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明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12 共2518字
论文摘要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溃疡为特征,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升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以往主要采取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西医综合治疗,但是该疗法副反应多,作用时间短,并且愈后易复发,可接受性差[2]。然而,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更优,疗效满意,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过电子胃镜确诊,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9~40岁,平均年龄(35.5±3.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6)年。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溃疡29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9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脾胃虚寒型9例,肝胃气滞型19例,胃阴亏虚型6例,湿热中阻型10例,气滞血瘀型4例。4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同时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4]。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分型给予对症治疗:
  ①脾胃虚寒型:以益气止痛、温中健脾为主,药方组成:茯苓、黄芪各15g,香附、白芍、白术、桂枝、党参、陈皮各10g,炙甘草6g;②肝胃气滞型:以和胃止痛,疏肝理气为主,药方组成:蒲公英15g,白芍、柴胡、枳实、香附、法半夏、陈皮各10g,甘草6g;③胃阴亏虚型:以和中止痛,滋阴养胃为主,药方包括:玉竹、党参、生地、芍药各15g,麦冬、石斛、陈皮各10g,甘草8g;④湿热中阻型:以理气和胃,清热化湿为主,药方组成:栀子、滑石、厚朴各15g,黄连、黄芩、甘草、法半夏各10g;⑤气滞血瘀型: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药方组成:五灵脂、生蒲黄、桃仁、丹参、川芎、红花、白芍、当归、延胡索、香附、甘草各10g。上述中药方剂均采用温水煎服,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日1剂,4周为一个疗程。
  1.3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及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疗效判定分为四个标准[5]:无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未改善,溃疡面无变化;有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有所缓解,溃疡面部分愈合,缩小面积超过50%;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基本消失,但是仍有炎症;治愈: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溃疡面完全愈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对观察、记录的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统计学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15例,观察组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2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及所占百分率均显着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情况详见表1。
  2.2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对照组24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Hp阳性12例,阴性12例,转阴率为50.0%;观察组经过治疗后,Hp阳性3例,阴性21例,转阴率为87.5%,显着高于对照组(χ2=6.2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复发情况:两组患者均跟踪随访1年,对照组8例复发,占33.3%;观察组3例复发,占12.5%。观察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χ2=4.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
  3讨论

  对于消化性溃疡,西医与中医有不同的认识。西医一般认为是由于溃疡基底的纤维与周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出现局部血循环障碍与营养不良,引起溃疡复发并且难以治愈。中医则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痈”、“胃脘痛”、“便血”、“心下痞”等范畴,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中阳素虚、寒气犯胃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胃肠黏膜血液循环,加强其屏障功能,促使溃疡愈合[6]。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意结合患者个体,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发病诱因、机体反应,临床症状如脉象、舌象及体征等的差异,辩证性用药。因此,在消除诱因,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促进溃疡愈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由于消化性溃疡病因复杂,目前临床对其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中医治疗应根据患者得病之远近,禀赋之强弱,症结之所在,中邪之浅深,对症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组研究采取辩证治疗、对症给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显着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Hp转阴率,促进溃疡面愈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Hp转阴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优势。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分型,辩证的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并且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匡锦国.中西医结合心理调节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37-38
  [2]骆霞.中药辅佐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46-248
  [3]吕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1(5):159-160
  [4]容健伟.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4例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160-161
  [5]张娟花.两种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145-146
    [6]樊丽荣.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5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97-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