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社会教育论文

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实地调查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01 共5794字
  三、 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的实地调查分析
  
  (一) 调查与访谈问卷的设计
  
  本次研究通过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和农村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访谈问卷主要围绕农村社区教育的情况、意义和存在问题,对农村社区教育从业人员等采用提问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支出、从事职业、是否使用电脑等;第二部分调查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了解、兴趣、意愿等,共设计了 13 个小题,被调查者需要填写李克特五级量表来完成回答,1 表示“很不赞同”,5 表示“非常赞同”,得分越高代表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了解越多,支持、参与社区教育的程度越高,对社区教育的需求越大。
  
  第三部分从农村社区居民的目的、收获、感兴趣课程、学习方式、信息获取途径、受教育时间等方面设计 12 个多选题和 1 个简答题,调查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实况。同时,安排对初次问卷进行预试。这个过程可能会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并根据预试结果,对问卷及时进行调整。经过整理,整体而言,问卷可以较好、较全面地反映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 调查方法及调查地点的选取
  
  1. 调查方法
  
  (1)问卷法
  
  问卷发放地点选择吉林省农村社区。问卷填写方式是采用一对一、走村入户的问卷访谈法,采取随机抽样,并且在问卷发放之前进行甄别,排除非当地社区的居民。
  
  (2)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有选择的对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包括座谈和个别访谈的形式,以加强对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的总体把握。访谈对象包括:
  
  政府工作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培训老师、志愿者。
  
  2. 调查地点的选取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笔者计划在学校所在的长春市进行调研活动。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其社区教育进行调研,有着典型意义。因为调研目的在于研究农村社区教育,必然需要选择农村区域。本文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情况,最终选定了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利民社区、双阳区华泰社区和农安县农安镇作为本次调查的地点。
  
  长春市九台区在 2014 年撤市设区,由县级市改为长春市市辖区,它位于吉林省中部,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且多为肥沃的黑土地带,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出口基地和长春市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财政收入居长春外五县之首,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春市双阳区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以距长春半小时经济圈为依托,建设农业化基地,开发农业资源为长春主城区提供绿色食品、蔬菜、水果。
  
  长春市农安县地域宽广,约 2 个九台区的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都很丰富,因地势平坦,粮食产量高居首要位置。
  
  (三) 现状调查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从 2015 年 8 月开始,历经 4 个月,11 月底结束。
  
  本文以三个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在三个社区分别安排了一次座谈访问,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 10 位工作人员进行了个别访问。在调研过程中,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充分发表了自身观点。
  
  本文以三个农村社区居民作为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从统计学的意义来讲,样本容量越大,统计结果的正确度越高,但凡事得量力而行,本文预测 500 份左右的样本量可对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做出研究和判断。笔者根据农民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情况,在九台区利民社区发放问卷 150 份,在双阳区华泰社区发放问卷 150份,在农安县农安镇发放问卷 200 份。问卷都是被调查者现场填写回答,当场回收,回收有效问卷共计 490 份,回收率 98%.
  
  1. 访谈结果分析
  
  三次座谈会均安排在 2015 年 8 月,每次座谈会与会人员皆在 20 人以上。典型的个别访谈则陆续在 9 月和 10 月完成。
  
  九台区和双阳区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对社区成员的情况了解程度较高,对成员的共同特点侃侃而谈;农安县的则较为逊色。这可能与农安县工作人员所处理事项过于繁杂有关,工作内容涉略过多,包括社区党建、社区民主自治、环境卫生、计生、保卫、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只占其七分之一的工作内容。
  
  受访人员对于农村社区教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认为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员素质,减少犯罪,促进和谐,养成好习俗,增加就业竞争力,培养爱好兴趣,保证老人颐养天年,降低道德风险,提升全职妇女的精神境界,保护环境等等。
  
  就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指出了政府关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教育经费缺乏,社区资源颇少,课程利用效率偏低,培训老师层次不高,农民学习意识不浓。
  
