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市场营销论文

生生公司汽车用品营销机会与威胁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7 共6632字

  2.2 生生公司汽车用品营销机会与威胁分析

  2.2.1汽车用品行业状况概述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环节中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虽然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对汽车后市场规范或精准的定义和分类,但按照现行的状况来看大致分为汽保;汽车金融;汽车IT;汽车精品及用品、美容、快修、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汽车维修及配件;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二手车及汽车租赁等七个子类市场。而作为最重要板块之一的汽车养护中子行业的汽车用品,是目前发展最迅猛、前景最看好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汽车销量的大增也极大地激活了汽车用品市场。但由于消费者意识、经营者观念等方面的局限,增长并未与汽车消费市场同步。相关数据表明,虽遇2008年金融危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明显放缓,但随着新购车者越来越注重对时尚、个性、美观、品味等追求和欣赏,汽车用品特别是一些汽车装饰品的销售却同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根据发达国家汽车消费的经验,其汽车市场的利润构成中,汽车销售、零部件供应约占40%,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到60%,汽车用品行业发展空间仍相当广阔。相较于北上广深及全国发达省份相对成熟的汽车用品消费市场,湖南省的整体市场仍处于培育和快速上升的阶段,因而大的行业空间对于生生公司是极其有利的。

  正因为汽车用品市场存在普遍看好的前景,汽车用品市场的整体规模、品类也在日益壮大,不断涌现出不同的专业和细分市场,这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专业的产品选择,逐步提升了市场整体的活力、规模和品质,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的长足发展将逐渐向好。据相关统计和从业经验,目前汽车用品行业仍然能保持30%以上的利润率。为不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通常汽车生产商每隔2-3年左右就出新的换代车,由于汽车用品基本是随着新旧款车替换而更新的,所以这一推动力也为汽车用品行业保持高毛利提供了背书。

  但整体来说,我国汽车用品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缺乏规范和有效管理。不管是汽车用品生产商还是经销渠道,普遍"乱象丛生”。市场充斥着无序甚至恶性的竞争,价格混乱、产品品类鱼龙混杂。这也同样造成了消费者选择困难,消费者普遍对汽车用品行业缺乏信任,认为“黑幕”众多,时刻担心被坑,当然也对整个汽车用品行业健康发展形成制约。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规模虽大,但知名品牌或质量过硬产品不多,行业中假冒伪劣和“山寨”产品仍然大量存在。目前仍存在大量产品尤其是低附加值产品仍是由夫妻工厂或手工作坊生产,无任何质量管理体系可言,因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而造成的退货和消费投诉也随之增多,这样也部分造成了消费者的流失。

  (3)汽车用品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髙,很多人是跟风而上,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管理思维,也未经过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这样就造成了整个汽车用品行业的专业和服务水平不高,致使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满意度不高,抱怨和投诉随之增多,而且要整体改善和提升也相对较困难。除非国家出台相关强制性措施淘汰一批或引导管理,否则整体市场的“素质”难以在短期内提尚。

  (4)行业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严重。汽车用品行业目前面世的产品普遍存在仿冒、抄袭现象,如擅自泛滥使用汽车厂家标识等侵权产品大量存在;“山寨”精品泛滥,有些是完全模仿某一大厂只是换个标识,有些也只是稍作改动。整个行业缺乏创新的源动力和氛围,“短平快”是基本特点。这就使得汽车用品的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和精品化不易实现,进而制约整体行业的提升和发展。

