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我国RFID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05 共37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我国射频识别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2部分】射频识别技术行业市场拓展研究引言
【第3部分】RFID技术与应用概述
【第4部分】RFID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潜力分析
【第5部分】我国RFID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6部分】RFID行业应用的案例分析
【第7部分】 我国RFID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8部分】我国RFID行业的发展战略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6 我国 RFID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1. 我国 RFID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6.1.1. RFID 区域差异明显、应用模式单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 RFID 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行。行业发展偏向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这三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为例,一是北京有很多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科技水平可以说是全国领先,RFID 行业的新技术可以这里被研发、实验,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在这里很快的转化应用。二是北京也聚集了众多国外优秀 RFID 企业的分公司或者代表处,促进了这一地区的技术交流与技术进步,而这些优势,在其他地区是少有的;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发达地区,交通便利,经济环境优越。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 RFID 行业应用需求的逐步提升,特别在物流运输、定位追踪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非常广泛,可以说是 RFID 技术到实际应用的前沿阵地;珠三角地区则具有巨大了生产能力优势,生产资料充足、人力成本优势明显,有着众多的标签制造、卡片封装等的 RFID 生产制造企业。而在其他地区,RFID 行业发展则比较落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目前国内 RFID 已经普遍应用于诸多领域,但跨行业、跨领域的开环应用仍有待突破。当前国内的 RFID 技术应用仍然停留在某一行业内部,以食品溯源为例,RFID 技术目前还只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用于内部食品安全的辅助系统来监督产品安全,可以说是一种间的那的闭环应用而已。而并没有发挥出 RFID 技术的特性,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开环应用。

  6.1.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激烈

  电子标签市场,按照标签工作频率划分,不同频段的标签其市场竞争格局也不相同。在低频频段,由于低频芯片的制造技术比较成熟,因此稍微有条件的企业,几乎都能够生产低频的电子标签。产品集中度很高,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成本几乎透明,这些因素使得低频市场竞争激烈。在高频市场中,受到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刺激,社保卡、市民卡等大规模化的高频 RFID 需求巨大。

  但是处于数据安全等因素的考虑,目前类似于城市一卡通、市民卡之类的项目,都要求必须使用国产芯片,目前我国在高频芯片领域有代表性的企业就四五家左右,而且相互产异化不高,市场竞争激烈。超高频市场,虽然国内的 RFID 企业越来越侧重于超高频频段相关 RFID 产品的研发,但是受制于核心芯片设计、封装等条件的影响,其竞争同样非常激烈。

  阅读器市场与电子标签的市场竞争形式很相似。低频阅读器和高频阅读器的生产企业有三五百家之多。可以说,除了外观上的差异之外,技术层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差距。市场竞争几乎就是拼价格和质量。超高频阅读器,由于芯片设计、开发难度大,算法复杂,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但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服务上,这仅有的几家企业都很难与国外厂商竞争。

  在中间件/软件市场这一细分市场领域,我国企业的劣势地位更加明显,国内市场几乎是被国外RFID行业巨头或软件公司垄断着,中国企业由于缺乏自出创新能力,还没有一家可以在技术实力上与之抗衡的企业,估计这种情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

  6.1.3. 行业标准缺失、制造成本偏高

  现行的 RFID 国际通用标准体系中,绝大多数的标准都是由三大标准化组织研究制定的,而这些标准中几乎没有中国 RFID 行业标准化组织的参与。在我国 RFID 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影响着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加大,标准化问题愈发明显。以往我国基本上是照搬其他国际 RFID 标准。而且,在超高频以上的频段,甚至还没有我国自己的 RFID 国际标准。众多的 RFID 厂商在生产 RFID 产品时,无章可循,使得市场上 RFID 场频的通用性和替代性很低,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标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专利的问题。直接照搬国外 RFID 标准的后果就是使我国的 RFID 生产企业被动的陷入了 RFID 行业专利陷阱中,阻碍我国 RFID 行业创新发展;最后,由于我国 RFID 行业企业或产业联盟几乎没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权利,某些标准的制定即使未必真正契合行业的发展需要,也只能被动接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 RFID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 RFID 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不高。虽然具备了生产高频频段标签的能力,但对于超高频频段芯片的设计、开发、封装能力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以超高频标签封装机为例,大型的 RFID 企业基本都是进口国外的设备,虽然保证了标签的高一致性,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标准方面的缺失,也让国内部分 RFID 企业额外负担了专利费用的成本。造成企业制造成本偏高。

