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慕课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14 共5593字
摘要

  1 慕课简介

  1. 1 慕课的概念和起源

  慕课 ( MOOC) 是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缩写,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 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戴夫 · 科米尔 ( D. Cormier) 和布赖恩 · 亚历山大( B. Alexander) 于 2008 年针对曼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门名为 "连接主义与连接性知识" (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即 CCK08) 课程提出的。该门课程不仅该校的在校生可以学习并获取学分,同时也向全世界免费开放。据统计截止到 2012 年至少有 2300 位学生注册参与了该课程的学习[1].

  2011 年由斯坦福大学开设的 "机器学习" 和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分别吸引了超过 10 万和 16 万人报名。这两门课程奠定了 MOOC 模式的基础,并直接导致产生了两大 MOOC 平台 Coursera 和 Udacity.紧接着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合作组建了 edX 平台。2012 年三大 MOOC平台推出了近百门课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标志着 MOOC 热开始席卷全球。因此 2012 年也被 《纽约时报》称为 "MOOC 元年".

  国内的高等教育也加入了 MOOC 浪潮中。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纷纷加盟了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等加盟了Coursera.清华大学于 2013 年 10 月正式推出全球首个中文 MOOC 平台--- "学堂在线".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积极参与 MOOC 平台和课程的建设,未来会有更多的优质课程被推介给全球 MOOC 学习者。

  1. 2 MOOC 的特点

  1) 大规模。MOOC 的首字母 "M" 代表 Massive ( 大规模) ,是指一门 MOOC 课程所参与的学生规模巨大,多到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远远超过传统课堂教学所容纳的学生数量。截至 2014 年 7 月,Coursera 注册用户超过800 万,平台上聚集了来自 110 所大学的 726 门课程[2].

  2) 开放性。MOOC 的第二个字母 "O" 代表 Open( 开放) ,这种开放是面对全球互联网的开放,没有选课人数和学生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能自由地选择任何MOOC 课程学习,而且学习过程几乎全部免费。

  3) 灵活性。一门 MOOC 课程主要是由授课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点的一系列短小精悍的视频片段组成,通常时长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持续 4 ~16 周。学生注册后就可以随时观看。这种区别于传统实体课堂教学的碎片化结构更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有别于同样通过互联网络实现的 "远程教育"和 "网络公开课"等模式,MOOC 不仅仅只是上传课程资料,还设置了课间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在线讨论、学生互评作业甚至课间游戏和社交网站等师生互动环节。丰富多彩的形式更加吸引学生积极深入地学习。

  2 MOOC 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影响

  2. 1 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 1974 年提出的。概括起来就是 "信息素养就是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3].

  国内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由图书馆完成的,这与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是分不开的。

  目前各大高校主要通过 3 种方式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第一种是由图书馆单独开设相关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讲授图书馆的各种检索工具、参考工具书及相关数据库检索。这类课程一般都属于非专业性的通识教育课。第二种是开展用户讲座,一般是关于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新生入馆教育和各种专题系列讲座活动。前两种方式都是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近年来更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探索以第三种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即与院系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学科课程中,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过程中解决面临的信息获取的问题,以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它要求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紧密合作,根据实际需要介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或根据课程内容整合需要使用的信息资源和工具; 或有针对性地讲授课程所需的信息资源分布及信息获取技能等内容; 或参与对学生作业的评审等。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当属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 2008 年提出的 IC2创新学科服务模式。学科馆员曾尝试在媒体与设计学院的 "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和 "英文报刊导读"两门课中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分别采取了全程跟踪学科课程教学,适时安排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和一次性集中讲授课程涉及的信息资源、信息技能,并集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需求这两种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4].

  2. 2 MOOC 时代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MOOC 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加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势必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由于 MOOC 采取的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改革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一直游离于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规范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课程教师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等原因造成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只是作为获取学分的捷径,积极性不高。MOOC 环境下所有的学生都是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的是仰慕名师,有的是为了获取证书,而有的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全自由选择的模式决定了落后、呆板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将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各类学科课程都在 MOOC 平台上百花齐放的今天,已经被边缘化的信息素养课程如果不主动改革教学手段和内容,注定将会被淘汰。

  2)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要求。限于目前国内的学术交流体系以及校园网范围的限制,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多侧重于介绍本校馆藏资源的利用与评价,国内极少有高校图书馆将开放获取资源整体纳入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集合中。这与 MOOC 所倡导的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相互冲突的。而且由于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在MOOC 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知识发现和内容制造者,从而产生了大量非传统形式的信息产品包括搜索引擎、Wiki、游戏、微信、微博、博客和网络社区等。多元化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所涉及的数据库和检索工具的范围。图书馆应当重新组织与管理这些信息内容,并为MOOC 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分类指导。同时海量教育资源的存在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如何合法利用这些公开获取的资源在 MOOC 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国外有专家指出,MOOC 带来了对知识产权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以及数字公民的关注,而这些都是信息素养的要素[5].现在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保障知识产权,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资源。

  3) 信息素养教育全球化和泛在化的要求。MOOC 为提高大规模学习群体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机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国籍、语言和文化以及不同教育经历的学生,全球化的 MOOC 环境要求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范围不应再局限于校内、省内甚至国内。如何满足来源复杂、背景差异巨大的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既要达到普及大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是信息素养教育全球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MOOC 强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高度自主性的学习。由于互联网络和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可利用任意零碎时间学习课程,随时可能面临着获取信息资源的困难。面对规模巨大的学习参与者,专业授课教师尚且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图书馆更要考虑如何提供泛在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提升。

