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14 共3778字

  3 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及财政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辽宁省已初步形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新能源市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和生产已凸显成效,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前景,新能源部分缓解了辽宁经济高速发展同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严重的矛盾,对新能源科技创新的认识与投入有了大幅提高等。但新能源产业要扮演辽宁经济支柱产业的角色,任重而道远。

  3.1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3.1.1辽宁发展新能源的必然性分析

  (1)辽宁开发新能源的基本资源条件分析

  新能源蕴藏丰富。据统计,辽宁太阳能资源丰富,除东部山区外,其他地区太阳能年均福射能普遍超过5000兆焦/平方米,具备开发利用的基本资源条件;地热能,辽宁地热资源储量相当于100亿吨以上标准煤,全省年可采热水资源量9300多万吨;风能,具有开发潜力的风能区域占全省面积的40%以上,陆地和海域可幵发的风能资源储量达15400万千瓦;生物质能,目前全省年利用生物质能相当于20万吨标准煤,但每年可形成生物质能约4000万吨标准煤。

  装备制造业发展成熟。辽宁是东北重工业大省,其装备制造业一直是辽宁工业的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2007年辽宁装备制造业首次成为了辽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截至2009年,在辽宁省20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中,装备制造业企业研究中心就占到了一半。截至2011年末,辽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178户,总资产10717.4亿元。2010年,辽宁省首次跨入我国装备制造业万亿元产值阵营,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54.5亿元,名列全国第六,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38亿元,增长30.2%.装备制造业已成为辽宁快步追赶东部发达省份进程中势头强劲的主力军。同时,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近年来着重幵放式研发突破,攻克重大技术难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备环境。

  (2)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现实需要分析

  能源供给多样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辽宁省能源消费中煤炭和石油约占总量的98%,这种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的能源供给结构严重威胁着辽宁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大力推动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进程,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是缓解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矛盾的有力措施。目前,在辽宁省的工业体系中,电解锅、钢铁、水泥等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过大,这些传统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仍然是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以低能耗、零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是辽宁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污染严重、生态堪忧。我国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省份中,辽宁也在其列》2008年辽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0219亿标立方米,生活污水中氧氮排放量为5.47万吨,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四。巨大的污染物排放量,辽宁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破坏。寻求一种清洁、低排放的能源,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是辽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举措。因此,以清洁、安全着称的新能源,其发展势在必行。

  (3)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推动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辽宁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辽政发【2010】3号),该《意见》明确列出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到2012年,在继续巩固辽宁新能II产业发展在全国领先地位的同时,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以上,比2009年增加1倍。

  到2015年,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集群,新能源发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加2倍。具体到各产业如下:核电,在全力推进红沿河核电一期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红沿河核电二期、中核崩戸岛徐大堡等核电项目前期工作。风电,充分发挥辽西北和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优势,打造7百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光伏发电,在辽西北地区规划建设2个百兆瓦级光伏发电示范县,着力大规模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建设。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达到300兆瓦。新能源装备,建设沈阳、大连新能源汽车基地,锦州电动汽车产业园,抚顺先进能源装备、盘锦石油装备、额户岛北港工业园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万辆。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

  3.1.2新能源各产业发展现状

  (1)风电领域

  近年来,辽宁省风电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风电已成为辽宁第二大电源。据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2月,辽宁风电装机容量达475.59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四,装机容量是2005年底12.7万千瓦的37倍多。在“十一五”期间,为确保核准的风电场能全部按计划顺利接网,辽宁共投资49.5亿元新建和扩建550千伏、220千伏和66千伏的变电站总共44座。进入“十二五”以来,辽宁继续推动风电发展,2012年,辽宁投资新建220千伏风电场6座,66千伏风电场9座,总容量为78.51万千瓦。据有关专家预测,2013年,辽宁还将继续投资新建220千伏风电场9座,66千伏风电场12座,总容量96.45万千瓦,以期实现全省风电机组约100万千瓦/年的速度增长。同时,辽宁电网2012年全年成功接纳风电78.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5%.总的来说,在辽宁电力公司和风电企业协同配合下,着力优化电网发展规划、核准风电场建设工程和完善风电发展激励机制,促使辽宁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2)太阳能和光伏产业领域