  2.2.2生生公司汽车用品营销存在的机会分析

  (1)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将有力助推公司汽车用品业务发展

  汽车工业一直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因而长久以来,中国政府对汽车行业进行了重点培养和扶持,并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早在2008年国家出台了 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汽车工业首当其冲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应刺激细则,极大地激活了整个汽车消费市场,使汽车的产销成井喷之势。企业加大汽车的产能或新增扩厂,并积极调整营销策略扩大汽车销路,在政策刺激下消费者激起了购买欲望。紧接着2009年3月,国务院又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通过政策明确下来,对汽车工业的整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使得汽车行业相关的企业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方针[14]。同时也在购置税方面实施减免、鼓励汽车下乡活动等,使得汽车真正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出台以来,汽车产销量明显放大,根据国际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整理2008-2012年5年中乘用车年度销量见图2.2[15]。与此同时,为促进与汽车用品配套的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国家近几年亦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对扶持做精和做强提出了相关要求,并有扶持打造专业品牌的规划。整体来说,借助汽车工业发展之东风,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也是处于大好环境和政策之下。

  (2)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收入水平提升、居民高储蓄和信贷活力等经济硬指标将为公司汽车用品业务的发展构建大好环境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比较强劲的态势,多年来GDP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在2008年前甚至一直是两位数的增长,即便是遇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GDP仍然保持在7%以上的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年度数据,自2005年以来的GDP统计情况见图2.3ti5].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也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情况可参见上图2.1。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内民众的消费欲望和实际购买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初步核算值为30.067万亿元,而2008年底我国的人口数量为13.28亿,按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008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加快,居民的消费类型、消费行为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而汽车消费也将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近几年私家车的迅猛增加也正是明证。与私家车数量的骤增同步,汽车用品市场的总体销量也急剧扩大,更重要一点,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民众有能力也更愿意在汽车养护和美装方面花钱。

  由于消费意愿不强、社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一直保持较髙的储蓄率,而随着人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国民养老医疗体系的健全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也将不断转变,而国民的高储蓄也即意味着潜在购买力,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目前阶段的中国储蓄将逐步转化为对服装、家电、汽车等的巨大需求,而公司的汽车用品业务也正应了这一需求增长之势。

  为促进汽车消费,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了金融联盟,为消费者提供宽松的信贷支持服务。无抵押、分期付款、低利率等多样手续简便的汽车金融举措正如火如荼,使得暂时无积蓄或无足够现金消费的人群有机会提前消费,这样无形中壮大了汽车及汽车用品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来看,通常贷款群体中的很大部分是偏年轻消费者,而年轻人正是汽车用品消费的主力军,这些促进汽车消费的金融方案无疑对汽车用品行业形成利好。

  (3)消费偏好和审美、环保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社会文化因素也将为公司汽车用品业务营造发展软环境

  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一方面让消费者出行方便和更高效,但在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中还存在“面子”问题,这与国人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有关。这种“面子"文化造成了消费者对汽车高档、奢华、大气、美观、排量大等“大而美”因素集合的需求,近年来高档进口大排量汽车的消费迅猛增长便是一证,而这些方面的诉求也反应在汽车用品的消费上,也引发汽车用品企业的目标市场和营销思路的变化。

  据相关统计显示,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的性能、舒适感、安全性和外观等指标方面的考量中,外观在国人消费者中是更为看重的指标,购买新车或旧车残次后对于外观的装饰或改善成为用户比较关注的方面,这也很大一方面促进了汽车相关产品的消费。另外,目前国内汽车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70、80后甚至是正逐渐步入社会的9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人更注重时尚、个性、新鲜等元素,这些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汽车用品的消费选择。在相当部分汽车消费者中,对于汽车的个性化要求比较高,因而衍生出对汽车改装、个性修饰、时尚、弦酷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多,对汽车用品的要求个性化也随之而来,并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发烧友群体,而这些群体对于汽车用品的重复、多次购买更为明显。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也使得人民群众在汽车消费方面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与“面子”文化刺激的豪车消费相反,小排量、经济适用等“小而美”的汽车消费倾向也正逐步成为风气。与此同时国人的素养、受教育程度也不断提高,对车的环保性、精致性等方面也更加讲究。这些因素同样促进了汽车用品的消费趋于多元化。比如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舒适和安全必将成为未来汽车用品需要考虑的方向,小孩的安全椅、老人的靠背靠枕等增强舒适性的产品等或为汽车用品企业提供更多产品研发和上市的选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