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11 共10996字

  第 5 章 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明辨了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的问题之后,要想超越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困境,我们就必须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能性进行概略性展望。这里并不是指预言某种事物,而是沿着对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批判的思路,提出一种理论上的期待。

  根据对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背景、内容及特征分析,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这一思想的成就,而是应当适当转换研究问题的范式,从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一思想体系,从而寻求现实问题更好的解决方式。

  5.1 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价值。

  自从十八大以来,***同志在国家的各项会议中都在不断地进行强调,国家的各级干部以及党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的远大理想抱负,同时他也指出,党的远大抱负不是一时半刻便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我们所有的党员为之奋斗。我们需要充分地意识到党的理想高于一切的精神,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而言,实现共产主义便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个理想,需要我们共产党员甚至几代共产党员共同为之奋斗。***同志的这一席话强烈地鼓舞着共产党员们,激励着党员们朝着共产主义道路不断地前进着。另一方面,在社会中也存在着这种声音,认为共产主义是不务实的,和谐社会是虚无缥缈的。针对这种情况,就更要求我们明辨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并且为之而奋斗。

  5.1.1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其指导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并且就这二者而言,是不可分离的。在社会中,有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吹嘘的,不务实的,社会和谐思想是虚无缥缈的。他们也看到了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也同时说马克思主义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而达到攻击共产主义思想的目的。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的思想的同时就必须要了解圣西门和谐社会的思想,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要将这一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

  就思想工作方面,***同志对各级部门的工作人员与领导干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坚定共产主义思想的同时要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要将二者进行科学的联系。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精神,我们要"不断领悟,不断参透,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并且完整的体系。它对于共产主义而言,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并提供了科学的、逻辑严密的理论论证。至今为止,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不断的实践,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特别是在中国,随着中国开始主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丰富的作用,也是其科学性体现的一个重要案例。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以及当时其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理论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

  明辨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首先需要的是确立对于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信念,之后便是要深刻地对其进行学习,并将其精神付诸于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非常著名的一个作品,其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阐述,这是我们不得不进行学习的作品,通过对其进行阅读可以更加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唯物史观方面,在十八大后,***同志在有关讲话中都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首先,要想成功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首先需要的是对唯物史观进行学习并掌握。***同志认为,在社会中,对于共产主义而言,有些人是质疑的,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不务实的,是虚无缥缈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最终就归结于世界观的问题,即是属于唯心史观或者是唯物史观。但是对于这些同志而言,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其本质是因为自身唯物史观的信念不坚定。

  由于剥削阶级偏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没成功产生的时候,在当时社会观念还是以唯心史观为主。后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人员,通过不断地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所产生的优秀理论思想,从而最终成功地创建了唯物史观思想,从而使得社会的整个世界观史成功地完成了根本的变革。

  使"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并且作为这个思想的创立者,马克思成功地使人民群众相信了:在社会中,人民群众必须要首先能够自给自足,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吃、住、行,也就是完成一定的体力劳作,才能够进行相应的权利统治,也就是说,社会中的相关物质的生产方式会直接地影响着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形式而确定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并且社会存在形式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改变的。而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其不是个别思想家突发奇想而提出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共产主义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点同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里所体现的历史决定论有相通的地方。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所有的共产党员而言,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正确地树立一个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对于那些质疑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不务实的,和谐社会是虚无缥缈的人而言,其只有将个人的世界观思想树立正确以后,才能够成功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其面临的几个主要矛盾,所以这种制度最终必然要被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从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论断时至今日依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至今依然在引领社会历史往前发展。尽管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短期内社会主义道路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从长远看,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是伟大的、正确的。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及发展规律的深刻阐述,也是对坚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号召和再次强调。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那么必然无法对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做到深刻把握。针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也专门作出了阐述。他在文章中指出,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可行的;二是这个过程可能有些漫长。所以,当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备技术等方面超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是合理的存在。因为资本主义自身具有调节能力,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还要领先社会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资本主义就是先进的制度。在这期间,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既有合作,又有斗争。这些都是对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的批判接收。

  量变累积引起质变。所以"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个论述也是符合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马克思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作序时,曾经提到了两个"决不会"论断。他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只要制度的内生生产力潜力没有挖掘彻底,他都不会消亡;在新社会的物质基础没有完全形成之前,旧社会依然会长期存在而不会被新制度所取代。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垄断将成为其主要特征。在垄断状况下,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政治资源还是经济资源都不会平衡,那么必然要激发推翻这种社会制度的力量。

