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图书馆书目服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1 共4455字
摘要

  1图书馆书目服务的存在问题

  当前图书馆书目服务是将本馆印刷型书刊、随书光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书目和馆藏信息,以自编或联合编目的方式编制机读目录(MARC)并建立自己的书目数据库,通过联机公共检索系统(OPAC)为读者开展书目服务。馆藏资源的书目数据是OPAC服务的基础,OPAC向读者展示的检索结果是基于MARC字段的书目数据;OPAC信息检索服务是馆藏资源书目服务的直接体现,OPAC为读者提供了通向馆藏资源的访问入口,引导读者找到所需文献,帮助读者获得理想的检索结果。因此,图书馆书目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书目数据组织方式和检索系统功能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将从现行书目数据的组织方式与检索系统功能设计存在缺陷来分析当前书目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MARC著录字段多,检索字段效率低

  MARC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建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书目数据描述格式。它在定义各字段时能够照顾到文献的形式特征、内容特征以及检索等方面的需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字段数量多、著录详尽、可检索字段多[1],例如CNMARC包含10大著录模块,常用著录字段超过50个[2],检索点字段有10多个(如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出版社、索书号、ISSN/ISBN、订购号、丛书名、题名拼音、责任者拼音等)。但据统计,读者进行检索时使用的检索字段主要集中在题名(占86.21%)、作者(占60.92%)、关键词(占54.02%)和出版社(占18.39)上。这一数据说明读者很少会通过其他字段获取书目数据,其他字段的利用率低[3].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书店---亚马逊书店在设置图书的高级检索项时,主要以书名、作者、主题、出版社、ISBN号为检索项,这不仅为读者节约了选择检索项的浏览时间,而且更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

  1.2MARC数据资源描述和揭示深度不够

  MARC数据资源描述和揭示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MARC著录内容侧重对文献形式特征的描述,内容描述深度不够。即使著录项目中有文献摘要、主题词,但都只是简单描述,内容单薄,信息价值含量低[4];(2)传统的分类编目体系采用一条书目记录对应一个文献整体,即以文献为基本单位进行粗粒度的数据描述,而不是以文献中包含的各种知识点如作者、刊物、出版社、分类号、主题词等进行细粒度描述;(3)当前MARC数据是以静态的文本文件格式存储在分散孤立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形成一个个封闭的信息孤岛,无法提供外部相关资源的搜索和链接功能。例如,在查找某一题名的资源时,读者对其中某一资源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此资源作者的其他作品,只能将该作者姓名输入检索框中进行新的检索,而不是通过作者姓名链接到该作者的其他作品[5].MARC数据对文献资源的描述和揭示程度不够,使读者在检索文献时不能深入了解文献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源,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信息。

  1.3OPAC检索功能缺乏人性化

  目前,与网络搜索引擎相比,OPAC的检索功能不尽人意。在检索方式上,OPAC的浏览与导航功能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浏览类目设置单一,大多是依据中图法22个类目进行浏览;浏览结果缺少排序功能,就如读者到书架找书,发现图书乱架现象一样;另外,简单检索方式下,不管是以作者、题名,还是出版日期为检索项获得的检索结果统统采用升/降序的排序方式,这样处理不太合理,有待改进。检索策略上,缺少符合读者思维习惯的关键词检索、自然语言检索以及检索词的自动校正或提醒功能;检索结果上,对书目信息都只单一结构显示,缺乏书目信息与相关主题资源层次关系的聚类呈现。另外,由于书目数据组织无法实现外部相关资源的搜索和链接,致使建立在MARC数据之上的OPAC提供的检索结果不仅利用率低,而且缺乏关联揭示和聚合呈现的功能。

  1.4OPAC检索界面与读者的互动性差

  目前读者一般只能接受由图书馆单方面提供的MARC描述的书目信息,虽然每条MARC记录提供的题名、ISBN、作品语种、出版发行、载体形态、主题、分类号、馆藏地等信息能够准确、全面、客观地描述文献资源的物理特性,但没有考虑读者在查询图书时还需要了解或分享其他读者对某种图书的看法和评价。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书目服务改进策略

  2.1改进书目数据组织方式,整合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

  目前,读者都希望通过一站式检索获取资源,迫切要求改进书目数据组织方式,优化书目数据结构,实现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的互联。关联数据要求采用RDF数据模型组织资源,统一使用URI标识事物,使用HTTPURI访问标识,尽可能提供关联的URI,为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字资源整合提供新方法、新途径。采用关联数据技术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互联,使得图书馆实体馆藏突破封闭的信息环境,克服与外部网络沟通的障碍,让读者可以对数字资源进行跨库、跨平台检索。让读者在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图书时可以和实体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链接,以方便其图书借阅;或者将网络搜索引擎的外部资源整合到图书馆OPAC服务中,使读者在搜索本馆纸质图书的同时可以查看网络相关图书信息,如图书封面、简介、评论等。这样将馆内资源和馆外资源等多数据源的信息进行融合并进行直观揭示,能有效减轻读者信息检索的负担,拓宽图书馆书目服务,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2.2加强文献资源内容特征的揭示力度

