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摄影论文

摄影构图技法对绘画构图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2472字
论文摘要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艺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技术发展与流派变迁。在此过程中,摄影构图技法从早期对绘画构图的直接借用,到后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构图语言,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革新的过程。

  一、摄影构图继承绘画构图中传统的形式美法则

  摄影发展早期人们为了使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被接受,在题材和构图以及最后的暗房加工等方面严格模仿绘画效果,因此产生了画意摄影流派。因为人的视知觉是基于视觉乃至其它的感官经验而完善起来的,像摄影这种新生的事物,借助已经成熟的绘画艺术形式作为参照,就比较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了。当时画意摄影的盛行也有它的现实原因:受到当时摄影技法的限制,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往往需要精心的设计,这一点与绘画的制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相互吻合,于是绘画被当成了摄影师主要的效仿对象。1857年,摄影师雷兰德创作了一幅名为《人生的两条路》的作品,这幅精心策划设计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使用了三十多张底片拼放而成,将画意摄影流派推向了成熟的顶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视觉艺术形式,人们通过绘画这种已熟知的视觉艺术知识的引导,成功的被引入了摄影世界。

  即使是有着纪实意义的古典绘画,其构图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除了清晰的纪录真实影像之外,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共同参与:诸如笔触、材质、主观的添加或删减,以及随心所欲的更改、幻化等。这些绘画构图中存在的因素构建了人们对传统绘画的视觉记忆。当这些视觉记忆一旦形成,无论画意摄影的模仿境界达到多高,人们也很难将摄影这种形式作为绘画的替代品,而是相反,如果摄影一直作为绘画附属品而存在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不论画意派摄影在记录真实形象上显示出多么强大的优越性,模仿绘画的结果却是使摄影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当清晰的影像变得容易获得之后,绘画领域催生了从纪实绘画转变而来的注重直觉感受的印象派绘画。另一方面,当人们开始关注摄影之后,脱离现实并且保守刻板的画意派摄影逐渐退出舞台,被后来的革新派自然主义摄影所取代。直到此时,摄影才能够开始关注自身,真正研究自己的构图法则。

  然而画意摄影从未真正的消亡过,从绘画中继承而来的二维平面艺术中的通用法则被留传下来,在摄影的诸多领域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影响,最为显着的是在时尚摄影中。着名女时尚摄影师安妮·莱伯维茨的很多作品都对古典油画进行了模仿:比如,她将贝克汉姆设计成画家大卫名着中的拿破伦形象;《梦幻迪斯尼》系列作品所使用的就是古典绘画的构图法则。

  二、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摄影构图的发展

  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的集合体,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摄影领域都被明确的体现。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的领域急速扩张,模仿绘画的精心构图方式不再使人们得到满足。

  1.拍摄速度提高后,可供拍摄的对象增多拍摄速度的提高使得可拍摄的对象囊括了以往无法拍摄的运动影像等。一方面,如此迅速的创作方式使得摄影构图无法像绘画那样在画幅的二维空间里精心的组织结构,从而迫使摄影构图重新考虑借鉴绘画构图所产生的不足。另一方面,摄影记录瞬间的能力又使得摄影师在瞬间定格的景框里寻找自己的独特优势。

  2.拍下一张清晰的照片变得很容易摄影的便捷使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尝试“意外获得”,一改以往按下快门的谨慎,人们更乐意于在大量的拍摄之后精心挑选出最为得意的作品。

  3.相机体积越来越小,使得可拍摄的空间越来越大不论是上天还是入海,又或是被旅人们带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便于携带的小型相机反而比以往那种用大马车拖着的巨大相机所拍摄的空间大得多。

  以上的技术发展都使得拍照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人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精心准备就能轻易的获取一张照片。而当海量的快照呈现在人们面前时,那些符合当下人们视觉习惯的照片便跳了出来,成为了“好的”照片映入人们的眼帘。当人们对谨遵传统构图法则的照片产生了视觉疲劳时,那些打破传统而大胆创新的某些构图便会形成新的构图法则。

  三、加入摄影构图的新因素,引领摄影构图的革新

  1.当代艺术的影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艺术家们运用摄影媒介,把拍摄素材搬进摄影棚组成装置,并拍摄记录,这种摄影被称为“架上摄影”。受其影响,摄影师们也尝试着变“照相”为“造相”从客观记录转变为棚内创作。

  2.受众欣赏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摄影构图的发展

  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受过训练的人能够看出大量被包含在其中的细节。而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是通过几个显着的特征来了解作品的外在形式。拿电影的审美方式变迁来举例吧。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在大多数的老人们宁愿在家里看一些有着重复剧情的简单电视剧而不再向往电影院。因为近几十年的电影情节发展早已变得扑朔迷离,而跟随着电影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能够将复杂的情节精确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乐,于是,他们能从电影中看到更多的内容。正如当下发生在人像摄影领域里的巨大变化一样:摄影师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所塑造的经典人像已然成为经典,其肖像作品带着浓厚的绘画构图影响。这些经典的构图方式却不能成为现下摄影构图的主流。动感、飘逸、明亮或是浓烈色调的影像充斥着各类主流媒体。现代摄影构图将从传统绘画构图中继承所得的核心形式美法则进行着升华与蜕变,并加入了许多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外在影响,迎合并引领新时代的受众们。不可忽视的是手机摄影的普及与高度发展:自拍照中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怪异的拍摄角度,不经意的构图方式已被许多年青的摄影师所借用,成为了新的学习对象。

  3.新观看方式的反哺作用

  由于人们看事物的方式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并发展的:用相机能够客观真实的记录某个事件或是事物这一经验便成为了一种视觉习惯。这种视觉习惯,使得人们在观看摄影作品时会比观看绘画作品更容易相信其内容的真实性。当人们的视觉习惯适应了这种新观看方式之后,这些由新观看方式所养成的视觉习惯又转变成为某些特定的心理暗示,成为了摄影构图的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康大荃.摄影构图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4]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