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及其量化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9 共4915字
论文摘要

  一、导论

  (一)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言者和听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具体地说,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次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如:在一个雨天,A问B“吃没吃饭”? B没有吃饭,但回答“天空很晴朗”。显然在这次会话中B对A没有采取合作的态度,违反了合作原则,他们间的会话注定会失败。

  Grice细分出体现合作交际的4条准则(Max-im), 9条次则(Submaxim),这些准则和次则分别为: 1、数量准则: (传递信息量的准则)。a.所说的话应当包含满足交流所需的信息(B的回答没有包含)。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过交流所需的信息(B的回答已经超过)。2、质量准则:努力使你说的话真实(传递信息性质的准则)。a.不要说你认为是虚假的话(B的回答为虚假的)。b.不要说你认为缺乏足够证据的话(B的回答没有证据)。3、关系准则:要有关联(B的回答没有关联)。4、方式准则:话语要清楚明白。a.避免晦涩(B的回答很晦涩,无法理解)。b.避免歧义。c.要简练。d.要有条理。以上四条准则中前三条是处理人们在交谈时“说什么”的问题,第四条是处理“怎么说”的问题。

  遵守所有这些准则,人们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最高的效率进行交际。

  (二)礼貌原则PP(Politeness Principle)及其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不当,甚至语言粗鲁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摩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是不少见的,这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2](P211)。对礼貌的本质与策略的研究的代表人物是Leech的礼貌原则[3]与Brown& Levinson的面子论。在人际交流中要做到言语礼貌,就必须遵循礼貌原则及其准则。礼貌原则是建立在“惠损论”基础上的,Leech把它细分为如下6条准则和12条次则:

  1、得体准则(TactMaxim): a.尽量使别人吃亏少。b.尽量使别人受益多。2、慷慨准则(GenerosityMaxim): a.尽量使自己受益少。b.使己吃亏多。3、赞誉准则(ApprobationMaxim): a.尽量少贬低别人。b.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ModestyMaxim): a.尽量少赞誉自己。b.尽量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Maxim): a.减少双方的分歧。b.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 a.减少双方的反感。b.增加双方的同情。

  第一与第二条准则涉及交际双方的利益分配情况,适用于指令类(Directives)和承诺类(Commis-sives)以言行事。第三和第四条准则侧重于对自身和交际对方的评价,适用于表情类(Expressives)和断言类(Assertives)以言行事。这四条准则具有两两成对的性质,在这些成对的准则中, Leech认为第一条准则比第二条准则对交际行为具有更大的强制性,第三条准则比第四条准则更具有支配力。第五与第六条准则侧重于自身对待他人的态度,适用于断言类以言行事[3](P133)。在这六条准则里,Leech又认为次则a比次则b重要,其原因就在于负面礼貌比正面礼貌更被人重视。

  二、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之间存在着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拿拔河来打个比方,合作原则是绳子的一端,那么礼貌原则则是绳子的另一端,如果合作原则占优势,即会话双方积极遵守合作原则,那么礼貌原则就只有占劣势,即会话双方只能消极遵守礼貌原则。反之亦然,如果合作原则占劣势,即会话双方消极遵守合作原则,那么礼貌原则就占优势,即会话双方就会积极遵守礼貌原则。

  可以看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离开了合作原则,拔河活动便开展不起来;同样的道理,离开了礼貌原则,拔河活动也开展不起来。因此只有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相互存在、相互依赖、相互配合,言语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同时,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遵守合作原则,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贬损礼貌原则;同样,在多大程度上遵守礼貌原则,也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违反合作原则。

  另外,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还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互补性可以用公式CP+PP=1表现出来。合作原则占的份额越大,礼貌原则占的份额就越小;反之,合作原则占的份额越小,礼貌原则占的份额就越大。

  例如:

  A: We.ll allmissBill andAgatha, won.twe?

  B: Wel,l we.ll allmissBil.l在对话中,为什么B只回答了A的问题的一半而去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呢?因为B是基于礼貌的角度出发,避免让第三方感到难堪。所以B的回答中礼貌占去了合作的部分份额。如果B这样回答:“Wel,l we.ll allmissBill andAgatha.”事实上也是如此的话,B的回答就完全出于合作的原则,没有礼貌参与的份额了。

  三、合作值CV(Cooperation Value)与礼貌值PV(PolitenessValue)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究竟应该合作到何种程度,礼貌到何种程度呢?

  本文提出了合作值与礼貌值两个概念。

  所谓合作值,是指人们言语交际中遵守合作原则中准则与次则的程度。如果遵守准则与次则的程度高,合作值就大;相反,如果遵守准则与次则的程度低,合作值就小。合作值分为完全合作、非常合作、合作、基本合作和不合作。如:

  A: How old are you?

  B1: I.m 3”.

  B2: I.m as old asmy age.

