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衔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33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链现状及不足
  【第五章】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第六章】构建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相关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有效衔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加快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公益性强、产业面广、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工程化应用特点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河北应充分利用北京疏解非核心功能这一契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以“两高”为主的产业结构,做好与京津在节能环保产业上的对接。本文首先从节能环保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业、政策三方面分析京津冀地区节能环保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按照科学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市场性原则及整体性这四个个原则,结合京津冀三地资源、产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从节能环保产业链的角度,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如何构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整、节能环保产业联动不足。要加快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合作机制,必须从区域、园区、企业三个维度做好京津冀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构建。

  二、北京、天津利用其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展研发工作,处于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河北利用其资源和工业基础,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往京津冀各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是由目前京津冀三地实际情况所决定的,符合经济学上的比较成本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在对接京津产业链方面要处于低端位置,协同发展并不是北京、天津发展高端环节,河北发展低端环节。其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就已经建立起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河北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因此,培育开发节能环保产业高附加值环节是河北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国内目前尚未形成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无法收集到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数据。因此本文主要对河北对接京津节能环保产业进行了定性研究,缺乏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测算。未来至少可以在如何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节能环保产业内部各细分领域是如何耦合的,怎么样用合同能源的模式解决京津冀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Mills E,Kromer S,Weiss G,Mathew PA.From volatility to value: analysing and managing financial andperformance risk in energy savings projects[J].Energy Policy,2006, 34( 2)。
  [2] Pedrasa MA,Spooner T,MacGill I. An energy service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optimal energy servicesacquisition[R].Centr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Markets Paper,2010.
  [3] Ellis J.Energy service companies ( ESCO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IISD Paper,2010.
  [4] Andrew Cooke, Wendy Chapple . Merger activity in the waste disposal industry: the impact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J] Applied Economics, 2000,Vol.32 (6)。
  [5]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wi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A New Basis for Patent Rewards[J] Temple 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 Environmental Law,2005:2-14.
  [ 6 ] Pandi, F.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J]. Acta Alimentaria. 2009,38(Suppl.1)。
  [7] Sanja Tisma, Ana Pacicic Kaselj, Ana-Maria Boromisa.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financing through various decelopment strategies-recommend 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nancing system [J].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0.
  [8] Cainelli,G,Mazzanti,M,Zoboli, R, 2011. Environmentally-orient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nces in services: Micro evidence from Ital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25(1):61-85.
  [9] Bernard Dafflon; Sandra Daguet. Local environmental user charges in Switzerland: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J]. Bernard Dafflon; Sandra Dague,2012.
  [10] Luisa Gagliardi; Giovanni Marin; Caterina Miriello[J]. The Greener the Better? Job Creation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chnological Change,2014.
  [11] Geoffrey Jones; Andrew Spadafora. Waste, Recycl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entral and Northern Europe, 1870- 1940[J].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s.
  [12] ALPEREN TOZLU; EMRAH OZAHI; AYSEGUL ABUSOGLU. Municipal solid waste;Waste to energy; Sanitary landfill; Environmental impact[J].2014
  [13]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4.
  [14]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35-42.
  [15]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7(02):28-34.
  [16]杜龙政,汪延明,李石。 产业链治理架构及其基本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03):108-117.
  [17]张广海,孙春兰。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及产业链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52-154.
  [18]岳中刚。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2)):154-161.
  [19]张子麟,武建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02):8-12.
  [20]陈晓永。新一轮京津冀产业分工协作的重点与难点[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6.
  [21]刘东生,马海龙。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2(07):48-51.
  [22]徐永利。 逆梯度理论下京津冀产业协作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73-78.
  [23]鲁金萍,杨振武,孙久文。 新时期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的方向与重点[J]. 河南科学,2014(11): 37-42.
  [24]岳锋利。节能环保产业外部性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5):25-28.
  [25]李碧浩。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模式研究[J].上海节能 2011(11):20-24.
  [26]李良。促进我国节能环保汽车消费的绿色税收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7]安治永。节能环保产业融资租赁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8]魏玉剑。 节能服务企业转变营销方式的对策和建[J].上海节能,2011(08):20-22
  [29]李碧浩,张建良。 节能环保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力与模式研究[J].上海节能,2012(02):15-18.
  [30]廖晓明,徐详军。加快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西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例[J].生态经济,2014(01):216-220.
  [31]段永亮。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78-80.
  [32]张延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借鉴--以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07):81-86.
  [33]荣洁等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探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11):103-111.
  [34]韩娟娟。 河南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紧迫性及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04):118-119.
  [35]甄建桥等。 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能源,2013(11):18-20.
  [36]滕杰。天津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策略[J].求知,2014(09):51-53.
  [37]王宁等。 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8):117-121.
  [38]刘富贵。产业链:内涵、特性其表现形式[J]. 经济管理 2006(05):114-117
  [39]引自中信银行《中国节能环保行业整体分析报告 2012》
  [40]河北省工信厅:河北省协同发展辅助材料
  [41]数据来源: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
  [42]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 年)
  [43] 数据来源:产业信息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