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4181字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就业导向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为了适合社会市场,发展和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对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的调整,对不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调整限制③。换言之,就业导向就是高职院校根据当前变化的市场需求,设置本校的专业、教授课程以及学生课题教学和实践。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概念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含义及功能

  (1)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人才培养时实现技术性和职业性的结合。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专业种类繁多,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毕业生以技术型、职业型和应用型为主。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就必须培养出适合社会一线生产的技工人才。为此,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也必须做出调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学校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实践配备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充分考虑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以社会需求指引办学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和唯一指导方向。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迎合市场经济发展,比如高职教育要求对社会相关行业人员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以满足其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此外,对在岗人员加强应用型培养,以弥补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的滞后性问题。使得高职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适应社会岗位需求,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加速市场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存在行业性和区域性。高职教育要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行业发展相适应,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职教育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设置专业,因地制宜才能为当地企业更好的服务。从而高职教育必须明确其区域性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区域经济和行业需求进行教授专业课程知识,这就是高职教育区域性和行业性最好体现。

  相对特殊的培养条件。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为目的,所以就有必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具体能力。避免传统教学过于理论化的弊端,要求学校通过多方面实习实训和相关设备操作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和过程,校企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尽早进入行业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操作和训练中,扎实打好对口岗位要求的能力,为毕业走上社会就业提供切实可用的帮助。

  (2)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着,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就是着重培养在校学生从事于某种特定职业或生产所需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专职教育。《教育大辞典》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传授特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指学校按照社会职业需求,通过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训练学生相应技能的一种教育;从狭义上讲,指在有限的文化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培养人们某种技能以从事特定职业的专门教育。按照国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其包括对在校学生、在职人员和下岗工人等的教育培训,以实现学生从业、工人良性就业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终身学习,而传统的以学校和企业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在“大职业教育观”的引导下,我国高职教育也必须推进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设各种短期培训和长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面向社会,对业内从业人员和下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因为就是实现《实用教育大辞典》中对于高职教育在广义上的理解与描述,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教育注入生机,适应社会需求。

  (3)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

  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不断培养出使用型和操作型技工人才。第二,能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与人才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社会企业需求的实际劳动生产力。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操作,转化为现实产品、设计和决策方案。第三,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展示个性。

  人们具有无限的潜能和独特的个性,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发挥才能、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技艺的综合性平台。第四,是剩余劳动力适应社会多样职业的桥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职业多样化复杂化,为下岗人员再就业提高了难度,而高职教育的出现能给与下岗职工特定的培训,使其具有适应新岗位的技能,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再就业,达到社会剩余劳动力的最大利用。

  二、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和界定

  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相应领域岗位的众多从业者中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能解决生产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职工人员,绝大部分高技能人才都在相应的领域取得高级技工或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证。其主要分为三类人员,即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技术技能型。

  在李宗尧等发表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中对“高级技能人才”作了详细的阐述,将高级技能人才定义为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了相应设备的操作,并拥有区别于中级技能人才的高难或关键技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就高技能人才来说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②实践经验丰富;③动手操作能力强,且能解决生产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④具备一定的创新力;⑤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其中,①是职业人才所谓“高技能”的形成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②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高技能人才过渡的一大关键过程,③则是高技能人才区别于普通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价值所在,④则是高技能人才能否达到“一专多能”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⑤是所有高技能人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和最终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前提条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