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社会救助引入社会工作的思考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关信平
发布于:2017-06-17 共10899字
  摘 要: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是提升社会救助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反贫困效果的重要步骤。《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此已提出要求,民政部等部门也出台文件推动这一领域的行动。但是,要在实践中大力推动这一领域的行动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具体的问题。通过集中讨论在我国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需要解决的一些基础条件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认为,当前我国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需要提升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的现实需求,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并且理顺救助社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协调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设立救助社会工作岗位,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有效的救助社会工作服务传递机制和有针对性的服务评估机制等。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救助;救助社会工作;体制机制。
  
  2014 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民政部、财政部于 2015 年 5 月 4 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民发〔2015〕88 号),以推动各地加快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行动[1],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目标、总体要求和任务及路径等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已成为政府的政策行动,将对全国范围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是一个复杂的行动过程,并不是仅靠政府法规中做出一条规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发些文件就能搞定的。从全世界范围看,在很多国家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例如,当代社会工作最初在英国等地发源时就是从帮助贫困家庭开始的。但是,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扶贫开发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践在很长时期中都没有社会工作的介入,也没有带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这当中有多制度性的问题,值得深入分析。虽然目前中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但在基层的现实需求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惯性仍然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阻碍这一进程的推进。因此,当前要具体落实国务院法规和民政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还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其中关键的一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现实需求,二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三是是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
  
  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已有较长时期的研究[2].但过去的许多研究都主要针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和主要服务内容[3-4 ],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所面临的各种现实条件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还不够。为此,本文拟立足当前的现实情况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做出分析,以期有助于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更好推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分析。
  
  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必要性已有较多的研究,《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民发〔2015〕88 号文都是建立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必要性的基础上的。但是,在具体制定实施方案时仍然需要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进行更加细致地分析。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可从对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的需求和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的需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 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在两个方面的需求。
  
  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对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的需求,二是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的需求。首先,社会救助是直接向贫困者提供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传统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向贫困者提供以现金方式为主的经济援助,但许多贫困者不仅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而且在非经济方面也存在着对各种社会服务的需要,而社会工作的介入正是要向困难家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概括起来看,他们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帮助贫困家庭提升能力,二是帮助他们协调社会关系,三是帮助他们增进心理健康。但在现实情况中贫困家庭的需求情况千差万别,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更加具体的需求内容,对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来说,介入社会救助制度和服务困难家庭首先要对贫困家庭的各种实际需求做出仔细地调查和分析。
  
  其次,社会救助管理也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救助管理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包括对社会救助申请者的审查、审批,对受益者的管理,以及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估等方面的事务。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基层政府的行政性管理和委托居委会实施社会化的管理,主要的管理手段包括入户调查、单位求证、公示与群众监督、经济状况比对、民主评议等。这些手段都带有一些强制性、负面刺激或其他一些副作用,社会效益并不十分理想。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加强社会救助管理的专业化的建议[5].引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管理正是提升其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社会工作的参与,可以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提高管理的人性化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将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
  
  2. 从抽象的需要到现实需求的转化。
  
  上述对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需求的分析还停留在抽象的需求分析层次,而要在实践中具体落实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除了抽象的需求分析之外,还应该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分析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说,要将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的需求分析从抽象需要到现实需求转化。所谓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抽象的需要,是指仅考虑贫困者或社会救助制度对社会工作介入的需要,而不考虑是否具备获得社会工作服务的条件。而社会救助对社会工作现实的需要则是指在具备相关条件基础上的需求,更具体讲就是从社会救助的现实目标、运行和支付能力方面看对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这种界定,我国社会救助要对社会工作产生现实需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革。
  
原文出处:关信平.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能力及体制机制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1):32-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