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应用中药直肠滴注式灌肠法治疗UC3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3 共1229字
论文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主要发生在肠道黏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的一种炎性病变。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UC常用的一种技术操作。目前传统保留灌肠法患者便意感强,药物保留时间短,疗效差。现将我科应用中药直肠滴注式灌肠法治疗UC30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科2013年1~11月住院治疗的60例UC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9~67岁,平均32岁;病程6月~7年;均经结肠镜确诊。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本科协定用方(苦参30g,薏苡仁30g,白头翁30g,乌梅20g,秦皮20g,木贼30g,青黛20g,扁豆30g,三七5g)。应用本院引进的韩国自动煎药机浓缩煎汁,一次性无菌袋装,每袋200ml,早晚9时左右,让患者解尽大便。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采用威高的一次性灌肠器,严格按照《基础护理学》保留灌肠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插入深度15~20cm);观察组采用直肠滴注式保留灌肠,具体操作:中药复温后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吸痰管(红色橡皮管),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20~25cm,插入深度20~25cm,速度10~20min滴注完毕。2组患者均保持左侧体位休息片刻后,取合适卧位。15d为一个疗效。
  
  观察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长短、中药药液是否外溢、患者满意程度、临床疗效。患者满意程度判断:灌肠插管时患者不紧张、无痛苦、无腹痛及便意感为满意;灌肠时紧张、感觉疼痛、便意感增强、深呼吸不能减轻为不满意。自拟疗效判断: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减轻为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
  
  2 结果
  
  2种保留灌肠法疗效比较见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中药直肠滴注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它主要有以下优点:治疗过程方便快捷,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负担,依从性良好。目前保留灌肠传统插入深度是15~20cm。
  
  根据人体解剖结构,人的直肠长度为12~15cm,乙状结肠为40~45cm。在插管深度为15~20cm的情况下,插管只能达到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药物会很快进入直肠并流出体外,但直肠没有吸收功能。本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直肠滴注式灌肠时采取插管深度增加至20~25cm,一次性吸痰管前端可达到乙状结肠中段,另外一次性吸痰管(红色橡皮管)管径细,管面光滑,可减少对直肠、肛门的刺激,使肠蠕动、药液流入直肠的速度减慢,患者不适感消失或者减轻,无便意感,延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率。用一次性输液器加一次性吸痰管灌肠,一次性吸痰管光滑柔软,富有弹性,代替肛管,在插管时对肛门刺激小,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壁,有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1]。从而延长药液在结肠内保留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舒适的给药方法,患者容易接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云飞.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