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社会教育论文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808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区教育对群众工作的促进研究
  【导论】党的群众工作中社区教育的应用导论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社区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共产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分析
  【第四章】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对策探析
  【结语/参考文献】社区教育为群众工作服务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内涵及其面临的问题

  党的群众工作的相关理论非常丰富,在此从党的群众工作的概念、任务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阐释。从一般意义上对这些方面进行梳理,以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也是新形势下对党的群众工作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内涵

  1.党的群众工作的概念界定

  当前,学术界关于党的群众工作含义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在表达顺序或者侧重点上稍有差别。例如,夏明、贺兵在《党的群众工作大辞典》中将党的群众工作定义为:"党为实现自身的政治路线,从维护群众的利益出发,所进行的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等工作的总和".李牲在其主编的《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概论》中指出:"党的群众工作,也就是党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的工作".李聚山在编著《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时指出:"党的群众工作,概括地说,就是党在为实现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过程中,对人民群众的发动、组织和宣传等工作".吴辉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中定义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通过自己的组织和成员宣传教育群众、尊重依靠群众、引导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目标的工作".贾大林主编的《党的基层群众工作手册》

  认为:"党的群众工作是党通过联系、服务、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

  综合而言,党的群众工作可以定义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目标、实现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党的群众工作的内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党做其他工作的基础。

  2.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着不同的环境和奋斗目标,党的群众工作的任务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实无论在哪个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任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持着一定的一致性的,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群众。组织群众是加强和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能否有效的发动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成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我们指导根据地群众运动应掌握的规律呢?第一是发动群众,在发动群众中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第二是在发动群众之后立即注意整理与健全群众组织生活;第三是在发动与组织群众中注意群众的政治教育."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对党组织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党要实现有效地动员组织群众,就必须要切实把握民意,学会运用社区教育的平台组织群众,以务实的工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宣传群众。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历来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注重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人民群众自觉为践行党的主张、实现党的任务而努力奋斗。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密切结合群众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等的改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向群众进行生动、准确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3)教育群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日益加速,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党更要做好教育群众的工作。新时期党要教育群众,应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用正确的舆论指引群众,用高尚的情操陶冶群众,用优秀的作品塑造群众,用法律法规约束群众,用新时期的思想培训群众。

  (4)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要依据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3.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里都发挥着重要功能。主要有:

  (1)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在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形成、发展并日益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能否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新形势下,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情况、担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党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而历史与实践证明,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善于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政党,如果不能密切党群关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失去生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因而,密切党群关系,时刻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只有切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开放党群联系的窗口、疏通党群联系的渠道,才能真正密切党群关系。

  (2)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实质就是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并且把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党的领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帮助人民群众争取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个本质,就不会实现党的正确领导。

  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表明,凡属正确的领导,都必然是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项方针政策都将无法贯彻实施,实现党的领导更是无从谈起。新形势下,我们党不仅是建设和改革的组织领导者,更是群众生活、群众诉求的组织领导者,党只有真正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发挥好党的组织领导力量,实现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切实提高各个时期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

  (3)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现代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管理活动。2011 年 2 月 23 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深刻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

  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与加强。因此,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以及根本性工作,新形势下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加强。

  (二)当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

  任何时期,中国共产党做群众工作都与所面临的主体、对象、制度息息相关。

  不同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的主体、对象和制度会不同,因而党的群众工作也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具体的研究新形势下党运用社区教育开展群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群众工作主体本身有不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对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发挥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依旧存在严重问题,给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

  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改革开放加速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当前形势下,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我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着深刻改变。在此背景下,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做好群众工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深刻指出的:"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然而在当前形势下,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以后走向领导岗位的年轻党员干部,"由于对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不够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还需要进一步锤炼","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缺少对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理解,意识不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不关心群众生活,不了解群众疾苦,甚至于违背群众意愿,群众观念极度淡薄。这必然影响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

  (2)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不足

  ***同志早在 2005 年 5 月就深刻指出:"要群众信任,决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你做群众工作的做法和本领。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确实比较欠缺,不懂得如何积极主动的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甚至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苍白无力".

