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江西傩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2 共52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江西傩文化开发利用研究
【第2部分】江西傩文化优化管理分析绪论
【第3部分】傩文化及文化管理相关基本理论
【第4部分】江西傩文化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5部分】江西傩文化优化管理方案
【第6部分】 江西傩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7部分】傩文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江西傩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是认识一个民族、一方地域、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鲜活的方式和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中,除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些历时性价值外,还有科学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审美价值这些共时性的基本价值”.傩文化无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傩文化的关键在于有效传承傩文化,让傩舞、傩戏、傩仪等动态地保存下来。当前傩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传承人和技艺的缺失问题。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傩文化,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傩的保护需要政府、学者、传承人的共同努力。

  5.1 完善傩文化的组织管理

  政府要积极、切实发挥自身作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样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文化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政府要提高对文化的认识,尤其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确认识傩文化的价值,破除认为傩是封建迷信,是落后文化等一系列不正确的观念。

  其次,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规定有效贯彻实施。同时要切实建立县、市、省、国家四级保护体制,避免出现上文中提到的国家级非遗作品在省级非遗中没有名录,这难免使人对保护工作质疑,难以信任政府的保护工作。

  再次,政府要加大对傩文化的保护力度,资金的投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切实做到资金的有效划拨。过去,傩的相关活动都是村民们自愿的事情,没有任何报酬,其费用也是村民们自己自筹,但是现在对于傩的保护,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傩文化根本不可能保存下去,更别提发展了。

  5.1.1 建立傩文化发展的管理体系

  傩具有文化史价值、民俗学价值、戏剧史价值和认识价值。对于傩文化的进一步来源考证、文化形态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的进一步努力,以推动对傩文化的更广泛的宣传,消除社会上对于傩的偏见,正视其文化价值。傩在进行中的风俗礼仪、傩具、傩歌、傩舞,以及傩戏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傩戏在演出时,演员需要戴傩面具,“傩面具由或木质,或纸质,或笋叶制作,都以非常有限的空间(有极少数发展成三维型)体现丰富的内涵,即社会的、宗教的、历史的、文艺的和 民俗的等纷繁芜杂的内容,以及人本身的、内在的性格和情绪”.全方位的研究傩面具,对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专家学者要在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地举办相关研讨会,共同商讨、研究傩的起源、流变、发展以及保护传承等问题。傩戏学研究会自 1988 年成立以来多次举办了各种研讨会,对于傩的研究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仍需加大力度,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傩学的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平。

  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也是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其中,确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不是为了完成一项选举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顺利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傩文化,努力让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文化和艺术,而不是博物馆艺术。

  传承人对于傩文化的保护作用在于:认真开展传承工作,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使傩文化在民俗活动中健康地、延续性地保护传承下去。

  以往,傩舞、傩戏没有职业班社,亦没有专业艺人,傩参与者无非就是当地村民,其学习方法仅仅是在宗族内靠口传心授来传承。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流程和规矩,这是一种自然传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是一样的。但时代在进步,现如今,对傩的认识和人们生活状态的变化,这种传承已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有意识地、系统化地专程进行傩技、傩文化内涵的教育、传承对于傩文化的保护观念至关重要。完成这一文化传承的使命,传承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有相关技艺的人群也有义务与传承人一同努力,共同保护好傩文化。

    一代也有一代之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傩文化是我们先民对于自然、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认识理念与行为方式,驱除瘟疫,打鬼敬神是其最基本的内涵。在仪式性的活动中人们歌唱、舞蹈,直至产生出娱乐性的傩戏,对于这一丰富、朴素、原始的文化,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加强研究保护傩文化,笔者认为其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正确认识,共同努力,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独具魅力的一代之文化才能有效的保护并得到发展。

  5.1.2 优化傩文化发展的管理流程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傩文化,要全面普查现有傩的资源。发挥政府力量,邀请和组织民族、民俗等相关学科方面的专家学者来进行全面的普查和挖掘现有的傩文化资源,并分类整理出傩舞、傩乐、傩神面具、傩祭法器和傩祭服饰等傩文化资源,并将其形成系统,科学地予以推广宣传和普及。

  针对江西傩舞现状,笔者对于傩文化发展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1)进行分类指导,做好传承发展。有时,品种多并不一定好,这样容易弱化重点。江西傩班太多,需要整合分类指导,建议对清代以前遗存传承的老傩班,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改变它的原生形态特征,保留“中国舞蹈活化石”标本,确定若干傩舞艺术传承人,必要时给予一定经济资助;对早期傩班,尽力维护它的现状,主要做好傩舞的传承工作;对后期组建的傩班,鼓励创新发展,可以编创新的傩舞节目。

  (2)坚持保护为主,尽力挖掘抢救。江西傩舞面临逐渐消逝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尽力抢救。对原有名气的周家堡、廓背园、西门上、刘家源等大傩班,建议文化相关部门和所在乡镇给予帮助,充实新弟子,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对 20 多个未跳节目和 50 多种未刻面具,建议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合作,尽力挖掘,重刻面具,安排傩班表演;对文革后没有恢复的重要傩班,如南丰记载最早的宋代黄砂大傩班、傩仪和孟戏结合的新田傩戏班、傩舞与狮舞结合的甘泉大狮班以及马灯、茶灯、傀垒戏等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建议文化部门与有关乡镇协商,尽力抢救,为江西文化遗产增添更多内容。

  (3)举办傩舞调演,整理资料档案。虽然拍摄过不少傩舞录像,也有部分傩文化档案资料,但都局限在几个重要傩班范围,没有全面的傩班档案。建议在适当时候举行一次大型的傩舞表演汇演,了解各班傩舞表演风格,发现傩舞人才,并借此机会,将所有傩班的文字、图像、音乐资料配齐汇总,建立数字化傩文化资料库。

