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13 共43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民文化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章】农民文化福利的完善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民文化福利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农民文化福利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第四章】农民文化福利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的对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农民文化福利制度的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5 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的对策建议

  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问题症结所在,统筹规划,宏观与微观结合,进行系统性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5.1 完善法律法规,为农民文化福利提供法律保障

  未来要想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进行文化福利保障的法制化工作。

  现有的农村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大部分是基于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的层面,而对于具体的保障农民文化福利实施的细节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划,对于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的组织管理、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及使用问题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将农民文化福利保障的各个环节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加大各级政府主导的对农民文化福利的供给。基于法律的层面,将政府主导提供的关于农民文化福利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加以确立,使得政府保障供给有法可依。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对于以前尚未涉及到的细节领域制定相应的条文,将政府供给所需要的方方面面加以细化,对政府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相应的文化服务人员配置等方面加以明确详细规定。

  第二,完善促使社会多方参与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供给的法律。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府以外的社会其他各方在社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文件对社会其他力量加以肯定,肯定他们在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供给中的地位、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其中,这也有利于提升他们在人们心中的社会地位。并且要大力增强对这些法律、文件的宣传,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国家政府在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上的政策导向,从而促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供给中来。

  第三,依法明确农民文化福利保障的资金供给问题。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中,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该在法律法规中对此加以明确的规定。一方面是明确规定政府在资金投入上的主要责任,对投放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明确政府的投入比例以及后期监管,防止资金的外流问题,提高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规定政府在农民文化福利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人员配备等方面投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确立充分发挥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实现多方筹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政府的经济压力。而且社会多方力量可以对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供给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进一步促使资金运行的透明化。

  5.2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民文化福利提供基础条件

  农民文化福利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文化福利需求的载体。如何建设好农民文化基础设施,是政府必须要加以重视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昌黎县地区农民文化福利保障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数量不足等问题,保障农民文化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控制项目资金使用,禁止地方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建设。严格监督,杜绝截留和挪用农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规者的惩处力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第二,从长远和系统角度规划农民文化设施建设。先建设的基础设施要考虑到后建设的基础设施的功能,使之功能互补,避免前后建设之间因重复而导致资源浪费。对一些基础设施应该注重其综合使用,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全面。

  第三,提供满足农民不同的文化福利需求的文化设施。文化的区别从文化载体上可以反映出来,文化之间相互有区别才有吸引力。在对农民文化福利需求的调查了解之后,可以更好的提供满足农民的文化福利需求的文化设施,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福利水平。农民文化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现实状况。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年轻剩余劳动力将更多地进入城市,加之中国老龄化的加快,农民文化福利保障基础设施今后将会更多地服务于老年人口。服务对象的老龄化需要基础设施与老龄化人口的特点相适应,比如服务设备,服务内容与形式等都将要求基础设施要有一定的变化。应加强对老年人文化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文化受益面。

  同时,部分地区留守儿童多,村里以老人和儿童为主,特别是要根据其父母不在身边的特点,向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文化服务,这对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状况,提供适合农民需求的文化设施。

  5.3 充实文化活动,为农民文化福利提供基础内容

  文化活动是农民文化福利的具体形式。保障文化福利供给需要以农民文化福利需求为导向。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文化福利水平不同,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组织农民喜欢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对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的期待越来越热切,政府应该对农民看书看报、看电影、看戏等文化活动加以切实的保障,提升服务质量,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第一,要建立文化需求的表达、信息反馈和社会评估等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畅通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建议和参与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及时调整文化福利活动,以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为出发点,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福利需求。

  第二,提供更多的直观的农民文化活动,充实农民文化福利的内容。调查显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认知理解能力都不能与城市相比,要利用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赋予其新的时代元素,组织农民喜欢的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作物病虫害知识竞赛,展示农业成果的农业成果展览和评奖活动,农村手工艺品比赛,农村歌手赛,提供针对农村业余爱好者的培训等。特别是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传统节日一般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包涵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三,加强现代技术在农民文化活动中的应用,开发更多适合农民特点的互联网络内容与形式。农民文化层次低,利用互联网络的能力低,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容易学习使用的软件,以利于农民掌握使用。要在互联网上多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文化信息资料,吸引农民上网,参与文化活动。探索网络文化活动与现实文化活动有效对接的方法与手段,比如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手工艺品实物与网络图像同时展览,网上与实物同时进行等。

  5.4 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为农民文化福利提供资金保障充足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农民文化福利保障的基本条件。没有资金投入的支撑,实现城乡在文化福利方面的统筹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资金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文化福利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投入机制,逐步解决农民文化福利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一,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首先,加大政府投入。政府的投资在农民文化福利保障资金中是最主要的部分,增加政府的文化投入比例,才能真正的将保障农民文化福利落实到位,才能切实的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政府提供的资金为解决农民文化福利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其次,引导企业投资。通过社会福利、税收等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农民文化福利的保障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民文化活动形式、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也增进企业的社会地位。在走访中发现,在郊区开发建设楼盘时,会规划出文化设施的部分,免费对附近居民开放,或者有时会组织文艺演出,这些都会提高企业楼盘的知名度,同时也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福利。再次,吸收社会捐赠。主要是吸收社会组织团体以及社会名人的捐赠,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为全方位保障农民文化福利的实现提供资金。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捐赠者的名字定义文化设施等方式,鼓励其捐赠行为,进而吸引更多的捐赠者,社会捐赠在农民文化福利资金筹集上将成为日益重要的方式。

  第二,加大资金管理及监督。首先,建立透明的资金预算制度。建立透明的资金预算制度,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要面临的问题。应该提高财政预算及其转移支付的透明度,从而防止资金的外流。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在执行中才是可行的,唯有此才能将每一部分资金都落到实处,才能切实的推进农民的文化福利的实现。其次,提高政府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政府要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严格按照监督考核体系来实施监督,定期关注资金的去处动向,防止出现资金被挪作它用,提高政府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至关重要。

  再次,提高农民和社会的监督。在政府公开信息的基础上,鼓励农民积极加入到农民文化福利保障中来,提高村民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农民和新闻媒体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如今,新闻媒体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善农民文化福利提供组织保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组织管理是保障农民文化福利实现的重要条件。农民文化福利保障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指导。普惠文化福利应结合群众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以此稳定文化工作者队伍。要使能劳者多得,对工作业绩凸出,业务能力强,在工作中创新成效高的工作人员给以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打破原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病,使整个单位工作人员和团队形成一种积极创新,主动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工资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和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者的收入差距,以此稳定服务工作者队伍。

  第二,建立健全人员进入与退出机制,以此使文化工作者队伍更有活力。要根据已有人员工作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对人员进行调整,打破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混时间,不求进取者及时予以清退,同时补充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文化事业者。建立区域内文化人才信息库和个人交流档案,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平衡不同乡镇、城乡之间文化专业人员配备。建立严格的交流人员考核制度,对在交流单位的工作表现给以奖惩。

  第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培训。首先,统筹规划,加快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对新聘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志愿服务者的培训。培训包括实践操作,农村文化工作方法、注意事项、农村特殊的文化风俗等。培训主体要以有经验的工作者为主,注重实践技能,而非理论。既要重视精英的培养,也要重视普通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发现与培养。由于外出务工的原因,本土的文化精英流失严重,要想留住本土的文化精英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让他们能够过上体面且受人尊敬的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