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优化国内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7-10 共32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内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探究
【导言】中国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改进方案研究导言
【第一章】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
【第二章】我国循环经济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3.2】加强各级政府的管理、推进市场机制建设
【3.3 3.4】推进生产企业循环经济机制建设
【结语/参考文献】 优化国内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策略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循环经济已在我国发展多年并初见成效,但其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在对其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研究时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处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利益的关注要远远高于环境的利益,忽略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通过马克思相关思想的启示,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深入分析,得出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一是通过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途径。指出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缺少相应的专门法,多以引导性的法律为主,应建立完善的约束性法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经无法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原有法律要不断进行修改与完善。在执法与司法方面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对此要针对执法人员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及完善的监督制度。二是对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途径。主要对政府官员及其决策方面进行制度上的分析,并根据目前的情况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三是针对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企业进行分析。企业是影响我国经济模式转变的关键,针对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四是对我国的公众参与进行分析,公众既是受益者也是有效的监督者,因此,从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循环经济的渗透十分有效。
  
  为健全并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必须落实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明确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由于本人理论与科研水平的限制,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循环经济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性的探索,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2013.  
  [6] 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13.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与观念变革-对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9]赵成。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10]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  
  [1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2]齐建国,尤完,杨涛。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3]陈丽鸿,孙大勇。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9.
  
  二、期刊论文类。
  
  [14]冯之骏。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  
  [15]刘变叶。关于我国循环经济制度推行的思考[J].厦门广播大学学报,2010(11)。  
  [16]吴大华。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J].管理现代化,2007(4)。  
  [17]王军,周广礼。公众参与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中国发展,2014(4)。  
  [18]于文斌。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历程特征及经验借鉴[J].经济师,2011(9)。  
  [19]田万程,邱国侠。循环经济立法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7)。  
  [20]蓝庆新。来自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启示[J].环球纵横,2006(4)。  
  [21]施锦芳。日本循环经济成功经验探析[J].日本研究,2010(1)。  
  [22]冯健,陈峰云,殷旭东。制度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4)。  
  [23]徐水华,陈璇。论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2013(10)。  
  [24]洪萍,颜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创新与完善[J].求实,2012(9)。  
  [25]余海红。我国循环经济执法保障:现状、需求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0(1)。  
  [26]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环境司法的困境、成因与出路[J].法官说法,2014(7)。  
  [27]峥嵘。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困境与出路[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7)。  
  [28]谢地。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6(9)。  
  [29]黄玥。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的制度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5)。  
  [30]周文波,陈燕。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5)。  
  [31]刘霞。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科技纵横,201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