  B3: I.m nearly 3”.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B1的回答完全遵守了合作原则,他的合作值最大, B2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年龄,采取根本不合作的态度,因而合作值最小,B3采取了部分合作的立场,因而合作值居于中等。

  所谓礼貌值,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遵守礼貌原则中准则和次则的程度。如果遵守准则与次则的程度高,礼貌值就大;相反,如果遵守准则与次则的程度低,礼貌值就小。礼貌值也可分为完全礼貌、非常礼貌、礼貌、基本礼貌和不礼貌。如上例中B1的回答里礼貌值最小,B2的回答礼貌值最大, B3的回答里礼貌值居于中等。

  合作值与礼貌值在言语交际中是两个动态的变量,不同的会话语境对合作值和礼貌值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语境对合作值的要求高,有的语境对礼貌值的要求高。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下面的函数关系上:CV=f (PV)。

  四、会话质量

  会话是人们交流信息最经常、最快捷、最方便、最积极的方式,因此语用学家对会话原则、会话含义、会话结构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会话的主要功能或终极目标来看,它是为交流或传递信息服务的。信息交流涉及交流或传递的信息量(Information Quantity)的多少和信息质(InformationQuality)的优劣。信息量交流的多少需要视当时语境的需求而定,没有规约性;而信息质传递的优劣就需要会话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通常语用学家只关注会话内容、会话原则、会话结构等问题,而忽略了会话的根本目标,即会话质量的问题。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会话质量(ConversationalQuality)是衡量会话效果、会话效率和会话水平的关键因数。会话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会话双方对合作原则遵守的情况,会话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会话双方对礼貌原则运用的情况,而会话效率的高低体现了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综合运用程度。因此,会话质量实际上体现了会话双方在实际语境中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具体运用能力。前面已经阐述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以及合作值与礼貌值的相互关系,那么会话质量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两个函数来表示:Cq=f(CV,PV),CV=f(PV)。

  上面函数中, Cq表示ConversationalQuality; PV表示PolitenessValue; CV表示CooperationValue。

  了解了会话质量与合作值和礼貌值的关系后,下一步研究的是在实际言语交流中怎样有效提高会话质量的问题。前面讲到,会话质量实际上体现了会话双方在实际语境中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具体运用能力,即对合作值与礼貌值的具体把握。为了达到理想的会话质量,下面就不同人际语境中对合作值与礼貌值协调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等值策略(EqualValue Strategy)
  
  等值策略是指在会话中对合作值与礼貌值同等重视,即:牺牲等值的合作原则换取等值的礼貌原则,这是会话质量中说话水平高的体现。如Leech提出礼貌原则时举了下面的例子:

  P: Someone.s eaten the icing of the cake.

  C: Itwasn.tme.父母只说有人吃了蛋糕上的糖霜,而不直接责备小孩,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其动机是为了礼貌,维护小孩的自尊。又如:

  A: Geoffhas justborrowed your car.

  B: Wel,l I likeTHAT!

  B的回答违反了质量准则,说了不真实的反话,其真实含意是“我很讨厌借给他汽车”。B之所以不直接明说,同样是为了礼貌。

  (二)优值策略(Top-priorityValue Strategy)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顺利实现交际双方的共同目标,既要遵循合作原则,又要遵循礼貌原则。

  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就要权衡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熟轻熟重,即:在当时语境中,到底是合作原则占支配地位呢?还是礼貌原则占支配地位。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优值策略。优值策略包括两个策略,即:合作值优先策略和礼貌值优先策略。

  1.合作值优先策略

  合作值优先策略是指在实际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对交际对方的人际判断、交际语境判断以及会话目标的把握,把合作值作为优先考虑的因数,同时并不排除对礼貌值的考虑,只是为了部分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而把礼貌值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

  这和Brown&Levinson (1978)[4]提出的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相符。例如:

  I hope this isn.tgoing to bother you toomuch.

  Can you please passme the sal?t
  
  2.礼貌值优先策略

  礼貌值优先策略和Brown& Levinson提出的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相符,这一策略是通过给予听话人“面子”来减轻对听话人可能的面子损伤。礼貌值优先的策略,就是满足听话人积极面子的需求,使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成一致。说话人使用这一策略,通常是诉诸友谊或伙伴关系,采用“套近乎”的谈话方式。提出了15个积极礼貌策略,包括寻求一致,避免不和,假设有共同点,表示有伙伴关系,提高听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和夸张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4]。如:

  A: What is she, smal?lB: Yes, yes, she.s smal,l smallish, um, notre-ally smallbut certainly notvery big.

  (三)去值策略(RemovalValue Strategy)

  去值策略尽管看上去不是提高会话质量的策略,实际上它是提高会话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它包括去合作值和去礼貌值,所谓去合作值就是完全违反会话中的合作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不愿意合作;所谓去礼貌值就是完全不考虑会话中的礼貌原则,说话三言两语,直来直去。

  1.去合作值策略

  人们常常听到“无可奉告”、“不知道”等话语,这表明说话人根本就不愿意遵循合作原则,不论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不愿意接上话头。如很多革命先烈在面临敌人的严刑拷打时,都是采取了去合作值的原则,使会话效率提高。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如果你不愿意回答说话人提出的问题,或者对说话人提出的问题你一概不知时,你应当依据去合作值的原则,直截了当地终止会话。

  2.去礼貌值策略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在交际场合中人们应当遵循礼貌原则,但并不是人人、处处、时时都得遵循礼貌原则。在实际言语交际中,提出的负面子理论中的命令、威胁、警告等通常以去礼貌值的现象进行交流。如:在各项训练中训练者下命令时,不可能对受训者说“请你们立正好吗”等言语;在紧急抢险、辩论、争执等场合的话语行为也是遵循去礼貌值的原则。

  结论

  本文通过对言语交际行为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以及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准则与次则的回顾,在分析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在言语会话行为中相互交融、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值与礼貌值的概念,并对合作值与礼貌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言语会话中提高会话质量的三大策略,这些策略有利于提高会话双方的会话效果、会话效率和会话水平。

  参考文献:

  [1]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P. &Morgen,J.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Press. 1975: 305-31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Leech, G. Principles of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983.
  [4] Brown, P. & 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Usage: Po-litenessPhenomena. In E. N. Goody (ed. ).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56-289.
  [5]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