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节能环保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30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链现状及不足
  【第五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第六章】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衔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的概念

  2.1.1 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①,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 7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新型产业业态,它与传统的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表现出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综合性新兴产业。如表 2.1 所示,根据涉及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生产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大产业,八大领域。2.1.2 节能环保产业链产业链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联结成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38].按照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我们发现节能环保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因此,以围绕提供节能产品或节能服务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链表现得更为复杂。一般来说,处于产业上游的企业或环节为为节能环保设备的制造、节能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材料的企业及相关的研发机构;中游环节为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环保监测装备的生产企业;下游为面对市场的经销商和服务提供商。

  节能环保产业链除了上面所说的一般表现形式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价值形式: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其他产业链不同,除了为其提供研发服务的科研机构之外,处于产业链条上游的环节的原材料来源于其他产业的废弃物;中游环节为利用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处理,然后进行生产的企业;下游环节为经销商,或者是购买这些经过处理的废弃物,然后再进行生产的企业。如图 2.1 所示,处在在节能环保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类为钢铁、石油、电力、水泥、冶金,这些部门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提供所必须的原材料及能源;另一部门则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提供创新服务的研发机构,包括高校实验室、研究院以及企业的研发部门。

  节能环保产业链中游环节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它利用来自上游的原材料和技术,专门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的生产。

  处在产业链下游环节为各类用户,一类是政府部门,因为政府部门本身就需要对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所以需要购买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另外,由于环境治理具有外部性,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环保职能。另一类用户为传统的企业用户,包括钢铁、石油、电力、水泥、冶金等部门,这些部门在为节能环保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企业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节能环保装备进行脱硫、除尘。

  还有另一类比较特殊的用户,这类用户本身不需要节能环保装备,但是由于节能环保装备一般投入都比较大,时间较长,对资金要求较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故催生了新型的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劳动地域分思想起源于亚当·斯密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分工促进技术创新是产生报酬递增的根源,并把分工扩展到空间层面,建立了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在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上,提出了比较利益论(或称“比较优势论”)。即任何国家都具有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各国都把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生产和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相对不利的商品,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双方获得比较利益。俄林则把地域分工与区域体系联系起来,用一般均衡理论分析了生产要素地域差异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地域是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单元。而迈克尔·波特(Porter M E,1985)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其关键在于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克鲁格曼认为区域劳动分工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

  2.2.2 产业布局理论

  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区域中,各种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合理的产业布局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的和社会的各种资源,有利于发挥资源大效益。 能够使企业更好地相互协作形成最大的整体效应。合理的布局不但能够降低微观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收入, 产生良好的微观经济效益, 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宏观效益。合理的产业布局也能有利于形成均衡增长的局面,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影响产业布局的客观因素具体包括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运输因素,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它们通过产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产业长期发展等方面来影响产业的布局。另外产业布局的指向,通常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对某一种或几种因素依赖性比较大,这些因素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产业本身的特性对该产业布局的影响。企业的指向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原料、燃料指向,劳动力指向,消费地指向,运输指向。集聚经济效益则是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集中性;通过生产活动在空间距离上的彼此接近,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而导致社会分工深化、企业联系加强和区域资源利用提高所产生的成本节约,从而获得企业集聚的外部性。

  2.2.3 产业链构建理论

  对一个区域产业链进行构建,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要分析哪些产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因采用了先进技术,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高,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带动作用。长期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京津冀地区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量的传统企业需要需要运用新技术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脱硫脱硝、除尘等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还有大量的废弃物需要处置,所有这些必然催生节能环保产业的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采矿、钢铁、机械制造、资源循环、节能服务业等物流许多行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能带动这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找到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之后,应从京津冀区域出发,认真从区域整体的角度,研究每个局部区域的比较优势。因为每个局部地区的特色优势,放到整个区域角度来看,未必是具有特色的。这样才能保证区域内部既能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又能形成合理有效的分工,避免重复低水平的建设和产业同构。然后按照产业链各环节的经济技术联系,采取纵向构建的方式,把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打通阻碍上下环节要素流动因素,延长产业链条,补偿缺失环节。

  对主导产业链条进行纵向构建之后,紧接着对形成的纵向产业链条上的衍生出来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其为突破口,横向构建多条共生的产业链,增加产业链横向上的宽度,提升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横向构建之后,企业能提高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最大限度的发挥纵向产业链的对整个区域产业的带动效应。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