  世界近代史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在资本主义后期,最先爆发革命的是沙皇俄国,其次是中国。为什么会是这两个国家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革命更容易成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形成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本主义在当前甚至今后一个时期依然要领先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与美国军备争霸后,苏联解体。然后,紧接着许多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被资本主义力量所掌控。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和新科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然而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矛盾之所以没有完全爆发,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功能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

  所以,在今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还要高于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对眼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这种差距有心理准备。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书中,除了对两个"决不会"做出说明外,马克思还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阐述。

  他在文章中提到,资产阶级领导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与其基本矛盾展开斗争的最后力量。史前文明的终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也揭示出一个道理:两个"决不会"论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主义必胜以及资本主义必亡的两个"必然"论断相互统一的,这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我们一方面要坚定"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理论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在取代资本主义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必须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2008 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吸引了全球经济学家的眼球,并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广为流传,盛行一时。人们期望能够从《资本论》中为破解当前的严峻经济形势找到应对之策,以尽快跳出危机困境。《资本论》的重新兴起,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深刻的,对其基本矛盾的把握具有全面性,超前性。所以,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振奋,凝聚力量,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5.1.2 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圣西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就是希望未来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他也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这一和谐社会目标的相应措施。和谐社会是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我国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要把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要对"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伪理论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引领,使其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过渡中,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信心,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信,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期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坚持贯彻好两个"统一".一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二是坚持理想和现实相统一。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在入党时,必须在支部会议上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而宣誓词中就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者挑拨说,一群共产党员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看不见、摸不着,甚至究竟有没有都不一定的共产主义。一些专家还质疑,马克思主义口口声声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共产主义还没有形成,哪里有实践,所以,共产主义根本是子虚乌有。如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足够深刻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观点或者言论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问题,即没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共产主义这个问题,而是把理论和实践以及现实割裂开来,断章取义式的去理解,去扭曲。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学习,了解其本质及基本特征。

  实际上,从共产主义被提出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个伟大导师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他们也正是在把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统一后,才提出的共产主义这一论断。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一些学派进行了严厉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文章中还提到,对于共产主义人士来说,实践就是以革命的方式,改变现有世界和现存事物的过程。概况的说,共产主义的任务就是要消灭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不合理制度。所以说,共产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成果。这里面既体现了理论的科学性,又蕴含了制度的合理性以及现实的复杂性。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各种反对力量做长期彻底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是相生相伴的。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共产主义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1982 年,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国内共产主义思想从建党初期就已经开始传播了,几十年来,广大党员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一直在努力拼搏奋斗。如今,我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过渡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共产主义运动还将引领我们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史,共产主义运动早以渗透到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且经受住了各自考验。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所以和空想是截然不同的。

  空想社会主义,包括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都是具有空想性。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是当时有合理性的思想,但是他没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是局限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世界上未知事物有很多,所以,没见过并不代表不存在。我们绝不能以见过或者没见过来对共产主义制度进行妄加评议。实际上,共产主义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依据作为辅证的,这些证据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就能找到。列宁同志曾经在《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中指出,马克思好像有预知异能似的,提前一百多年就提出了共产主义论断,并对这种制度将如何发展,怎么发展进行了解释。实际上,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造性的提出共产主义论断,根本在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状的充分认识和基本矛盾的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内生力量发展的最终结果。马克思在文章中,仅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进行了说明,究竟共产主义会走向何方,马克思并没有臆测。这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实事求是的研究成果。1981 年,荷兰的一位政治家在信中向马克思咨询:如果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现实,那么如何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去维护这种制度的长治久安。马克思直接回复道:讨论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假设,是毫无意义的。对于没有事实基础的因素和问题,我们无法用假设存在的条件去解决。

