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高职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常用模式和保障体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0 共3711字
论文摘要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国家对全民阅读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当地社会发展,更加完善地满足读者的要求,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阅读路径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特别是数字图书资源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路径和方式。为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如何完成自身图书资源重新配置和建设,增强阅读的吸引力,强化图书工作中的个性化服务是提升图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从1999年开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进行了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第十次调查显示:近年来图书阅读率稳步上升,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报纸阅读率为58.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电子书阅读量2.35本,比2011年增加了0.93本,增幅达到65.5%。特别是作为年轻人,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已成为两大主要的阅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也面临着由传统到数字的转型。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海量的信息网络资源、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以及相对稳定的读者,这为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但目前由于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为此,加强、引导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合理运用,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数字时代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量大、占用空间小、更新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点,深受用户喜爱。数字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来进行分类。其中,从数据的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数据库、电子期刊、网页、多媒体等资源类型。但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进行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让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这是对图书馆员服务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存价值的有效体现。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丰富的馆藏资源是个性化服务的保障,稳定的用户群是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即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用户群也相对稳定,主要为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使得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往往对象不同,采取服务的个性化方式也会不同。针对学院重点专业、重点科研团队的教师展开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专业领域内为他们提供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信息服务,可能专业性强的数据库就更适合他们的需要;而针对学生主要是满足他们的学业需要的信息资源,其次是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的信息,那么可以通过上检索课来普及用户利用书刊和网络信息资料的能力。这样针对不同用户群进行分析,并建立用户信息库,然后根据馆藏资源来进行个性化服务,可以大大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

  (三)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主流模式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如何使高校的图书信息服务实现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化,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是必由之路。个性化服务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主流模式。在数字时代,图书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将由过去的被动检索转向主动传送,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段、阅读量等个人信息都要成为信息传送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获取和分析,根据“用户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原则,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高效传送。例如,一个教师研究方向是“农药”,一旦我们的信息资源里进入了与“农药”相关的信息资源,就会第一时间传送到这位老师的登录界面中去。这将是数字时代个性化服务的标杆,它将完全改变传统信息服务的理念,必将成为以后信息服务的主流模式。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常用模式

  个性化服务就是在根据读者的个性习惯、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以及行为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最终为其提供具有特定内容和功能的服务,使读者能简便、轻松、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都迈出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第一步,基本实现了个性化服务的初级阶段。如,在学院网站上建有图书馆服务平台,在学院局域网内可以查看馆藏资源及自助服务,电子资源的免费下载等。有的网站还提供参考咨询、定题跟踪等个性化服务。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深层次个性化信息服务,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个性化推送服务推送服务是指主动为“信息找人”,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需求,通过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和互联网检索到符合用户要求的文献信息,然后依靠推送软件以QQ、邮件、短信等联系方式,发送到用户指定的服务终端,也可以发送到图书馆网页上找需求者,从而帮助用户高效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由于这种方式具有及时主动性、需求针对性和便捷高效性而被信息服务单位广泛采用。

  (二)个性化定题服务定题服务主要用于科研课题的个性化服务,根据科研用户研究的课题和提出的主题词,由信息服务馆员利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和数字资源,编制出检索方案,适时对该研究课题进行筛选、整理,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用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及时追踪用户研究课题的新进展,并在课题进展的不同时期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为用户顺利完成课题任务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三)建立个性化服务系统MyLibrary以南昌大学图书馆为例,MyLibrary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方便快捷、个性化地收集数字资源的一个门户。通常由用户从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全部数字资源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组织在MyLibrary中,之后访问MyLibrary,读者将获取与此相关的最新内容。此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允许用户选择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自己进行资源的组织以减少信息超载。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保障体系

  (一)设置专门的个性化服务机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的更深层次的服务,是需要耗时费力的事情,所以得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承接这项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平台,使得有这方面需要的用户有“门”可找。有不少院校成立有参考咨询部或者信息服务部,并在图书馆主页设置虚拟服务平台,作为个性化服务的窗口,负责处理这类工作,不断规范个性化服务的流程,以保证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动态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必须保障个性化服务的交流渠道畅通,这就需要有一个获取用户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动态的信息采集系统,并在图书馆网页上进行链接,从而广泛收集准确、有效的用户信息,还可以通过QQ、发电子邮件等多种网络联系方式与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通过对用户信息的充分了解、分析来确定个性化服务的对象。

  (三)提高馆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水平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过硬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又要具有必备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同时还要具有对海量网络信息资源筛选、处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字处理功底。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个性服务的必要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讲,馆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质量。

  (四)结合学院实际建立特色数据库和专业导航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往往数字资源越来越多,用户在获取信息时反而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有效的、梳理出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可供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具体应根据学院开设的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特点为准。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与学科馆员联合开发智能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形成自身特色的数据库,从而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例如,可以针对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重点专业来建立特色数据库。也可以针对特色课程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比如:食用菌生产技术、老年护理、茶文化等特色数据库。还可以针对重点专业建立专业导航数据库,对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链接,便于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五)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档案由于受资源、人力及经费因素的影响,个性化服务不可能对每一位用户的需求有求必应,做到尽善尽美,这就需要从学院的教学、科研需求以及学生活动需要为首要服务对象,对有特别需求的个人兴趣、爱好类个性化服务作为次要服务对象,分清主次,尽量把工作做到更好。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数字信息的数量巨大、更新速度快;挑战在于信息越多,鉴别、获得有效信息的难度反而增大。因此,在数字时代,图书信息服务的重点不再是寻找、挖掘信息,而是筛选、过滤信息,有针对性地高效传送读者需要的有效信息便成了个性化服务追求的目标。这条路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网.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