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数字阅读系统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25 共3581字
摘要

  所谓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阅读对象及阅读方式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将文本、图像、声音等通过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或具备相近功能的设备在联网或脱机状态下呈现、读取的阅读方式。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的广泛应用,人民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众说周知,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师生通过阅读数字文献对相关的课题展开学习和研究,数字资源也成为学校图书馆用以服务读者的重要文献形式,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学者的一些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用于采购数字资源的经费已超过总经费的三分之一。这也表明了数字阅读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的新要求和新变化。那么,中职图书馆如何发展数字图书,合理的安排数字图书与传统纸质图书的配置比例,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会有它的优点同时也会存在它的缺陷,数字图书与传统纸质图书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

  一、首先,它们在传播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 传播的人性化

  从传播的人性化特性看,纸质图书具有的优势主要有:1) 接受的自由性,易引起心灵的愉悦感:不用操作设备,和电子图书方式相比,让人在一种更加自由的接受状态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心灵愉悦;2) 载体的独立性,便于阅读;3) 直接的可感性,给人以亲切感;4) 纸本阅读是一种线性文字阅读,线性特征可以使人们获得理性思维的训练。

  目前,电子图书还不能完全替代纸质图书的人性化传播特性,但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人性化传播特性。首先,电子图书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单向性,实现了出版者、读者和作者等多方互动。其次,它们一般还具有方便携带、存储量大和方便检索等优点。

  这些特性使知识获取的某些方面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性化。此外,新型传播载体的易读性强。目前,网络和手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新的话语系统,用简单的字、词、字母或符号来传递内容,用图片来代替文字,以直观的形式传递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接受和理解更快、更省力。

  (二) 传播的时空范围方面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与变化的信息即构成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传播。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有史以来人类便在追寻征服空间距离,加快信息传播速度的方法与途径。而传播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尽可能清晰、准确和快速地传播。在网络传播时代,人们在现代传播科技的帮助下,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梦想。网络传播的特点是基于其TCP/IP 协议及各类强大的功能实现的。

  书籍的发展体现了在时间功能和空间功能上的融合趋势。但是,由于纸质图书需要一系列的编辑、出版和印刷过程,有载体的限制,因此,在出版和发行上仍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局限性。直到今天的网络传播技术才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基于网络传播的电子图书实现了即时传播。

  (三) 传播的传受关系方面

  一直到印刷书籍为止,书籍承载的传播活动是一种单向的传播过程。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传播权力与权利的不平等,传播者决定传播内容,而受传者多数情况下是被置于单纯地被动接受内容的地位。

  电子图书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都处于信息传播的显要位置上。传播过程中,结构的内在联系发生了改变,各个环节的互动关系增强了。电子图书的互动关系表现在:出版者能够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直接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图书信息;读者能够对图书的信息迅速做出反馈,发表意见;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在电脑或阅读设备上搜索电子图书的资料并进行阅读,电脑和阅读设备的人性化的界面、对话框、提示语式的交流形成了人机互动。由于电子图书传递的交互性,出版者与读者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机会,读者还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图书的出版传播过程,处于比较主动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权的潜在平等。

  (四) 传播的内容特征方面

  纸质图书事物的记录、描绘和传播呈平面化,这种平面式的载体受到纸张等单位面积的限制,传播出来的内容只能是割裂的,而且人们不得不通过占有大量空间来储存知识,建立藏书楼、图书馆,用一本本书的堆积连接起自己的知识链。这种信息的表现形式只是单一的文字符号。

  而电子图书的内容特征是超文本、立体化和多媒体化的。

  1) 信息的丰富性和超文本、立体化。电子图书阅读设备一般具有超大容量的存贮空间,小小的设备就是一个"图书馆"了,并可随时上网更新内容,对于单本的电子图书来说,其容量也是没有限制的。电子图书还打破了纸质图书内容的线性顺序,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立体信息,并可通过超链接与各种知识和信息联系,使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查询,可即刻看到相关条目的详细内容。