  4) 深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方向。它的理念是通过学科馆员和教师的合作,将对学生的信息素质的培养渗透进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然而由于 MOOC 平台目前自身存在着一些设计缺陷,如过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弱化教师反馈和干预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依赖计算机和同行互评为主,从而导致人文学科课程质量无法保证等原因,图书馆员看起来似乎难以融入 MOOC 课程中,因而在美国图书馆界有观点认为 MOOC 环境下的图书馆前景黯淡,没有人需要我们[6].这种观点虽然过于悲观,却也反映出在 MOOC 课程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需要图书馆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以知识点为核心而被碎片化拆分的MOOC 课程,图书馆员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内容相应地拆解,进而逻辑重组; 如何在课程开始之前辅助授课教师设计与组织课程内容; 如何在课程中明确大规模虚拟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 如何整合和揭示教学资源,运用多种互动手段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如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等。

  3 应对 MOOC 挑战,创新信息素养教育

  MOOC 诞生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中。海量知识充斥着互联网,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比以往任何时候依赖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技能去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

  1) 创建信息素养 MOOC 课程。借鉴信息素养课程的网络教学已开展较长时间而积累的经验,有实力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在适当时机尝试开设图书馆的信息素养 MOOC课程。图书馆员 MOOC 课程的创建不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授信息素养技能,也能更为熟悉 MOOC 教学流程,为提供其他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服务奠定基础[7].

  然而信息素养 MOOC 课程的创建并非一蹴而就。

  MOOC 课程面向全球互联网开放,只有最优质的课程资源才能适应竞争。课程制作并非以一人之力能够完成。图书馆员要组成教学团队,尝试与学校其他部门甚至和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展开合作,挖掘信息素养典型案例; 融入知识管理理念,将知识点模块化并关联起来; 设计重视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面向终身学习的课程内容。国内已有高校对此进行了实践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汤森路透公司和网易云课堂合作,开设了名为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的 MOOC 课程,选课人数超过万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 整合教学资源,做信息资源的引导者。MOOC 正在不断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的突出地位,而高校图书馆恰巧是汇聚教学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的中心。促进资源向师生流动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事情。MOOC 背景下产生的大量来源复杂、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需要图书馆员通过多渠道的收集和整理,围绕课程主题进行重组、分类和标引,根据需要推荐给师生。对于那些正在参与课程的学生,图书馆的角色应更像是一个信息向导,而不是信息提供者[8].图书馆员应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发现、获取、评价及有效利用和管理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建立学科资源导航,利用开放获取提供更多的资源访问途径,基于 LibGuides 平台创建课程资源导引等。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MOOC 本身就是一种出版模式和信息资源[9].在商业性 MOOC 资源成熟以后,图书馆同样可以将其整合在教学资源中。

  3) 广泛运用社交媒体,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手段。MOOC 注重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交流与分享行为。在MOOC 平台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论坛、博客、Face-book、Twitter、视频会议、YouTube 和 Wiki 等工具讨论问题和分享学习体验。这种全方位的交流模式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和形式,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兴趣。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用社交媒体较少,较多的是利用微博、微信和博客等工具宣传图书馆服务。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图书馆员应尽可能地广泛运用多种社交媒体工具,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求与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进度适时指导学生获取所需资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有人都能加入到社交媒体中分享和创造信息,大量真假掺杂、良莠不齐的内容往往使人很难分辨真伪。这时就需要图书馆员及时介入,引导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筛选、比较和评价所需信息,提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挖掘 MOOC 平台数据,全面分析和掌握用户行为。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期望能明确并掌握用户的信息行为,为评估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推动学科服务的深入发展。然而采用以往的技术对于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难获得详细的数据支持。

  如今依托 MOOC 平台就有机会去收集用户在资源使用方面的基础数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 MOOC 平台对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分析。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工具,图书馆员可以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信息需求,指导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其信息素养和相关技能的提高;研究其中的规律,开展相应的教育案例研究。

  5) 全程跟踪参与 MOOC 课程,在 MOOC 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和学生在利用 MOOC 时会面临各种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的问题,图书馆员应积极参与 MOOC 学科课程,将信息素养教育全程嵌入 MOOC 教学过程中。

  在课程开始之前为授课教师组织和管理课程资源,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在课程中加入 MOOC 课程的在线讨论,设置图书馆讨论区,发布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的的相关资源检索技巧和学习指南等信息,甚至组织以信息素养技能培养为主题的系列研讨,指导学生探究与自身学科课程或专业相关的学术发展方向。还可以与专业授课教师合作,在MOOC 课程中嵌入插件模块,利用多种工具和途径构建趣味化的专业学习情境,例如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学习问题;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枯燥的信息素养基础理论知识; 以视频的方式演示专业信息资源获取方法等。在课程结束后图书馆员通过评估作业和测验等方式检测信息素养教育效果,同时将结果运用于新的学习阶段。

  4 结束语

  MOOC 因倡导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的理念而获得全世界的热捧,短短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 《NMC 地平线报告: 2013 高等教育版》认为MOOC 对于未来在线学习已经产生了显着的影响[10].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MOOC 必将对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和严峻挑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基地,应以 MOOC 为契机,运用新思维、新技术不断开拓和创新,努力提高馆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