  对影响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整理,可以归结为政府是统筹规划者,社区单位是落实推广者,培训机构、人员是授道解惑者,社区成员则是承受主体。
  
  九台区的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社区广告收入和企业赞助,一般在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内学校举行,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双阳区的农村社区教育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企业,一般选择社区活动中心、政府场地开展,有专门的教室、教学设备;农安镇的教育经费 90%以上依赖政府拨款,选择社区活动中心安排,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学设备。
  
  受访者普遍反映政府部门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资金划拨、政策下达、任务指导、不定期检查的举措。
  
  对于未来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发展的方面,受访者表示规范化、学校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全面化、效益化等等。
  
  就发展建议和期望,大多数都针对政府、社会、社区、学校、教师、农民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历经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期间,作者实地调研了九台区、双阳区和农安镇社区居民 500 人次,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填写和交谈。最终的有效问卷 490份,具体统计参数见表 3-1.
  
  从调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农村社区居民的年龄跨度较大,生活大多比较稳定,文化程度以初中中专为主,家庭年收入 3-5 万为主,家庭年支出普遍为 1-3 万,经济收入来自农业收入的比例相对降低,家庭日常开销为主要支出。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总支出和教育支出占年总收入的比重显示农民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所意识。
  
  电脑的使用也从一方面反映出农村已经在慢慢被电子商务化和信息化潜移默化。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调研对象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知晓、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回答不少表示不太赞同或不确定,说明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宣传和实施力度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发展之路仍漫漫。由于三个社区的经济、文化、风俗有所不同,社区居民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不一,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可以得到以下的统计结果。
  
  (1)农村社区居民的学习观念有所转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正在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教育的积极宣传与推广之下,农村居民的社区教育意识有所提高,根据本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90%以上受访者听闻过“社区教育”
  
  一词,超过 80%的受访者参加过基层社区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但是社区教育还并未成为社区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距离全面普及社区教育观念的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社区教育的全面展开还需要更广泛的引导和宣传。有些受访者没听说过农村社区教育,但都知道教育为何物,并表示愿意参加教育培训。
  
  经过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简单解释后,95%对农村社区教育有必要非常赞同,对工作后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的认同程度有所提升,对于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在被访者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的占 90%,其中前者占 46%,后者占 44%;还有 6%的人认为不确定,4%的人认为必要性不大或没必要。
  
  从表 3-2,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程度是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认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对学习的热情越高,越能够承认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可见,教育对个体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继续学习的重要意义也都取得了较大的共识,在被访到“您参加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什么的时候,中青年人在于主要提高生产能力,学一技之长,增强与人交往能力,提升个人修养;老年人更多的在于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扩大朋友圈,培养兴趣爱好。根据调查问卷的比重排序,列在前三位的如表 3-3.
  
  农村社区居民在对家庭的未成年人参加除学校外的辅导班或请家教,68%表示非常赞同,20%表示比较赞同,仅有 2%表示很不赞同,意味着他们对子孙后代受教育的预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95%的非常同意支持家人一起参加社区教育培训。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收入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家庭在教育培训支出的占比成正比。对于一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支出偏低,对家人接受教育持随意放任态度,认为社区教育与自己无关。另外,调查发现,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支出最大是在学杂费,也就是主要用于子女的学校教育,而家庭成人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出却不多。
  
  (2)农村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有所期待
  
  此次调研,被访者也被问到参加过哪些社区教育活动,农村社区居民更多的关注与自身利益比较相关的农业生产技能,健康与卫生保障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在社区教育活动的收获方面,他们主要是提高了生产技能,改变 经济境况,结交认识了朋友。
  
  居民对于参与社区教育有着多样化的目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等都对社区教育拥有不同的实际需求。针对“您希望社区教育开设哪些课程”问题,由表 3-4 可见调研结果:
  