  2) 信息表现形式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由文字、声音、图像等单一形式变为多媒体传播形式。电子图书信息传播作为一种多媒体传播,图、文、声、像、动画俱全,给读者以视、听、读全方位的多维信息和立体感,远远超过了纸质图书中以纯文本为主的单一方式。

  (五) 传播的载体依赖方面

  纸质图书载体独立,便于阅读和收藏。电子传播媒介都需要特定的辅助载体设备,远不如纸质图书独立、轻松、方便。电子传播介质的这种辅助载体也不利于人们收藏。

  虽然电子图书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设备具有方便携带、存储量大和方便检索等优点,但是也具有需要通过显示器才能进行阅读的缺点。终端阅读设备是实现电子图书阅读的必备条件,在相同的阅读时间里,显示屏造成读者视觉疲劳的程度往往要高于纸张。

  二、纸质图书目前仍具备的特有优势

  作为信息的载体,电子阅读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它的廉价、便携和迅捷是传统纸质读物无法跨越的沟壑。如今,印刷和纸张成本高昂,而且纸张的来源和消费后处理都不环保。所以有人预言在移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未来,依托于移动互联终端的电子阅读,必将代替纸质读物成为最通行的文字载体。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纸质读物有五个特性是电子阅读不能取代的,这也是在电子阅读应用开发者必须要克服的五个问题。

  (一) 纸质图书阅读的自由、随意性

  对于大多数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翻阅纸质读物是一个很随意的过程。手拿一本书或杂志,我们可以很快翻到感兴趣的篇章并反复翻阅。

  但是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的阅读器上,我们就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电子阅读的"直接跳转"并不能代替纸质书的翻阅体验。想象一下,一位想查看书中细节的用户,由于不知道页码,所以只能在显示屏上一页一页地滑……这是多么悲剧的一件事啊!

  (二) 可在纸质图书上做标记和注释

  很多人读书时习惯动笔做笔记与标注,但这个习惯在电子阅读时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在电子阅读器上做标记与注释实在很不方便。因此目前软件开发商业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三) 纸质图书更精于排版

  现在大部分阅读软件的排版方式属于"自行编辑".用户需要自行安排文字的颜色、疏密等等,而且这些电子文档中基本没有配图。

  而纸质书则不同,有专门的编辑来设计封面、编辑插图、调整页面颜色、调整文字的字体、大小与疏密等。

  所以,从版式设计的角度看,电子阅读的舒适度远不如传统纸质阅读。

  (四) 纸质图书更有利于读者的专注

  阅读是一个私密度较高的活动,它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不能有太多的干扰。而电子设备却容易带来干扰。例如,笔者用iPad读书时,很容易想去点击别的应用程序,或者查看其他相关信息。这些琐事时常让阅读中断。读者很难静下心去看一些有深度或需要专注思考的书籍。

  从这一点看,电子阅读那庞杂的信息量其实并不能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反而会降低的读者专注度。这一点也很大程度地局限了目前电子阅读器中的内容---人们只通过电子阅读来看碎片化的、娱乐性的、即时性的信息。

  (五) 纸质图书更适合学习和研究

  正是前文所述的几种形式上的问题,导致了目前电子阅读在内容上的"快餐"化。虽然有人会在电子阅读器上看名着,但这部分读者远少于网络小说的拥趸。笔者认为,纸质图书与电子阅读在内容上的差别如下:

  纸质读物有深度,电子阅读较快速;纸质读物多经典,电子阅读多新奇;纸质读物多完整,电子阅读多碎片。

  我们必须认识到,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电子阅读只能传递信息,却无法传承知识,而这才是纸质图书最重要的功能。

  对于读者来说,完整、深入、客观、真实的内容是其永恒的需求,也是一个学校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要坚持的标准。电子阅读想完全代替纸质读物满足这部分需求,还尚需时日。因此当前,校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应共同存在,让其发挥各自特有的优势,更充分的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敏。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数字阅读带来的挑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
  [2] 王万起,那世平,赵培云。基于阅读方式变迁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措施探讨[J].现代情报,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