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纪实摄影概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6-04 共644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纪实摄影图片传播机制探究
  【绪论】我国纪实摄影传播模式探析绪论
  【第一章】纪实摄影概论
  【2.1】纪实摄影图片的拍摄及后期处理
  【2.2】纪实摄影图片在传播过程的选择原则
  【2.3】纪实摄影图片在传播过程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3.1 - 3.3】纪实摄影图片的传播媒介
  【3.4  3.5】纪实摄影图片的传播效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纪实摄影图片传播效果提升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纪实摄影概论
  
  纪实摄影在某个层面又称之为写实摄影。它是社会的写实,是生活的写实,也是人类的写实。纪实摄影作为记录现实的摄影,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们的公共事务中,起到越来越多传播社会价值的作用。本章节从纪实摄影的定义及其价值判断等方面对纪实摄影进行综合的界定。
  
  第一节纪实摄影概念的阐述
  
  一、纪实摄影的定义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就提出要需要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就摄影而言,最先使用“纪实”一词的是20世纪初法国摄影家欧仁·阿特热。“纪实”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导”.纪实照片的功能不止于传达信息,他还教导观众从他所记录的真相和认知社会的某个层面。1940年,美国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为英文“纪实摄影”概念确定了理论意义。她认为纪实摄影不仅反映现在,更为将来作影像实证。纪实摄影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记录人的活动,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习俗等,揭示影响人类行为的生活方式。它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广泛的业余摄影爱好者参与。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在《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无论是好是坏。(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哪些变化。(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2]
  
  中国“纪实摄影”概念的创始人是王惠敏。该词初见于《国际摄影》,是当时的编辑王惠敏临时想出来为国外某一种摄影样式起名的。在流行拿来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对应为英文“Document  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国内作为一个有特指而没有确切定义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开来。谢汉俊在《摄影与对纪实摄影的解释》中对纪实摄影如此解释道:“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被摄对象;制作时不加工,不改动原来影像;让被摄对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拍摄中的任务,就是把客观现实所表现的最佳形象如实地拍摄下来。”作为以时间的记录为主要表达内容的形式,它的完成过程取决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而不是人为的“创造”.这种记录可以是历史的重要事件,也可以是生活转瞬即逝的细节。它们被如实地记录下来,并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价值。遵从一定的价值观和拍摄理念,以不断变化着的客观现实为拍摄内容并不对之加以人为的改变,遵从世界的物质性和客观性,在连续性的时间进程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片断并加以摄影记录的行为及作品。
  
  下面是关于纪实摄影较全面的定义:纪实摄影就是把拍摄的焦点放在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或是放在揭示人们现实生活的处境上,注重通过画面表现事件与人类生命相关的重大、直接的意义,是现实社会的真实记录。纪实摄影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成为记录时代瞬间和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成为关怀人类的重要方式。也正是纪实摄影作用于社会时产生的综合价值,使得纪实摄影成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摄影方式。[3]
  
  纪实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家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纪实摄影作品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良知,同时记录特有的社会文化,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影像财富。纪实摄影作品主要分为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会风貌等,基本要求是或力拔千钧,或细致入微,或诚挚动人,同时要符合摄影这一艺术领域的审美标准,即能够通过形式感官上的足够冲击力,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纪实摄影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已成为记录时代历史瞬间和凝固历史故事的工具,也是促进社会改革的工具,这已成为纪实摄影作用于社会时产生的综合价值,使得纪实摄影成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类。[4]
  
  纪实摄影作品不一定是一幅具体的照片或一个特定的影像内容,它是一种构成影像表征的基本元素,这种元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模糊的影像。一副纪实摄影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如需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首先要遵循摄影的瞬间纪实性,也就是提倡抓拍,反对弄虚作假。此外需要强调摄影者的主观因素,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既要注重思想内涵,又要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是必须具有“关怀”的摄影。介入传媒之后的纪实摄影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顺应报纸等平面媒体的需求,以报道近期发生事件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摄影。其二是以画册、书籍和展览为主要渠道,报道比较稳定的社会形态和发生时期相对较长的宏观事物的社会纪实摄影。其三是在突发事件如地震、贫困等事发地,以体现人文关怀为主要目的的现场纪实摄影,以期达到社会共鸣、舆论关注。
  
  二、纪实摄影的价值判断
  
  作为摄影的一种类别,纪实摄影同其他摄影一样,必须遵从一定的拍摄价值理念。反映社会现实,也就是“社会纪实”,是它有别于普通摄影的最直接特点。通过拍摄的图像,我们了解到我们身边的社会和环境,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某些不易被察觉的元素,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足迹。
  