  辽宁光伏产业以工业园为生产基地,以产业链为载体,以“多个研发中心齐聚、多条技术路线并进、多种产品产出”为发展格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技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锦州光伏工业园是辽宁光伏产业的领跑者,近五年来,已形成以工业桂、多晶桂、单晶桂、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工程设计与安装、非晶薄膜电池等比较万展的光伏产业链,产值从2005到2010年间增长了 20倍。有数据显示,2005年,锦州光伏企业只有8家,当年产值5亿元,光伏企业产值每年以近2倍速度增长,到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光伏企业达30家。“为打造千亿光伏企业,中国光伏之都”,锦州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市光伏产业发展局,招商引资,建设光伏圈,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2015年预计实现1000亿元在太阳能发电方面。辽宁太阳能发电以阜新市为主要生产基地,迄今为止,已建成太阳能发电场6个,预计到2015年末,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1080MW,其中光伏发电1000MW,光热发电80MW,具体规划见表3-1.【1】

  
  (3)核电领域

  2007年8月,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全面开工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都是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也是我国首个批量化和标准化核电项目。2013年6月6日,大连红沿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日发电量达2400万千瓦,是大连市一天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据有关专家测算,一期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年发电量将超过300亿千瓦时,可满足辽宁全省(2012年)1/6左右的社会用电需求,大连市的104%.大连红沿河核电站的投资兴建和商业运行,对优化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电网电源结构,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国家核电自主化进程,都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4)生物质能领域
  
  国内能源专家提倡:由于生物质燃料具有清洁可再生、燃烧时间长、炉膛温度高、经济实惠等优点,用生物质燃料补充甚至替代煤、燃料油等化石能源,对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推算,沈阳市全市年产稻杆约400万吨,用于做生物质燃料,可满足7000台2吨以上生物质锅炉的燃料需求。目前,沈阳市己投产的生物质燃料锅炉生产厂5家,生物质燃料生产公司2家,加工点7处。辽宁义县张家堡生物质燃料基地每年提供约10万吨生物质燃料加上盘山县高升镇每年提供的5万吨生物质燃料基本可以保证大桂县城区集中供热的需要。

  近年来,辽宁推出了 “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2007年,辽宁生态农村能源建设中,上百万户农民使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相当于295.8万吨标准煤。截至2009年末,辽宁全省在2008年357.9万铺吊坑的基础上新改造吊坑12万户,被动式太阳能房总共达5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7万平方米、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0处,农村沼气工程用户达54万。
  
  (5)新能源汽车领域

  2009年大连获批成为国家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底,大连有超过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截至2011年底,已有100辆华晨骏捷FSV混合动力出租车在沈阳市运行。2011年,辽宁曙光汽车集团销售的1214辆CNG和LNG客车目前运营在沈阳、大连、丹东等地。

  总体而言,辽宁新能源产业建设,从宏观上来看,有着较好的规划性,每个产业基地都有各自不同的建设方向,每个产业链以产业园或工业园为主要基地,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从光伏产业链、风电产业链、核电开发、生物质能利用到新能源汽车运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投建,辽宁各地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因地制宜,蓬勃发展,为辽宁的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政府整体引导不足,也出现了辽宁新能源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其中以风电和太阳能建设尤为突出。从微观上来看,辽宁新能源企业规模还需扩展,规模经济效应还未体现;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需大量引进,自主创新生产能力有限;产品成本相比较于传统能源产品依然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大打折扣,需求明显不足;新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比重在逐步提升,但总占比还偏低,这些市场、技术、成本等问题制约着辽宁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