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语言迁移的研究历史、成因及研究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2838字
摘要

  近年来,概念迁移理论日益成为国内外语言迁移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并已取得一定的发展。概念迁移理论不同于以往的语言迁移理论,它是从概念层面研究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Ogden 和 Richards 在其《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指出,一个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具体事物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以概念作为中介,当学习者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或多或少都会将对母语概念系统的理解向外语学习中迁移。本文拟通过对概念迁移理论的研究分析,旨在探讨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从而推动外语教学研究,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学习语言。

  一、语言迁移的研究历史

  二十世纪 5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引入了“母语影响”的概念,语言迁移理论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研究此理论的早期语言学家是Robert Lado.受 Lado 等学者的影响,对比分析假设理论逐渐形成,到了二十世纪 70年代,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和普遍语法的影响,学者们逐渐对对比分析假设产生了质疑,Selinker(1972)提出了中介语理论,90 年代以来迁移研究逐渐超越语言知识层面,开始探索其认知基础。一直以来,虽然有一些学者也曾经从概念层次探讨语言现象,但从这一视角出发的研究真正开始是以“概念迁移”术语的正式提出为标志。1998 年,宾夕法尼亚洲Temple 大学的 Pavlenko 在其论文中,首次使用了“概念迁移”(Conceptual transfer)这一术语,同年,美国 Ohio 大学语言学主任Scott H. Jarvis 出版了 Conceptual Transfer in the InterlingualLexicon 一书,“Conceptual Transfer”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研究语言迁移的专着中[7].2008 年,Jarvis 和 Pavlenko 合着的《语言与认知中的语际影响》一书对当前概念迁移研究的新动态进行了总结回顾与思考。他们认为每种迁移现象都可以从十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分别是语言使用的领域、方向性、认知层级、知识种类、意向性、模式、渠道、形式、表现和结果十个角度。就认知层级这一角度而言可以分为语言使用上的迁移、意义迁移和概念迁移。概念迁移则属于思维层面发生的迁移。目前,概念迁移研究备受关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者试图从概念层面分析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所产生的影响。

  二、语言迁移的原因分析

  Odlin(1989)在《语言迁移》一书中,总结以往语言现象的研究,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上,也体现在一些正面影响中。近二十年来语言迁移研究在国内也备受瞩目,在经历了对比分析假设时期、早期中介语假设时期的研究后,概念迁移理论为探究语言迁移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首先,Jarvis & Pavlenko 曾提出概念迁移的研究对象是“借助于语言的概念”,这种“借助于语言的概念”可分为词汇概念、语法概念及语篇概念。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过程中常受到概念组织模式差异的影响,产生语言迁移。比如,众所周知,在英汉写作中,英语语篇强调段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语篇的表达要开门见山,而汉语文章通常是形散神聚,在首段通常不直接点明主题。

  受这种差异的影响,当二语学习者独立完成目标语的语句输出时,会在大脑中依据母语概念组织模式对语句进行编码,初中级的学习者很难摆脱这种组织模式的影响,因此常常输出错误的语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出现中式英语错误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影响,比如,一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汉语表达“因为…所以…”的影响,在输出英语句子中常出现 be-cause…so…的句型,而英语本族语者则不使用这种句型。语言迁移的原因还与概念存储模式的差异有关。概念存储模式差异,主要表现为形成于一种语言文化中的概念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缺失和不同语言文化在范畴划分、内部成员关系上不一致等所引发的迁移。[12]

  因此学习者通常会延伸或缩小某些词句的概念范畴及用法意义而产生语义怪异等现象。比如,Jarvi(s2008)以俄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当受试者提出要求“想要一个纸杯喝水”时,常使用 cup 一词,而对于使用英语本族语的人来说,cup一词通常指用来饮茶或咖啡的带有手柄的杯子,受试者概念中的“用来盛水的纸质容器”仅属于 cup 一词的次要范畴。其次,语言迁移还受到 Pavlenko 提出的概念发展变化模式的影响。语言学习者的概念系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目前研究者们试图从动态角度深层次探讨语言迁移的现象。

  三、概念迁移研究的意义

  由于不同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也就意味着说不同语言的人受到不同概念系统的影响,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掌握该语言的概念系统,因此概念迁移研究对外语学习有重要意义。首先,概念迁移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从认知层面考察语言迁移现象,也就是说,概念迁移研究并不局限于探讨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对语法、词汇及语篇的迁移现象研究,而且还试图从认知、概念等更深层次探寻迁移现象。其次,以往对语言学习研究过度重视语言迁移中的规律总结,而概念迁移不仅重视在实际研究中的规律总结,而且该理论试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且提出了一个能预测双向迁移的语言迁移机制,而不是单纯的认为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之处即引起正迁移,不同之处即引起负迁移,给当下语言迁移研究带来新思路,促进对语言迁移机制的探讨。

  四、结束语

  本文以概念迁移为切入点,概括了当前语言迁移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语言迁移产生的原因。通过归纳分析不难看出当前语言迁移研究过度重视对词汇、语法、语篇的现象总结,相关研究主要对少数样本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比较有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立足构建心理学、神经学的某些研究手段和方法,从认知概念等更深层次出发,探寻更加广泛更有研究意义的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Jarvis, S & Pavlenko, A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and Cognition[M]. New York: Routledge,2008.

  [2]Jarvis, Scott. Conceptual Transfer in Interlingual Lexicon [M].Bloomton, IN: IULC Publications,1998.

  [3]Jarvis, Scott. Semantic and Conceptual transfer [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2000.

  [4]Kellerman, E.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Transfer to nowhere[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5]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in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6]蔡君梅。语言类型特征的可迁移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7]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8]姜孟。 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J]. 宁夏大学学报,2010(3)。

  [9]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1)。

  [10]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11]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2]徐庆利,蔡金婷,刘振前。语言迁移研究近 20 年的新发展:回顾与思考[J].外语学刊,2013(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