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土地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探析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9-03-19 共438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第一章】 土地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探析引言
【第二章】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文献综述
【第三章】土地相关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
【第四章】我国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防范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土地抵押融资风险防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国际背景。

  近些年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出现了两次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事件:一是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个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两次危机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预期。

  2008 年,以“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住房抵押债券为代表的房地产领域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华尔街,将无数金融机构和银行都推平。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许多大型金融公司也面临裁员潮和亏损。随后,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均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紧接着,金融危机又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国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冲击之强、影响范围之广令人关注。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开始浮出水面。2009年 10 月,希腊政府官方宣布的财政赤字水平、政府债务水平均超过了欧盟相关规定的上限,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纷纷对其下调了主权评级。然而这才只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后,欧洲多个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被调低了信用评级,整个欧洲面临着经济下滑、债台高筑的严峻考验。

  1.1.1.2 国内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快速、平稳的经济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

  1994 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土地财政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在土地财政模式下,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8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了我国 2017 年财政收支情况,根据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 6.15 万亿元,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5.21 亿元,占比达到了约 8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在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根据 2013 年的审计结果来看,截止 2012 年底,全国累计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 3.85 万亿元,增长率保持在 20%以上,其增速远远高于 GDP 的增长率。

土地银行信贷风险问题探析引言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直接刺激了土地市场和房地产的繁荣,土地价格飙升,房价高企。1999 年到 2016 年,我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由 1875 元/平方米增长至 7203元/平方米,增长近 4 倍。地价方面,截至 2016 年底,在土地单价和总价上,全国共诞生了 300 多宗最新纪录,这一数字史无前例。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 2016 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全国 105 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商业银行为地方政府进行土地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撑,渗透于土地财政模式中的各个环节,极易引发金融风险。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我国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导致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财政连接政府、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机制。而这个作用机制中的资金来源又严重依托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银行中介结构之间环环相扣,某一环节的巨大变化都将积累和加剧金融风险。因此,理清土地财政加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将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专门针对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研究非常少,并且大多是进行定性的分析或者是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则专注于对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的研究,阐述了土地财政助推地价、房价从而加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实证方法,选取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对问题进行定量的研究,样本数据较为丰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得本文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从国际金融发展背景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住房商品化政策。美国政府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从而刺激经济的不断繁荣、房价的持续上涨,以此来支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最终导致了各个市场的严重失衡。我国目前的状况与美国当时的情况具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土地财政模式导致了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很大成分的泡沫,且房价居高不下,远远超过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样具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清晰的认识并且有效的防范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能够避免同样的悲剧在我国发生。

  欧债危机的教训让我们见证了一国政府债务的恶化,最终演变成一场政府信用危机。同样在我国土地财政的驱动之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国主权信用等级的负面因素。2017 年 5 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对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 Aa3 下调至 A1,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问题。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同时提到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土地财政、金融改革的问题。本文希望根据对土地财政加剧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各个传导环节中如何应对风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以土地财政的内涵和成因为切入点,阐述土地财政产生的必然性。然后对土地财政通过助推地价、房价从而加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检验,最终给出防范和化解由土地财政所导致金融风险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开展。将定性研究与实证检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相互印证。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发现问题。第一章、第二章组成了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说明本文要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构建本文主要的研究路线以及文章结构。

  其次,回顾国内外学术界对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相关内容的研究文献,总结前辈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思路,进行思考并获得启发。

  分析问题。第二部分对应的是第三章。在这一部分笔者首先对土地财政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内在动力和外部支持两个角度深入挖掘土地财政产生的必然性。其次,也对金融风险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最后对土地财政助推地价、土地财政助推房价从而加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实证分析。第三部分对应的是第四章。在这部分,选用 2007-2016 年我国 31 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对土地财政、地价、房价、金融风险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得出实证结论。

  对策研究。第四部分对应的第五章。文章的最后,依据我国土地财政及其金融风险的基本现状,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分别从改变土地财政现状、阻断土地财政通过地价传导金融风险的机制、阻断土地财政通过房价传导金融风险的机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下图为本篇文章的主要研究路线:

  

  1.2.2 研究方法。

  第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土地财政是在我国一系列财政、土地制度的推动下诞生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有产物。因此,土地财政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中国特色。所以,要研究我国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问题必须从我国经济现实、制度现实出发,选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其发展变化中寻找规律,通过现象看清本质。此外,仅有定性的分析是不够的,需要由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来支撑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本文从统计年鉴、官方机构、经济数据库等渠道获得一些数据资料,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企业贷款来源等情况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图表展示。

  第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研究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时,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放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的行为,并且赋予相关主体理性人的经济假设。同时,本文还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选取了 2007-2016 年我国 31 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根据实证结果对土地财政、地价、房价、金融风险这四者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第三,统计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在本文的数据收集阶段,运用许多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为实证分析部分做好准备和铺垫。此外,在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采用了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笔者大量阅读与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问题相关的文献,并且对文献进行归类,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不断思考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从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专注于研究土地财政金融方面的风险。就目前的参考文献情况来看,已有一些学者对土地财政的风险进行了研究,但是只是将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罗列,专注于金融方面风险的研究较少。而土地财政潜在的金融风险又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土地财政加剧金融风险的机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探讨,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其次,土地财政与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风险和矛盾相互交织。因此,本文在在阐述土地财政加剧金融风险的机制时将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地方政府、银行部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中,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其中某两者之间的局部关系,而本文站在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不仅对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还选取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目前,对于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实地调查阶段,对其实证分析的研究非常少。为了更好地印证定性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了 2007-2016 年我国 31 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对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得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结果相互结合、相互支撑、相互印证。

  1.3.2 不足之处。

  一方面,本文在研究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时,大量的涉及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金、地价等于土地相关的数据;在研究地方政府土地抵押融资行为时,大量的涉及地方政府债务等相关数据。但由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形式复杂,土地融资举债方式较多且隐蔽性较强,大大增加了相关部门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监管,所以导致这些数据存在较大的缺失,已有的数据真实性较差。因此,在实证分析部分根据其他参考文献的做法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替换,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对于土地财政金融方面风险的研究较少,对于金融风险的衡量应当选取何种指标缺乏参考。由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土地财政的金融风险爆发主体也主要是商业银行,因此本文选取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指标。这样的做法可能存在一定片面性,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衡量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的指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