  1.目击现实,揭示世界真谛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可以使用工具,并利用之改造世界,推进人类社会的前进。摄影也是工具之一,用影像目击现实,记录世界并保留历史足迹,这也在另一个层面推进了社会的前进。纪实摄影图片介于其强大的视觉表现力和信息传达力而掌握了主导性话语权,影像所传达的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得以迅速传播。通过照片,我们不用担心主观解读的差异性和误判性,我们只需要通过自己的视野,去解读那些照片所诠释的世界。得益于纪实类的影像,我们不需要重新解构现场,而是直观地“读”到了照片的内容。[5]纪实摄影图片的的拍摄者和传播者已通过画面最直观地告知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对于正在发生改变的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前所未有的关注,是纪实摄影家的职业天性。摄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承担着人类眼镜的功能,留给后人的是珍贵的影像资料和见证。因此,纪实摄影图片的拍摄者必须一直扮演着必须说真话并展示事实真相这一“见证者”的角色。
  
  2.投身社会,参与时代变迁。
  
  一个优秀的纪实摄影家不仅仅是拍摄照片,还要通过镜头表现社会的某个层面,体现出人文关怀,通过镜头对社会的变迁和人类文明表达出独到的观点,并参与到所拍摄的情境中,为该事件的发展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摄影家解海龙所拍摄的《我要上学》组照之《渴望的大眼睛》(图1-1)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因此推动了农村教育“希望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凭借拍摄的作品《饥饿的苏丹女孩》(图1-2)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大奖。当时这幅照片首先在《纽约时报》刊发,经过多家媒体转发后迅速传遍全球,引发了当时业界的震惊。照片里令人震惊的画面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极大冲击,在各地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点集中地聚焦于世界的贫困地区。
  
  3.凝固历史,提供可靠文献
  
  众多纪实摄影作品有丰富的档案价值,是历史研究方面的图像佐证。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型画册《聚焦CHINA》汇集了数百位摄影家在60年间拍摄的关于新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文色彩的摄影作品,向公众传达了新中国剧变的点点滴滴。这些带有历史色彩和韵味的老照片重新聚集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向中国人民展示了大众不常甚至是不会见到的画面,见证了中国在60年间走过的坎坷和风雨,是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资料。[6]
  
  因为画册中所有照片所展示照片具有真实的现场画面,所以它原版地保修了历史的瞬间画面,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2001年当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中国北京荣获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我国在莫斯科的申奥代表团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张开双臂,和电视机前亿万的中国人民共同庆祝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图1-3)。这幅摄影作品也就见证了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寓意,每每看到这画面时还能勾起许多珍贵的回忆。
  
  4.访今探古,推进学术研究
  
  曾有专家如是说:“摄影者只是给别人的论文拍摄几张插图而已”.而近些年涌现的学者和摄影家互相渗透的情况屡见不鲜,即学者多走摄影家路线,而摄影家多走学者路线这一现象[7].这并不奇怪。在多媒体高度融合的今天,图像和文字的结合更利于信息的传播,纪实摄影的作品在摄影界的地位如同无形的文字,张张作品都寓意着丰富的内涵。这些互相融合渗透的学者和摄影家出版了许多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佳作,如徐勇的《发现北京胡同》,张新民的《农村包围城市》等,每一本着作都包含了作者对于社会的独到见解,配以鲜活生动的摄影作品,并用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等多种学科的观点来丰富自己的学术见解,打开了一种新的表达人文科学的大门。[7]
  
  纪实摄影,不仅需要纪实,还需要记录历史。例如摄影家徐勇,他所创作的《北京胡同》(图1-4)和那些照片一度成为北京城的热门话题,但他对这些照片的创作初衷仅仅是出于个人对老北京胡同深深的喜好。后来因为北京的扩建,许多历史悠久的老胡同面临着拆迁的命运。徐勇开始游走于北京的大小胡同,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反应时代缩影的北京胡同,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珍贵历史照片,并写下了许多采访笔记以及对这些即将消逝的胡同的印象。如今,北京老胡同已经所剩无几,这些影像资料连同徐勇的文字记录已成为我们研究历史,研究北京胡同的宝贵历史资料。
  
  总之,纪实摄影用一种特别的记录方式,用超乎于寻常摄影的手段,“原封”地记录着社会上的事物,每一幅纪实的影像都是摄影家主观的选择和客观的存在的结合。它不但记录了生活的碎片,也记录了社会的变革。
  
  三、纪实摄影的评价标准
  
  1.高度真实性
  
  真实性是纪实摄影的首要之意,是纪实摄影的立足点。如今社会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摄影摆拍,这对摄影的真实性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纪实摄影并不排斥摆拍,重要的是必须符合事物的真相和发展的规律。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天生具有引导被拍摄者的潜质。在当代纪实摄影中,提倡抓拍瞬间而不完全否定摆拍,这需要辩证地区分二者之间的利弊。
  
  我国着名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一书中指出:“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最主要的本领,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干涉被摄对象,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8]
  