  首先,尽可能详细地揭示文献内容信息。当前发展迅速、运营良好的当当网、亚马逊网络书店都通过向读者提供图书目录、摘要,试读部分内容等,尽可能详细地介绍文献内容信息。对此,OPAC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全面、深刻地揭示文献的内容信息。其次,要鼓励读者参与书目建设。Web2.0技术在OPAC中的应用,是当前读者参与OPAC建设的主要模式。

  图书馆进行书目建设时要积极采用标签、评论、评级技术,允许读者对永久目录添加注释、评论、推荐和打分等条目。这些由读者产生的信息既能丰富馆藏书目数据的信息,又能够帮助其他读者在检索资源时做出准确评判,进行快速选择。这样做也能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吸引力。

  2.3加强OPAC的检索功能,增强读者无缝式检索体验

  首先,要改善OPAC浏览检索的类目设置和排序机制。浏览是一种自然有效的信息查寻方法,操作简单,读者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检索技巧。引导目标不明确的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图书,必须重视浏览检索功能的有效发挥。浏览检索类目的设置要多样化,如主题、学科分类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检索习惯。对于检索结果的排序机制,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检索项获得的检索结果采取不同的排序方式,方可对检索结果实现科学的排序显示。其次,要增加自动更正检索词功能。对读者错误或可疑的检索要给予提示,帮助其对检索词进行扩展检索、拼写校验,对拼写错误要进行提示或帮助其修改,以帮助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最后,在支持个性化检索方面,允许读者设定自己默认的检索界面和自己喜欢的背景颜色;允许读者在查看书目时添加、显示、清除和输出注记等;允许读者保存和清除检索词和检索结果,以便将来自动重复利用;增加RSS推送功能,以确定读者的需求和借阅历史进行内容推送;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为读者提供在线帮助[6].

  2.4提供检索结果的聚类呈现

  聚类是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文献[4]提出了依据检索字段、读者基本信息与借阅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将书目数据进行聚类,以便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馆藏资源,使OPAC系统的检索结果更清晰、易筛选,读者获取资源过程更加流畅;基于FRBR(书目记录功能需求)化的结果显示是以作品和载体表现类聚,按照作品内容的相关度排序,以树形结构显示,使读者一目了然。国外有些图书馆利用主题词聚类显示相关书目信息。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于实践,检索结果的聚类呈现将有助于解决OPAC以往对书目记录之间关联性揭示薄弱、结构扁平单调的问题,为读者在不同层次的检索过程中,提供更完善、更精确的检索服务。

  3图书馆创新书目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新技术在我国图书馆书目服务的应用尚处于理念推广和应用探索阶段,实践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使图书馆书目服务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3.1转变馆员观念,加强馆员的技术培训

  Web2.0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馆员不仅需要从观念上认可它、适应它,而且需要具备相应技能以确保新技术的顺利实施。馆员需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适应Web2.0的新理念---人人参与、创新和分享,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馆员Web2.0技术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的服务方式。

  3.2恰当运用Web2.0技术
  
  Web2.0技术能够有效弥补当前书目服务的不足,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标签,作为一种显示方式它能够使读者灵活地为资源分类,增加读者从OPAC中获得的信息量,但标签的非受控激增会给读者带来极大困扰;在OPAC上接受读者对图书添加评论、评级、打分等,可为其他读者判别图书价值提供参考依据,但如果一些个性鲜明、看法极端的信息被大势宣扬,势必会有悖于图书馆服务的公正性原则[7].因此,图书馆一定要恰当运用Web2.0技术,发挥其优势,避免其不足,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潜在问题。

  3.3做好创新服务项目的宣传工作

  在任何一项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推广应用阶段,都要全方位地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读者的知晓度。不管基于新技术的书目服务多好、多方便,如果没有读者使用,最终还是会被闲置起来。因此,一定要从内容和形式上做好宣传工作。内容上应对新服务项目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宣传[8],形式上要注意宣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以吸引更多读者积极参与利用相关服务[9].

  3.4跟踪技术发展,为创新书目服务打好基础

  关联数据以其完整的系统结构和简便的发布方式受到各行各业的推崇,并在图书馆应用中取得了不少很有前景的成果。近年来,图书馆应用关联数据的领域越来越多,为整合分布异构数据源做好前期准备。但有关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关联数据知识发现和智能检索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如随着关联数据网络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有效解决关联数据链接的加入、删除、更改等维护问题;如何改进浏览器及搜索引擎的功能及友好性问题;数据获取过程中涉及到的隐私侵权问题等,都将为关联数据的应用带来挑战[10].因此,要想达到普及应用的目标,必须跟踪相关技术发展,积极主动利用新技术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总之,当今网络搜索引擎以其越来越强大的检索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图书馆面临着读者越来越少的尴尬处境。图书馆不能坐等读者来适应自己的现状,而应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以采用新技术为契机,不断改进馆藏资源组织模式,完善OPAC系统的检索功能,创新书目服务内容,全面做好实施环节中的各项工作,使书目服务更加多样化、人性化、智能化,以此来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中文机读目录格式(CNMARC)浅说[EB/OL].[2015-05-20].
  [2]常娥。图书馆书目数据组织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12):14-19.
  [3]邱均平,周毅。聚类视角下OPAC资源揭示与推送服务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4(2):17-24.
  [4]邢明。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揭示功能对数字图书馆OPAC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1):23-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