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如何建立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沉淀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30 共5527字
论文摘要

  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将项目知识经过向下分解和向上整合形成企业可以再次利用的知识,并在后继项目中得到再次应用。以总承包项目为例,随着近些年来总承包管理的日趋规范与利润空间的日趋透明,传统的粗放式的总包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企业通过其组织内部的知识对项目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吸收项目所必须的企业外部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些原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管理和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丰富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库。由此可见,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尤其是知识的转化与整合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要素。藉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建立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沉淀机制,分析了其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知识流动与知识沉淀机制。

  一、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知识沉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常认为,知识存储与知识集成是知识沉淀的一部分。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集成的过程是一个由个体到组织集成的全过程[1]。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集成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核心能力保障了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能够在项目驱动型企业的运营中通过对风险的预判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知识集成实际上是不同的学习情景与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系统化学习过程,不断积累从而进行知识的创新,而这种知识创新能力在组织能动学习作用下再不断进行跃迁,从而产生项目驱动型企业核心能力[3]。高怀英(2006)认为项目驱动型企业要构建核心能力,需要项目驱动型企业在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将所占有或累积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整合”与“协调”[4]。在此基础上,焦军毅(2009)将项目驱动型企业的“知识整合”分为并行整合型和串行整合型。目前,各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知识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等领域[5]。根据知识流动的方向是否与业务流程问题解决方向一致,许芳(2003)将企业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分为线形流动和交叉形流动两种[6]。韩吉韬(2005)扩展了Nonaka(1991)的知识转化模型,构建了企业内部KFDM模型,该模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流动描绘手段,提高了对企业内部知识流动机理的理解能力,有助于设计促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的知识流程以及管理机制,并集成于业务流程中,提高流动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性能[7]。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的传递过程与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很多学者都将研究放在了项目驱动型企业内部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外化行为和知识获取者的知识内化行为这两个过程,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在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的传递过程与整合方式。

论文摘要

  二、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的传递过程

  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尤其是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企业对于存量知识的应用必须是高效的和迅速的。从企业知识载体的传递方式来看,可以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流动过程与知识沉淀过程。在企业中,知识流动与知识沉淀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流动促进了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知识沉淀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整合,这些经过整合的知识可以为组织的知识创新提供原始积累[8]。合作各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知识流动得以维持的基础,同样也是知识沉淀得以开展的载体。

  在知识流动过程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一般要高于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易成本[9]。知识流动是组织学习的过程,体现为知识的识别、获取与共享,知识沉淀是组织学习的结果,体现为知识的存储与集成(如图1所示)。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组织对存量知识进行了识别、获取、分享,并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共同创造新的知识,而针对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知识集成之后的再次识别就尤为重要,知识循环既是对现有知识存量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是对知识存量的纠正与改进。综上,在本文中,知识流动是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的动态过程,知识沉淀是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载体在同一主体内部积累的渐进过程,二者构成了知识循环的基本回路,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知识存量持续改进与迭代更新的循环机制。

论文摘要

  三、基于知识管理流程的知识沉淀机制

  在当代企业中,尤其是在项目驱动型企业中,企业的知识传递与沉淀机制形成了知识管理的主要流程,企业的知识存量需要不断的更新域完善,这就需要企业构建结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沉淀机制对企业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并通过获取和传递应用于新的项目之中,同时实现了项目知识的价值增值,又促进了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管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因此,项目驱动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仅取决于知识的获取与转化的能力,同时还取决于存量知识与新增知识的整合能力。

  1.知识沉淀的动态过程

  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沉淀的动态过程可体现为组织知识的有效获得、转化和整合的作用关系,通过多项目的知识沉淀机制,将项目组织或成员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组织的知识,然后通过这些知识进一步支撑企业其它的一系列项目,提高其管理效率和效果,项目间知识沉淀一般有两种类型——基于项目职能模块的知识沉淀和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知识沉淀。

论文摘要

  (1)基于项目职能模块的知识沉淀

  项目的矩阵式管理在国内项目管理中已较为常见,在这种组织结构下,项目知识由来自各个职能模块的项目部成员将新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转化、流动与沉淀,如图2所示,而基于项目职能模块的知识沉淀一般是在项目结束之后。这种知识沉淀的方式通常过于依赖项目经理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与知识交流的频度,经常会因为项目的结束和团队的解散,使得项目成员对于项目生命周期范围内相关知识的直接接触、任务分享、共同判断和直接沟通学习不太容易,隐性知识的转化较为困难,只有资料文件如图纸、总结报告能够真正形成知识沉淀,而这些资料文件常常会因为项目的完成而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部门或团队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并且由于项目部的解散或重组,使得原本具备相应知识的人员流散或者回到原来的职能部门,由此导致缺乏知识整合的激励机制,知识沉淀的时效性与积极性也失去了约束,即使明确知道这些项目成员或项目知识中有新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机制也无法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由此提出了基于项目职能模块的知识沉淀,如图2所示。

  (2)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知识沉淀

  国内对于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集成理论已较为成熟,项目管理的过程也是知识管理循环演进的过程[10],因此,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个人向项目团队进行知识的共享与存储,组织可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持续获得知识的沉淀,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有效地获得项目团队所能整合的项目知识并使其在新项目中得到正确的应用,有利于项目驱动型企业的业务持续发展与核心能力构建。

