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社会救助引入社会工作的思考(4)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关信平
发布于:2017-06-17 共10899字
  (1)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补偿和资源调动机制。
  
  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事务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补偿机制问题。如前所述,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的资金来源应该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目前的方式是通过政府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种机制需要重点解决可持续性的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地方政府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大都采用项目制。项目制购买有其好的一方面,但其缺点之一是不够稳定。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需要保持长期稳定地提供服务,因此需要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资源供应,而项目制的政府购买服务难以给社会工作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因而也就难以进行长期性的机构服务发展规划。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就需要加强能力建设,为此而需要进行长期性的人力资本建设投资,而项目制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仅能支持当期的项目活动,而难以支持机构长期的发展。
  
  除了政府购买服务之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社会力量资源投入机制。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是社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机制,即社区组织根据本社区的需要,向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社区的资金一般也是来源于政府,但社区购买服务与政府购买服务仍有很大的不同。社区购买服务更能够反映各个社区自身的特殊需要,更好地促进社区自主运行和发展,也更能够在社区层面上实现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之间的“三社联动”.例如,目前在一些城市中,社区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一定数额的一般公共服务资金,由社区自己决定如何使用。这样,社区就有可能采用“社区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向困难居民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并委托一定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担。社会力量参与的第二种主要方式是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其基本原理与社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相似,也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本组织业务的需要而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以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困难学生和困难病人帮助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可以将其自身所需要开展的救助社会工作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来承担,并为此而向后者支付购买服务的费用。社会力量参与的第三种主要方式是大力推动对社会工作机构的专项慈善捐助。目前我国的慈善捐助对象主要针对贫困者和其他各类困难群体,许多地区都有不少针对贫困者的慈善捐助项目,但是基本上都是直接捐助给贫困者家庭或个人,向救助社会工作提供捐助的还不多。应该逐步推动慈善机构(基金会、慈善协会等)认识到救助社会工作对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的重要性,逐步加强对救助社会工作机构的资源投入。
  
  (2)社会工作服务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传递机制。
  
  要向困难家庭和个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一整套的服务传递过程。其中包括服务对象的认定,对困难家庭及个人服务需求的调查评估,服务项目设计,服务活动的规范化要求,以及服务活动的实施,服务质量监管及服务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程序、要求和具体规范。要设计社会工作服务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服务传递机制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设计过程,但总而言之是要瞄准对象、优化内容、把握质量、力求高效。
  
  建立有效的服务传递机制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建立标准化体系,二是鼓励服务特色。标准化是为所有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内容提供必要的基本要求,是服务活动和服务质量的底线要求。服务特色是各个社会工作机构不同的服务特点,包括针对不同对象的特色化服务和立足社会工作机构专业特点的服务特色。在任何成熟的社会服务体系中都应该既具有完整的行业标准又具有多样化的特色服务,救助社会工作也不应该例外。
  
  (3)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质量管理和评估机制。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服务贫困者和参与社会救助管理的工作也需要有必要的质量管理,因此应该设计质量管理机制。质量管理机制既需要从机构内部设立质量管理的规程,也需要设立外部的质量监控,包括服务对象反馈机制、专家评估机制和公众监控机制。
  
  从当前的情况看,对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管理和评估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要避免项目制运作在服务评估方面的不足。项目制运作往往比较短期、分散,因此难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估体系。同时,项目制运行模式下往往只有出资者对服务质量会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在每个项目的规模都不太大、运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形成较为严格的服务评估要求。为此,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如专业社会工作协会等)在服务项目评估中的作用,建立较为统一的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和操作标准。第二个应该重视的是要更加针对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去设计服务评估体系。救助社会工作针对的是贫困者和社会救助管理,其中既有直接满足贫困者需要的服务,也有对其加以管理的行动,还有对其施以矫治的行动,而各种服务对于贫困者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评估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性,要根据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目标去设计评估方案,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目标和要求。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共享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贫困者的关怀也将越来越多,社会救助制度也将进一步提升水平,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将是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这两个行动领域未来发展的重点。《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民发[2015]88 号”文件在此方面提出的总体的目标、方向和行动框架,但要落实政府的这项社会政策还需要做大量具体的工作。本文在此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希望能够给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救助及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参考性建议,并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这一领域,共同促进这一领域政策和行动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昊。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步伐加快---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N].中国社会报,2015-06-11(1)。  
  [2]徐道稳。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1-26.  
  [3]杨荣。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2014(4):29-34.  
  [4]原会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与策略[J].人民论坛,2014(35):149-151.  
  [5]唐钧。社会救助管理需专业化[J].社会观察,2014(8):27-28.  
  [6]民政部。2014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6-10].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506/201506008324399.shtml.  
  [7]民政部政研中心。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研究报告(2013)[R].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45-46,64-65,104.  
  [8]周沛,陈静。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4):141-149.  
  [9]罗竖元。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贫困救助领域实践中的制约因素研究---以深圳、长沙、贵阳的社会工作试点地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2):130-134.  
  [10]林闽钢。关于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5(8):24-27.
原文出处:关信平.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需求、能力及体制机制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1):32-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