  相比之下,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就缺乏像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样的实证精神,只能是空想。马克思主义是一部严肃认真、客观求是的经典著作,共产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实践的伟大制度。在 1949 年建国之前,许多人没有想到社会主义会取代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上世纪末,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之前,许多人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然而实践证明,这些"没人见过"的理想在经过全体共产党员及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后,最终都成为了现实。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机遇期,这两个目标看似遥远,但又近在眼前。只要我们保持这种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昂扬斗志,一切都能够实现。这些梦想的一个个实现,将不断刷新着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断的记录,带领全国人民以更加自信的态度迈向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2.坚持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相统一。一些质疑共产主义存在的人士说,如果党员都坚信共产主义会实现,那怎么不把个人财产充公。还有人说,共产主义实现了,私营企业主的财产怎么处理。究竟这些人是无知还是别有用心我们暂且不去评论,但这种论调的狭隘性和无知性带给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都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

  马克思主义革命论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奋斗纲领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和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党内的左倾路线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指引中国革命将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先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践证明,这种思路是正确的。在建设时期,我们在超前思想和冒进主义的影响下,走了些弯路,但最终中央还是将发展路线重新带回到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上来,稳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

  ***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伟大实践中,全党必须深刻把握初级阶级基本国情。当前,我们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共产主义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只要坚持按照这个道路走,就一定能实现共产主义。

  我国曾经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邓小平同志曾经对初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作出专门论述:所谓初级阶段就是各项制度、基础还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在制定纲领和文件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绝不能冒进超前,搞跳跃式发展。我们党曾经在民主革命阶段,为党员设定了两个奋斗目标,一个是眼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是未来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两个目标同等重要,都要坚持。时至今日,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的理想自信,必然会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失去方向,感到迷茫。如果不按照基本国情来想问题,做事情,必然要走弯路,甚至倒退发展。所以***在讲话中强调,全体党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立足本职本岗,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期目标和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积极奋斗。

  5.2 圣西门和谐社会理论的现实价值

  5.2.1 明辨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坚定中国梦的信念。

  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是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代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圣西门追求一种理想的未来国度,在中国对于和谐社会这个话题而言,早从以前的孔子以及孟子,到后来的洪秀全等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及描述。

  从古到今,很多思想家都对理想的和谐社会做出了设想,并且和谐社会也是我国社会的最终目的,例如,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等。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中,其所描绘的社会现象是诚实守信、和平共处以及社会安定的美好宜居环境。

  针对这种社会思想而言,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也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具体描述为"老安少怀"以及"博施济众"等。在我国社会的漫长发展历史中,从古代开始,我国的思想家们就向往着大同社会,并且以大同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完美形态。综上所述,和谐社会是我国自古便开始尝试构建的理想社会,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之所在。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在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建设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进行探索,最终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体系,那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对于毛泽东同志而言,由于其被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文化所感染,因此,他在对现实问题的处理方面,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对美好社会进行设想的方面,有许多思想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例如,在早期中,儒家以及道家所分别构建的"大同"理想以及"至德境界"概念,对于这些思想概念而言,由于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对其可以支撑的经济条件,因此一直到康有为才描述了一个"大同世界",在这个大同世界中,是没有国家以及等级等形式的。在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矛盾论》中,其充分吸收了朴素辩证法,并且对于朴素辩证法中所包含的对立与斗争的部分,毛泽东同志将这些内容充分地摒弃掉了,这部作品作为中国自古到今的传统和谐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针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言,毛泽东同志赋予了其现代化的一面。

  由于国内以及国际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我国社会中也出现过一系列社会运动,例如:大跃进、反右倾等,这些社会运动都是不符合客观社会规律的,并且这一系列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以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而结束。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下,由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精神,也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便开始了,其主要强调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要充分地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要建立稳定的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科学论断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进行二者的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在上述所有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方面的思想,都可以为后续形成和谐社会理论体系打下基础。邓小平同志针对社会的和谐思想,充分地在国家统一等方面得到了体现,并且在和谐社会思想中,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对立面的统一,这也是其思想的重中之重。

  在十六大以后,在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各项问题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且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带领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 2005 年年初,在由中央举办的,由各省部级领导所参与的关于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研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和谐社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做了相关的指示,并且从本质上阐述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基本特征以及重要工作。

  在***同志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中,其重点强调了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建设上。在基层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要加强基层干部班子以及队伍的建设。各级政府部门都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通过加强基层干部以及队伍的建设,从而达到带动农村、城市社区等的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的目的。为了能够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重点注意管理与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为人民群众服务,构建和谐团体的目的。在进行基层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协调其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并且构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谐的社会结构。在治安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工作,及时地解决辖区内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各类社会矛盾的源头,基层同时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出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依靠法律有效地解决基层所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法治社会,基层是进行各项法律的试验田,因此,想要有效地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是需要在基层来进行的。