  (4)建立研究基地,充实研究人员。现有傩舞研究会,但开展活动并不频繁。为更好保护和宣传江西傩文化,必须加强傩舞研究工作。建议尽快恢复研究活动,调整和充实人员,并与上级单位(如: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联系,取得支持,建立傩文化研究基地(现已成立,但无活动),分担研究课题,撰写傩舞普及读物,编印傩文化研究论文集。条件成熟时,召开一次全国(或国际)傩文化研讨会。同时加强傩文化宣传工作,在网上推荐有代表性的傩班,争取外地(包括国外)多邀请地区性傩舞出外表演。

  (5)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民俗旅游。江西傩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合理利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这对激发傩舞艺人热情,保护傩舞艺术大有好处。建议先利用节令时期开展傩舞观光游,再开发平日若干条傩文化旅游专线,若与中外面具文化链接,可以演绎出更多的旅游文化产品,如中外面具舞蹈表演、中外面具博物馆、面具文化狂欢节等等,创造条件打造成中国傩文化旅游中心。

  5.1.3 完善傩文化发展的宣传机制

  (1)制定保护条例

  向上级相关文化或其他部门建议,制定出有关的保护傩文化的地方条例,真正实现在保护傩文化时有法可依。总之,针对傩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现状,有法可依,有法可护是发展的保障。

  (2)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相关部门要通过现代传媒手段,用电视、摄影、照片和录音等方式把傩祭、傩舞等文化活动全过程记录下来,并能利用便利的各种媒体方式将记录传播出去,实现傩文化衍生产品(傩祭的仪式、傩神面具)等著作权保护和推广。

  (3)加强文化挖掘与人才管理

  孵化并发展傩文化资源的管理机构。在现代文化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挖掘熟悉傩文化、懂通傩文化习俗并有现代知识和会管理的傩文化从业人才,把真正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傩文化资源管理组织成员中来。同时还要完善傩文化资源管理人员的待遇、福利、晋职和培训体系,建立“人才愿意进、人才能留住、才智能发挥”的管理体制。

  5.2 加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建设

  保护傩文化资源,要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保护”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选择树立正确的傩文化资源开发原则。傩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既要保留其独特的原始风貌,又要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易于今后发展。在开发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搭建平台,展现傩中优秀文化,在傩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范围内,大力招商引资,通过企业对傩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傩文化开发与保护动态发展。

  5.2.1 政府投入的保护非遗文化的资金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江西省“非遗”保护坚持政府搭台、民间发力、传承传统、开拓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非遗”

  保护的“新路”,江西“非遗”保护,奔上了“高速路”. “非遗”保护,难就难在资金的落实。近年来,江西各级政府从扶持本地“非遗”企业入手,提供多种扶持性政策,帮助企业寻求“非遗”项目建设资金,助力“非遗”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非遗”是历史的产物,当一个事物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淘汰似乎在所难免。

  因此,如何让“非遗”重新焕发生机,才是根本的保护之道。

  5.2.2 傩文化精英分子的支持

  “文化产业”是应现代人们精神信仰的“文化”需求而生。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才会带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提高和追求,才为当前文化产业的出现和快速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在农村或者说农业社会中文化不形成产业,它的受众只是极少数所谓精英分子。

  文化和商业并不冲突,它不过是商业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之一。傩文化从业者中的精英分子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不放弃这种文化的推广,是傩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商业不会产生垃圾文化,商业造出的文化都是能转化为经济的。但是仅从商业角度考量,就会悖离原有的文化内涵。怎样控制这种变化影响的程度,就要靠傩文化传播中的精英分子的努力支持,提供帮助。文化的品质受文化需求决定,文化的发展受精英分子的领航指导。商业(市场)作用下的文化产业不过是满足此种需求而已。如果文化需求是高品质的,那么文化产业自然会在市场调解下产出高品质的文化。

  现代社会(特别是中国)之所以会产生庸俗文化,除了需求群体的文化素养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纯利率居高不下。如果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人们就会有足够的耐心对未来进行投入,相对“现货”,“期货”的价值就会升高;相反,如果处在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人人浮躁、急功近利、渴望享受却惮于付出,就不会有耐心去进行长远的投入,也只能产出粗糙的浅薄之物。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同一过程中完善的两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结着各族民族人民世代发展的创造和智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实现傩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正视认清这些宝贵财富的意义,就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继承的目的不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让其中有益的部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政府主导,精英分子带头,民间社团组织运作,带动民众积极参与的继承发展。

  5.2.3 民营企业和私人文化企业的投入

  引导民间资本对投资文化产业的力度。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盘活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助力于民营企业和私人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在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增强傩文化设施功能、加强傩文化集聚区建设等方面上研究和制定措施,打破阻碍民间资本流入傩文化产业的壁垒,推进民间资本与傩文化产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服务功能,快速解决民营文化企业投资、融资瓶颈,给予民营文化企业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民营文化企业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在国内民营文化企业大都处于企业发展期,具有规模小、收益不稳定以及不易衡量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大都又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生存问题,在融资方面也存在着种种困难。

  首先,版权资产评估难、抵押资产不易变现处置等问题制约着民营文化企业的投、融资;其次,金融机构在参与文化企业发展时存在着风险防范困难、收益难以稳定等问题,从而使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信心不足。但这类中小文化企业有是文化产业的绝对经营主体,因此它们的投、融资问题不解决,也就意味着良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环境和机制尚未建立,就在根本上不能壮大民营企业和私人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造成了阻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