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纪实摄影论文优秀范文汇总(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27 共25295字
第二篇关于纪实摄影论文优秀范文:

《浅析纪实摄影在当代摄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纪实摄影是当代摄影创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和观众也大都是人民大众,同时纪实摄影的纪实性特点也正是摄影的最大特点和其存在的意义。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流派演绎来看纪实摄影;第二部分:从纪实摄影的定义来看纪实摄影的本质和特征;第三部分:从纪实摄影的本质和特征来看纪实摄影的魅力。

  【关键词】纪实摄影真实性重要性

  自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宣布银版法摄影术的诞生,为我们接近历史的真实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人类的历史终于可以以影像的方式续写了。在摄影术发明的几年后,它也随着西方殖民者飘洋过海出现在中国。纪实摄影(documentaryphotographyorsocialdocumentaryphotography也称社会纪实摄影)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进入了成熟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摄影家和大量的优秀的作品,有林永惠的《东北人》、吴家林的《云南山里人》、袁冬平的《精神病院》、黎朗的《凉山彝人》、黄一鸣的《海南的故事》、姜健的《场景》和胡武功、侯登科、邱晓明等的《四方城》等。纪实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和读者。

  1、从流派演绎来看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的诞生,是摄影流派在发展中的必然。摄影术发明初期,摄影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影响,早期的摄影追求一种画意的效果。后来随着摄影参与者的多元化,渐渐出现了多种意识的摄影创作流向,形成了多种摄影流派。1930年1月,德国的沙乐门博士将他拍摄的海牙会议的会场,第一次刊登在《伦敦画报》上。这种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在沙乐门的影响下,美国的托马斯、法国的卡蒂、布勒松等一些很有影响的人物纷纷效仿,人们把他们称为“堪的派”摄影。“堪的”的意义是真诚而坦率、真实和自然。它的创作方法是:完全从现实的生活中取材,在被拍摄对象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几乎缺少目的性的进行抓拍创作(注1)。“堪的”派注重写实,但它忽视了社会性。

  堪的派摄影的纪实手法和拍摄对象与纪实摄影有很多相似之处。纪实摄影是在堪的派摄影的基础上,关注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注入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创作思想后,所形成的替代型摄影流派。由于这种亲缘关系,纪实摄影继承了堪的派的“真诚而坦率,真实和自然”。

  2、从纪实摄影的定义来看纪实摄影的本质和特征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Boystryher)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摄影导师米歇尔-兰富德在他的《世界摄影史》中说,纪实摄影是指“反映现实情况和现实事件的真实影像”。着名的摄影学家纽霍尔-博蒙特(NewhallBeaumont)(注2)认为“最优秀的记录摄影(纪实摄影)和单纯的摄影记录不同,它是以对事实的非常尊重和我们居住的世界要做出积极的解释那样的殷切希望为特征。”美国纪实摄影家兰格-多萝西娅(LangeDorothea)认为,纪实摄影应该记录人与人的关系;描写人类中的制度,如家庭、教堂、政府等;揭示人们的活动方法。我国摄影学者黄少华认为“纪实摄影是摄影家对现实世界中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作相对全面的诚实生动的描写以导致观众对被描写对象的关注与正确认识的一种摄影艺术形式。”

  综上引述,我们从各国摄影专业人士对纪实摄影的界定中可以概括出纪实摄影的本质和特征:首先纪实摄影是以纪实为方法,将镜头对准社会生活。其次纪实摄影的题材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再次纪实摄影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深入实际,了解、尊重被摄对象,尊重事实,揭示真实。最后纪实摄影作品是系统的完整的作品,能深入地详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

  3、从纪实摄影的本质和特征来看纪实摄影的重要性

  (1)题材的重要性。纪实摄影是以图片的形式系统、完整地记录我们经历过的生活,用真实而直观的形式凝结了我们曾经有过的历史和拥抱过的生活。传统摄影的浮躁矫情和高高在上,使它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距离感。而纪实摄影以纪实为手段,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美好的亦幽暗的),关注人们关心的问题。不仅关切社会生活,更关切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焦波的摄影作品《俺爹俺娘》记录下父母的日常生活点滴,朴实无华的画面渗透出亲情,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作品令人深思,在当今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发挥正能量。

  (2)摄影者将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入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家在拍摄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旁观、记录的方式,另一类是溶入了自身生活体验的方式。林添福的《半个世纪的爱》属于前者。他用摄影记录的特质,客观描述的记录下了一对对历经风霜的老夫老妻或恬淡,或安详的面容。而候登科的《麦客》与属于后者。

  他用几年的时间去关注麦客,和他们吃住在一起,体验他们的“拿命换钱”。无论哪种拍摄方式,他们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拍摄对象。就如“文如其人”,他们的片子也传达给了观众他们的情感,安详、温暖、同情、悲伤……吸引着读者去关注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个人认为,纪实摄影作品中情感的蕴含是其最大的魅力。这样就必须要求拍摄者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拍摄,而不能有功利心。要“真诚而坦率,真实而自然”。

  (3)镜头的指向性、侵略性、探究性,必然决定了被拍摄对象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而采访是一个平等的双向交流的过程。摄影者必须要了解、尊重被摄对象。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在真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被访者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把一个平等的影像传达给读者。

  (4)纪实摄影不应归属在艺术的范畴。它是跨边缘的东西。纪实摄影作品的最主要价值体现在它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纪实摄影者应该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字功底。这样,照片才不会流于表面,空洞苍白,读者才能感受到更深层的东西。

  (5)近几年,一些年轻的摄影师以纪实的手法拍摄,他们的作品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注重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被称为“新纪实摄影”。新纪实摄影与传统的反映客观实在为目的的纪实摄影相比,更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手法和内心感受。不仅仅只反映客观存在,而是要反映摄影师是怎样看待客观实在。新纪实摄影的出现,符合了年轻人追求时尚,注重自我的心理,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4、结语

  纪实摄影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算太长,却成为我国摄影行业的主流。它直面现实,真诚自然,关注生活,揭示人性,让读者在有参与感、亲切感的同时,又能领略到比实际生活更精粹、更突出、更典型的瞬间和形象。纪实摄影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关注社会及民生,他们的作品已不单是摄影作品,更是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宝贵资料。纪实摄影平易近人的魅力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它,参与它。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人民摄影报社.纪实的力量[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3]鲍昆.观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胡武功.中国纪实摄影的历程[J].西本美术,2000(04).

相关标签:纪实摄影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