  在高科技发达及后期技术蔓延的今天,人们对纪实摄影真实性的高要求正受到挑战,也愈发遭到质疑。所以加强摄影者的道德约束和把关人的审查严苛度,才能保证纪实摄影真实性的长存。
  
  2.记录历史
  
  正如着名诗人罗琴柯在一首诗中所说的:“告诉大家,坦白的说,应该为列宁留下什么:一座艺术的铜像、油画像、铜版画像或是水彩画像。最好的纪念就是:一叠他工作和休息时的照片。”[9]通过这个角度来看,摄影具有其它任何包括文字、录音等记录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今对于古代资料的考究多来自文字记载和影像资料,而文字记载带有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当时的文字记录者会因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对历史资料加以杜撰。而影像资料特别是纪实的影像资料则可以真实地记录历史,成为历史之镜,访古之镜。
  
  3.凸显人道主义精神
  
  真正有社会公德心和正义感的摄影家们,不会以“零度情感”为准则,不会高高在上地“俯视”这个世界,而是俯下身子去观察、了解这个世界。[10]他们用相机表现不幸、伤痛、贫穷,都是为了在表达身为参与者的悲悯的同时,能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能引发社会人的思索,进而对当前发生的失态做出好的改善。
  
  纪实摄影需要摄影家们保持公正的眼光和观察角度,客观地记录社会所发生的真实现象,时刻保留一种对“人性”的关注。纪实摄影是以社会人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用相机作为底片式的如实记录。纪实摄影的创作过程,离不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它的目的是揭示并反映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达摄影者的一种态度,一种主观观点和倾向。所以作为摄影家,在这之前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有对生活中新的视觉形象的敏感,对选择对象的敏感,对把握最佳时机的敏感。一张真实的照片,往往展现出的是深刻的人性力量。
  
  纪实摄影与单纯的记录摄影不同之点是,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纪实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被人有意无意间“忽视”的事实,却往往能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从纪实摄影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溯源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副产品纪实摄影史就是一部摄影家对人世间的不公、黑暗、暴力、动乱等进行记录,并将之陈述与传播的历史。[11]通过影像,他们达到宣传鼓动,进而促进社会变革,最终达到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对比
  
  纪实摄影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必须具有纪实性、社会性、人文性,必须能使读者感受到“情感和立场”.很多人将纪实摄影等同于新闻摄影,这并不奇怪。两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纪实摄影所反映的内容一般是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现状,侧重于纪实性和批判性。而新闻摄影更侧重于时效性和突发性,所反映的内容不一定是社会中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动物,以记录某些发生的事件为主要目的。
  
  一、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共同点
  
  1.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事物或人物在某特定时空下的状态所做的最真实不修饰的记录,这种记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或改变。二者都必须遵从真实性这一原则,这是其共同的生命和立足点。
  
  2.二者都随着高科技的进步而普及化,在自媒体时代尤为如此。且它们都发挥了摄影的科学纪实性、形象纪实性和瞬间纪实性的特点,用来对社会事物及现象的精确记录,现场性强。
  
  3.二者都是通过所摄照片表达一种观点和认识,是有主题有深度的摄影方式。照片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可读的信息,并试图通过这些图像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到认同的目的。[12]
  
  二、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区别
  
  1.纪实摄影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现状,比如贫困,饥饿等生存现状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现状,以期通过照片影响读者;新闻摄影则是报道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和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物,目的是传达新闻的现场,更多时候是陈述新闻本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
  
  2.纪实摄影记录的是某种瞬间性的社会形态,这种形态可以是广为人知的也可以是鲜为人知的事件,以期传递一种能量,达到传播效果遍布社会的效果;新闻摄影重点是记录某些正在发生的事件,比如体育赛事、会议召开,而并非通过照片反映出某些社会的动态。
  
  3.纪实摄影用照片深入地映射社会事态,并对其进行充分地评议,相比较于新闻摄影来说有较强的摄影者主观选择因素,是摄影者对社会的某层面认知并通过照片传达给社会;新闻摄影则侧重于客观性,不论摄影者主观选择与否,它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它要求照片完整地表现出事件的主要面貌,真实准确不加修饰,将事件的基本信息表现出来。
  
  4.纪实摄影有较大的图片选择空间,对照片的后期处理及编排也有较大自由度,允许加注更多的描述性文字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摄影图片往往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多配以文字报道,对新闻事件现场如实地呈现,以记录现场事态为主要目的。
  
  当然,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二者也有交融的时候。很多时候,一幅照片既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也属于新闻摄影的范畴,这种情况在世界着名的“荷赛”就屡见不鲜。因为这幅照片在记录了新闻现场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纪实摄影的各种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两者到底是属于哪种摄影范畴,而是看它的出现可以给世人留下什么,可以给社会带来多少推动力量。
相关标签:纪实摄影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