  对于健康与卫生保障、计算机网络培训、法律知识、家政服务、文学艺术、职业技术、基础外语、金融知识的课程都有选择开设,反映出社区居民非常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希望借助再学习,改善生活,并且农村的健康观念在发生变化,选择健康卫生保健课程的比例最高,说明了农村社区居民越来越懂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在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选择中,中青年主要青睐计算机、法律、职业技术、文学艺术和外语,前瞻性和实用性结合的特点很突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强烈;老年人则比较关注健康与卫生保健、家政服务、文学艺术等休闲类课程科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社区居民在社区教育的学习时间上多数选择周一至周五晚上,周末都希望与家人团聚,共同活动。同时,看电脑电视、读书看报、听广播是受访者获得信息、追求精神生活最主要和最便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形式上则不少偏向于短期限或者网络的方式自己随机安排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上网学习对于农村居民并不是新鲜玩意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掌握资讯和储备知识的情况与文化水平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知识水平越高越会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获取资讯,年龄越小对电脑的使用频率越高,越容易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技能。
  
  他们对社区教育抱有多方面的期待,不满足于以往封闭的生活,希望主动参与社区交往和社区活动,影响不参加社区教育的原因绝大多数在于“工作忙或者社区没有提供”,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太忙”(占 48.2%),主要集中于 31-50 岁的社区居民,第二位的是“社区没有提供”(占 30%),第三位的是“年纪大,慵懒懈怠”(占 22.8%)。
  
  对于社区提供的学习条件,最多的是定期举办专题学习活动,积极宣传和派发资料次之,三个社区均没有社区成人教育中心。这说明了农村社区教育亟需对培训场地进行规划,设立一个集中的学习场所,供社区居民随时开展学习。
  
  从“您认为您所在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的回答中,我们看到,社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经费资金筹集的问题、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为前三大问题。
  
  受访者表示欢迎“开办图书阅览室,设立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成人教育中心”,同时希望“社区内的学校教学设施可以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居民就近选择”,认为“社区开展社区活动的最大难题是缺乏经费、缺乏老师、没有场地”.
  
  3. 调查结论及思考实地走访让笔者获得了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统计梳理,吉林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存在的困惑也不少,其问题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宣传不到位,对社区教育的认识颇浅
  
  在领导层面上,地方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都很重视,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程度差强人意,但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受制于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封闭观念,未能达到预期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各部门的教育整合功能就更谈不上了。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肤浅,由于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对自我学习的要求不强烈。
  
  (2)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不足
  
  农村社区教育是针对社区所有成员展开的教育,具有普及性、全员性、全面性的特点。它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场地、设备和工作人员等基本要素,经费不足,资金来源不通畅使社区教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府拨、社会集、自身挣”的筹措方式是当前不少农村社区解决当前资金困境采取的主要途径,只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难以支持农村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农村社区教育内部运行机制不畅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尽管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健全,都有领导小组、分管负责人,但缺少行政动力,受利益制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教育,没有真正形成综合协调的功能,难以有效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4)课程设置未能贴合实际需求
  
  社区教育与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参与社区教育学习者的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其不齐,学习需求多样化,这些因素决定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要有实用性、实效性和多元性。社区教育的主体是成人,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生活、职业,具有清晰明确的动机目标。这就要求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要多元化,休闲性的与职业性的,基础性的与创新性的,学历性的与技术性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适应不同群体、不同目的的需求。
  
  与此同时,近些年,农村中青壮劳动力以及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都已经向城市逐渐迁移,农村社区剩余人口大部分都是老幼妇孺,这种人口的变化,造成农村人口在质量构成上的下降。农村社区教育活动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调整。
  
  (5)教育需求的引导有成效,社区教育参与率有待提高
  
  农村社区居民对学习受教育普遍持积极态度,但距离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愿意为社区教育出一份力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社区教育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调查和分析社区居民的状况及其分布,研究社区学习者的意愿,帮助他们排除参与学习的各种障碍,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补偿性、提高性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培训参与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