  6.2. 当前我国 RFID 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6.2.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

  为促进我国 RFID 行业健康、快速地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更广泛的支持。从区域发展特点来看,政府应该加大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行业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吸引优秀行业企业投资的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并提供税收优惠。从市场结构方面,政府应该加强行业引导,调整市场机构,将我国目前以制造类为主的 RFID 市场结构通过政策手段调整到设计、开发、制造、应用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的轨道上来。加强市场监督检查机制,维护 RFID 行业秩序,营造健康的RFID 行业市场环境。同时,还应该加强 RFID 行业人才的培养,注重 RFID 人才梯队的建设,培养各个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产品设计、开发的研发人员,还是行业应用的实施人员都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最后,也需要加强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专业人才贮备机制。

  6.2.2. 增强企业创新力,开拓新兴领域市场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发展RFID产业所带来的机遇,纷纷涉足 RFID 领域。众多企业的加入不但给国内 RFID 产业注入了新鲜力量,而且还不断扩展着 RFID 技术的应用领域。但也应该看到,众多企业的加入也同时加剧了国内 RFID 领域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开始逐渐显现。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来说,不但要能维护好现有优势业务领域,还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提高企业对国际、社会资源的吸引力和整合力。对于新进入企业或并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良好效益,还要能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热点,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只有新兴领域才是“蓝海”市场,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与回报。而目前国家对物联网、智慧城市的重视,无疑使得RFID 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有了重大机遇,而选择新领域,或许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良机。

  6.2.3. 建立我国的 RFID 标准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技术体系,但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判断,统一标准体系的诞生将不可阻挡,因此,为了 RFID 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与氛围,我们应当积极协调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制定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体系,并积极推广标准体系在全行业充分应用与实践,标准体系应可以支持全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在政策层面能够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而且,建议出台应用标准体系的优惠政策,从经济上促进行业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并且,我们要积极鼓励我国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及研发国内、国际 FRID 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方面的工作,积极在国际上推广我国关于 RFID 的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加大我国在 RFID 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积极努力的工作,我国 RFID 标准将会与国际标准越来越一致,我国 RFID 产业发展将会为全球 RFID 产业发展增添动力与活力,实现双赢的局面。

  6.2.4. 建立和完善 RFID 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议

  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都出台了文件,明文规定对 RFID 技术隐私方面进行保护。比如美国在电子隐私中心就提出了《关于消费者与私人企业使用 RFID 的纲领》、抵制超市隐私侵犯及编码的消费者组织提出的《RFID 受告知权法案》等;日本在 2004 年制定的《与 RFID 标签有关的隐私保护的指导方针》。2009 年 5 月,欧盟委员会制定并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中隐私和数据保护原则的建议》。而近年来,随着我国 RFID 行业的快速发展,隐私问题(如信息泄露和标签跟踪等)日益显现。

  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引导 RFID 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加快建立和完善 RFID 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首先,建立 RFID 隐私保护立法。明确RFID 应用中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内容和保护标准。其次,完善规范行业自律的立法,通过增加有关违反行业自律侵犯个人隐私的责任,来反向促进 RFID 行业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最后,增强公众对 RFID 隐私权的自我保护意识。

  6.2.5. RFID 的发展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推动

  RFID 的大规模应用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完全依赖于政府推动的形象工程难以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模式。RFID 应用中除了要注重标签前端存储功能信息平台的开发以外,更要注重后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同时在发展 RFID 标识应用的过程中,推进系统化的应用;在发展 RFID 产品制造业的过程中,积极推进 RFID 服务也的形成;在发展工具型应用的过程中,努力开发和探索资源型应用;在发展封闭环应用模式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开环应用模式。做到以 RFID 采集信息的深度加工为核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形态,由政府主导向信息运用商推动,由促进“功能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的模式,由此带动 RFID 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