  这段话形象指出了党员干部的能力与做好群众工作息息相关。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也处于攻坚阶段,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极易凸显的风险期,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并存。在这样复杂的新形势下,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干部的能力素质与现实要求存在矛盾的现实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诸如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在不断加速进行,城乡利益格局也不断在分化调整,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突发矛盾,多数人的合法诉求与少数人的非法要求,群众合理需要与不合法表达途径……各种矛盾复杂多样,使得群众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新形势下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刻不容缓。

  (3)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腐败的本质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党内腐败现象严重,不仅破坏党的事业、腐蚀党员干部,也极大的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势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破坏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工作则将无从开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严格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

  据统计,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4521 起;全国检察机关 2013 年前 11 个月查办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大案占到80.2%;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进入 2013 年底日均曝光 1 名落马官员,十多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也令"选择性反腐论"不攻自破.这些数字与事实,表明了反腐败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深刻显示了党内存在腐败现象的严重性。惩治党内腐败任重而道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要坚决与党内腐败现象作斗争。

  2.群众工作的对象日益复杂

  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就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的群众工作的环境、主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也在阶级成分、利益诉求等方面变得日益复杂,这给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群众主体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通常指的人民群众主要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其组成结构相对简单,党的群众工作对象也比较单一。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经济成分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开始涌现出多种成分、多层次的群众主体。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由于不同阶层的群众主体在经济、政治、社会上的地位不同,社会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差异化也势必会随之加重,致使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最终导致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变得更为复杂。

  (2)群众利益复杂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以单一的公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较高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利益矛盾。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采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方针。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虽然人民群众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由于市场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难预测性,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多样化趋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变得复杂多样。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方式本身就是在对多层次群众主体之间的特殊经济利益需求充分肯定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因而个体追求利益的积极性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使得不同的利益关系之间如不同个体间的利益、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以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复杂。如何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减少甚至避免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是新形势下党做好群众工作要应对的新课题。

  (3)群众诉求多样化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群众诉求虽主要围绕经济相关问题而展开,但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中国社会不断涌现出不同成分、不同层次的群众主体。群众主体的复杂化使得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波及层面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呈现碎片化趋势。诸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善后赔偿以及人员安置等问题;又如大量农民工进城现象带来的城市人口超载、社会治安有隐患、医疗卫生条件差、公共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子弟就学难等问题;此外还有民族宗教、军转安置、干部作风、环境保护等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彼此间有相互交织,因而更加复杂多样,也更容易成为诱发各种群体间矛盾的导火索,也给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3.群众工作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1)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群众怨气大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资源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而,在此背景下,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群体所拥有的资源量不同,使得竞争的起点和机会的大小均不同,掌握较多资源的人自然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居民与生俱来的资源享有以及发展机会等依旧明显优于农村居民。对当前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来说,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恰恰表明了在我国,占社会大多数的老百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并不多。此外,在行业分配中,许多垄断性行业因其对紧缺资源占有的垄断地位而获益,也使得垄断性行业的职工利益获得的条件优势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职工。这一系列不公现象致使人民群众内心容易产生怨气,随着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与失落随之升级,党组织协调、分配各种利益关系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2)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群众怨气无处发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群体分化日趋严重,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各种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多发、突发,广大群众的利益意识逐渐强化,利益诉求的愿望日渐强烈,利益诉求的规模逐渐加大。虽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就初步建立起了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体系,到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当今形势下,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依旧存在一些不健全的部分。首先,我国现行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比较单一,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层化以及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程度都在逐步加深,社会成员也逐渐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人们的利益诉求因个人职业、性别、年龄、居住地等的不同而发生了分化,这对构建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现行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中,传统的"信访"方式仍占据很大比例,这与广大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的形式不相适应,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利益表达诉求。其次,当前对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主管部门的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这使得一部分基层党组、机关干部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表现出推诿应付、置之不理的行为,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3)群众工作的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导致群众工作成效差

  对党的群众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属于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制并不健全,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甚至成为群众工作中的一项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党的群众工作成效。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体制不健全主要有以下体现:首先,缺乏对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估的科学评价标准,群众工作的原则、导向、目标等都不明确,甚至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其次,群众工作的绩效评价存在主观随意性。当前,针对党的群众工作的绩效评价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规章制度,大部分是散见于一般性的甚至于其他工作制度的规定中,使得群众工作绩效评价行为不规范,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与其他工作规定出现冲突。此外,对党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形式比较单一化。

  当前,对党的群众工作的绩效评价主体多局限于各级党组织,在评价形式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群众工作绩效评价机构,主要由党的组织、纪检等部门或者通过组建临时性机构,把群众工作放到对各级党组织或者党员的综合考评中给予评价,忽视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价值,群众工作的绩效评价结果自然也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