  对于基层而言,其是社会的细胞。存在于社会中的各项矛盾问题都首先会从基层中反映出来,并且这些社会矛盾也同时都是在基层最终所产生的。因此,为了可以成功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提高对基层的重视程度。

  在民主政治方面,基层是其源头与试验田,并且和谐社会同时也是一种法治社会。对于民主政治中的各项内容的经历过程都是以基层为载体的,如民主精神以及民主素质等。就目前而言,由于在基层中存在着部分群众的思想觉悟以及素质都还不够高,导致对于在基层中推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就此放弃,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着重加强自身制度的完善,并且按照制度规则进行有序地开展,当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以及素质都能跟上的时候,那么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便可以有序的开展,从而各项民主政策也就可以顺利的落实,这样在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可早日实现中国梦这个 14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5.2.2 明辨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推动社会体制的发展。

  学习并分析历史,目的即让大家借鉴历史,以史为鉴,更加明智。分析并探究空想社会思想家圣西门和的谐社会理论,也是为了分析对目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大有裨益的内容。圣西门和谐社会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革新及生产的进步属于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含义。在对和谐社会予以构设的时候,圣西门十分看重人才与知识,将这些置于首位。因为唯有看重人才及知识,才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生产技能、合理的管理举措,才能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给社会带来丰富的财富,最终切实给社会带来保障,谋得共同利益的进步。针对怎样推动生产力进步这一情况,圣西门从新的视角阐释了私有财产的含义,他主张把土地、科技等这些要素归结起来,认为这些要素入股之后应当得到红利,这与当下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成分协调进步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正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绝非死气沉沉的一种和谐,而属于魅力四射、开拓进取、积极求新、秩序和谐、奋发向上、众志成城的一种和谐。

  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旧的体制的束缚,加快发展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心全意谋发展。

  第二,圣西门承认人体差异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的积极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圣西门认为社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在社会发展中要尽量避免贫富差距的增大。

  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圣西门和谐社会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圣西门坚持人的贡献有多大,他才可以收获相应的财富分配。在圣西门所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个人的个性和才华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体现。在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上,圣西门力主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成员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些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免富于空想。但圣西门能够承认差别,重视公平公正,希望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些思想都是难能可贵的。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文化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国内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都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反华分子蠢蠢欲动,这些都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成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利的因素。因此,对圣西门的和谐社会理念予以回顾,显得非常有必要。

  它可以带给人们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这里来说,制定相关的法律策略,一定要从这一实际出发,让人们有渴求成功的热情与韧劲,为其供应提供巨大的物质及精神支撑,力争将事业发展好。因此,要实现好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坚持重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三,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及道德途径,将社会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推动社会发展,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道德及教育是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历史经验证明,在社会进步及变革的历程里,社会的和平稳定及国家的繁荣兴盛,都少不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文化及丰厚的道德底蕴作支撑。道德就如同我们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火炬,它会照彻民族前进的道路;道德是百姓奋起的号角,鼓舞大家扬帆的斗志。教育就像水,浇灌万物而又悄无声息,给人的心灵以滋润,给精神以滋养,让人在耳濡目染下得以升华思想,提升自身境界,陶冶道德情操。

  可以说,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历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是和谐的,道德的高尚与否,道德教育的完善与否无疑是必须考量的。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有助于指引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识,可以教化人们心灵,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无论是在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上道德教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圣西门重视道德以及宣传教育,他深刻的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塑造一个良好环境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和教育的宣传,如果是积极的,就可以形成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共识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圣西门思想是在西欧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在当时也只是设想,并没有被付诸实际,放在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是不合理的,但他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是有进步性的,是走在他所处时代的前列的,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虽然思想家圣西门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空想、不切实际的性质,但他永远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的天才充分地预示了证明了无数真理和规律."
  
  5.3 小结。

  总之,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要明辨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梦的实现,坚定社会体制的发展。

  圣西门的和谐社会思想,属于那个时代经济政治现状的真实体现,可是因为他绝不会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再由于达到理想的方式及途径不合理,因此他的理论只能是失败告终。可是他就所提的众多和谐社会理论而言,到现在其价值仍旧非常大。分析他的和谐社会理论,对国家当前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有某种启发及实际意义。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