  2.知识沉淀的循环机制

  知识作为组织的基本资产,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组织内建立起有效的学习以及知识管理机制,从而调动项目管理成员对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进行动态控制,达到项目目标。

  知识沉淀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通过知识的转化与整合来实现项目组织获取项目知识的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项目团队成员获取并整合相关知识来解决,如果得不到有效共享,那么这些知识对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则起不到促进作用。只有当知识真正流动起来,形成从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存储到集成全过程的知识链,形成知识沉淀的循环机制(如图4所示),个体以及团队的知识资本才能持续提升,才能真正构建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全员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范围管理三个维度对知识沉淀的循环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1)全员管理维度

  项目部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项目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知识流动的动力。项目组织中的个体从不同的层面为项目贡献知识和经验,如技术专家、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技术娴熟的工人等,这些个体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工作面的不同而缺乏交流机会,无法在项目生命周期内进行知识层面的交流与共享。项目组织应建立起以个体为起点的知识传递机制,建立知识交流的平台,减少甚至消除知识传递的障碍,设立个体向组织分享知识的信息系统,并对不同岗位的个体进行充分的引导与鼓励,从而形成组织内部完成的知识循环链条,进而在知识沉淀上形成组织完整的知识储备,便于再次识别与获取,不断对知识进行优化更新形成知识创新。

  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体现为项目知识的不断积累,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的知识迭代过程,而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成长,也伴随着项目部成员的知识增长与经验积累。从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角度看,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只有项目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加强沟通与协作,整个项目管理系统功能才能达到最优,才能够最终达到为项目建设进行增值的目的。因此,项目利益相关者之间、项目团队各成员之间应本着共赢的目标加强经验技术交流、互动和协作,进而为项目的决策、实施与运行提供充分的依据。

  (2)全生命周期管理维度

  知识管理的活动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涵盖项目的决策、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阶段。根据各阶段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实施知识沉淀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项目决策阶段对项目的管理决策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形成了由下至上的知识集成流程,管理层才能调动充分的信息资源,避免因为经验主义导致的决策失误。而项目的设计、采购与施工阶段的知识管理重点应为项目部的经验、技术交流与共享,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项目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项目部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的知识沉淀可以为项目部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知识依据,并能从项目的源头和运行过程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项目设计的优化、项目采购的顺利、项目施工的推进。在项目收尾阶段,知识管理重点应转变为集成项目管理中形成的经验和技术,并有效存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备下一个类似项目获取与参考。项目经理作为项目部的核心成员,应该对知识传递与积累进行鼓励与促进,并从全局把握项目生命期内具体的知识管理过程,创造机会促进项目团队内部的知识识别、促进团队对潜在知识的获取与沉淀,必要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项目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

  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但是与之不同的是,知识管理并不会随某一项目完工而终止,项目的知识管理跨越单一项目的生命周期,将所有项目以知识集成的方式进行连接与贯穿。某个项目结束后,项目驱动型企业需要整合项目团队内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有效存储,最终实现知识沉淀的目的,成为企业最终的知识存量。

  3.全范围管理维度

  PMBOK?将项目业务分为九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包括项目的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以及风险管理。随着项目的规模与复杂程度,项目的知识管理难度也愈发增加,因此将项目知识分解成最小单元在项目管理的各个知识领域中集成,能够有效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以及并降低再次获取的难度。

  知识管理的活动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又跨越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知识领域,项目组织的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形成项目建设的全部知识资源并争取最大限度的知识共享与创新。针对项目驱动型企业,在单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工作量,并会增加项目管理与沟通的成本,但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考虑,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有利于降低项目知识的转化与集成成本,为新项目的知识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在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为项目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变更成本。因此,将知识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以WBS的形式进行分解,对应WBS的每一个工作包,为知识的传递与沉淀提供载体,从而从最小单元开始进行知识集成,从而避免后续工程项目遇到类似错误或者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响应、解决,并减少因项目设计、采购过程、施工经验等过程中遇到错误或者变更。

  四、结论

  知识传递与知识沉淀是构建项目驱动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能力之一,知识传递的过程主要在项目生命周期内进行,而知识沉淀的过程则包括了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知识集成和项目间的知识集成,知识沉淀的过程就是项目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取得所需的知识,并加以吸收、存储和集成的过程。通过互动学习、合作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提高知识扩散的速度和效率。知识沉淀可以有效的促进项目驱动型企业知识和技能在项目组织中积累与更新,可有效提高项目组织整合知识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的能动学习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芬.实施大规模定制中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02,(3):39-41.
  [2] 祁红梅.核心能力障碍及基于动态知识的企业创新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5):31-34.
  [3] 焦军毅.项目驱动型企业核心能力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3):243-245.
  [4] 高怀英,张胜利.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知识集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2):82-83.
  [5] 徐金发.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J].科研管理,2003,(3):54-60.
  [6] 许芳,徐国虎.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分析[J].情报科学,2003,(5):548-551.
  [7] 韩吉韬,赵涛.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动态模型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1):60-63.
  [8] 顾新.知识流动、知识链与知识链管理[J].软科学,2006,(2):10-12.
  [9]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J].中国软科学,2001,(11):104-107.
  [10] 朱方伟,刘轩政,孙秀霞.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集成研究[J].管理学报,2012,(12):1819-18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