代快速、低成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随着个性化搜索引擎、情景搜索引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功能的价值将更加凸显。

  2.3.2 云计算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现在用于表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抽象。云计算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通过互联网提供可供扩展且虚拟化的资源。中国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刘鹏教授指出:“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云计算技术如同物理世界中的水电煤,实现了用户需求与虚拟数据的动态配置,特别是当前计算机物理硬件短期难以突破的情况下,云计算使用大量廉价的计算及终端分担计算任务,能容错,易扩展并保障多备份数据,借助云技术的分布式、共享式和网络存储方式,大大提高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伴随云计算能力供需增加,我国针对云计算能力的现货交易市场[34]出现了,将来基于云计算的期货市场也将出现。在另一方面,搜索引擎技术也是推动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谷歌就是发展云计算的先驱。金融业也是云计算技术使用的大户,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会给金融业带来重大影响。比如云计算可以随时提供任何软件和数据,处理任何与金融交易有关的信息问题,比如苹果Itunes 商店与手机支付处理的关系与此类似。

  2.3.3 大数据

  大数据的概念最开始是由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他将大数据称赞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直到 2009 年,大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其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大数据是当前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世界各国都给予其高度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和价值大(value)的“4V”特征[35],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历年,用于金融市场,即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业经营模式。

  2.4 小结

  在如今的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种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新型产物是一种金融创新。其主要的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使金融子行业间混业经营加速,出现了更加自由化、民主化、分散化的类似 P2P、众筹模式等,体现了互联网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抵消了传统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规模以及网店优势;(2)单个主体风险被分散,风险对冲需求下降,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风控方面也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提升;(3)建立金融交易信息的成本较低,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下,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展现了客户的行为轨迹,从而利于培育新的客户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