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美丽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6 共89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个人幸福与生态伦理的相关性分析 
【导论】生态伦理是个人幸福的基础研究导论 
【第一章】个人幸福与生态伦理的关联 
【第二章】个人幸福与环保运动的伦理价值目标 
【第三章】个人幸福的环境正义维度
【第四章】美丽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 
【结语/参考文献】基于生态伦理的幸福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美丽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人类的未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井喷式的环境问题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已经使人类的处境举步维艰。生态环境问题腐蚀人类文明发展根基的威胁迫在眉睫,正如莎翁所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人类文明已经到了生死抉择的关键节点。基于上述背景,党中央提出了美丽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国人的幸福追求。

  第一节 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美丽中国梦的提出

  一、我国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照是否有人类参与其中可以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或是由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消耗掉的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与自净能力而导致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1、水资源匮乏。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 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 220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 1/5,是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 500 个城市中有 300 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 1000 万平方米②,归根结底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而导致我国水资源匮乏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我国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耗费并污染大量水资源。

  2、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 294.91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30.72%.其中,水力侵蚀 129.32 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 165.59 万平方千米。①土地沙漠化也叫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27.4%,近 4 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541 亿人民币。

  3、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每年制造的固体废物以数亿万吨计,而其中得到有效处理、回收利用的却还不到一半,并且在处理的过程中又会产生二次污染。水污染严重,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整体污染情况较为稳定,局部地区水污染加剧。空气环境恶化,全国各主要城市中近一半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除了部分地区外,更是常年亮起红灯,全国各地因空气污染而患病的人口与日俱增;同时不断扩大的空气污染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森林资源匮乏。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行动显示:全国森林面积 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 21.63%.③相比发达国家 70%以上的覆盖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21.63%.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 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④。

  5、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曾经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 12 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 8 位,与此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有 4000-5000 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 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 640 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 156 种,约占其总数的 1/4,形势非常严峻。

  6、海洋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 1.8 万公里,面积为 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 6 900 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 300 万平方公里。③但近年以来,我国海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15%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 1.8 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④。

  二、国人的环保努力与生态困境

  环境保护自从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之后就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首先在环保法规的制定上,我国制定了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1979 年 9 月,我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第五次会议通过后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89 年 12 月 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过十年时间的试行后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专门法及相关资源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制体系。其次,在建立健全环保法制体系的同时,我国政府还高度重视环保制度的执行,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破坏行为,坚决与环境违法犯罪做斗争。目前,中国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 2500 多个,从事环境行政管理、监测、监理、统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的总人数达 8.8 万人。中国各级政府的综合部门、资源管理部门和工业部门也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相应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中国多数大中型企业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负责本企业的污染防治以及推行清洁生产。各部门和企业的各类环境保护人员已达20 多万人。在县级以下单位,我国广大村镇同样开展了普遍的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此外,为保护环境,我国公民及社会民间组织也积极地投入到了环保事业,在“自然之友”、“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参与“每月少开一天车”、“地球熄灯一小时”等生态环保活动,以自己的切身行动为环保事业加分。

  尽管举国上下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仍旧触目惊心。当代国人依旧深陷严重生态困境无法自拔。近年来,雾霾问题、水资源匮乏、食物安全问题的频繁爆发再次为人类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1、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围城”已成常态。2013 年 1 月,4 次雾霾过程笼罩了我国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湖北等在内的 20 余个省(区、市),而在北京,整月仅有 4 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 个城市中,只有不到 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有 7 个在中国。2013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 74 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74 个城市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 3 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 4.1%;超标城市比例为 95.9%②。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不仅严重危害了国人生命健康,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 年 1 月期间的雾霾事件造成的交通和健康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30亿元,其中由于雾霾事件造成的急/门诊的损失约为226亿元,占总损失的 98%③。

  2、水资源严重紧缺,用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的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前列,但却是世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关键因素。《201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中一半为污染状态①;我国的湖泊(水库)水质同样不容乐观:全国 31 个大型重要淡水湖泊中,仅 14 个湖泊水质为优良,17 个湖泊处于污染状态②;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同样不忍直视:2013年,根据全国 4778 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的数据统计,水质优良点仅为10.4%,水质较差点为 43.9%,水质极差的点占比为 15.7%.③我国水资源紧缺现状日趋严重。

  3、环境污染加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首要大事,但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的食品安全也正面临严峻挑战。2013 年广东镉大米事件是自然环境污染荼毒食品安全的最好例证。镉大米就是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是一种金属,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长期暴露会造成嗅觉丧失症、牙龈黄斑或渐成黄圈,镉化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可经呼吸被体内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镉大米正是生态环境遭受工业污染的畸形产物。而现实中除了镉大米之外,因为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仍在不断上演,包括化学农药高残留果蔬、工业污染水产品等在内的大量食品安全事件爆发。这些事件一而再地告诫人类停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党中央的美丽中国梦构想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先进生产力的推动下创造巨额社会财富的同时,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却遭受了非比寻常的破坏。西方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经济腾飞与生态问题严重泛滥并存的现代化,进入二十世纪后,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蹈了西方国家的覆辙。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深刻地体会到了落后发展方式造成的生态环境之殇:全球性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早已将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蚕食殆尽。人们在住进钢筋水泥打造的现代化都市后却开始怀念曾经的绿水青山,渴望过上现代生活的同时保持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人们希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同步发展。

  在我国人民怀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中,党的十八大如期召开并给全国人民送来了朝思暮想的“美丽中国梦”,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2012 年 11 月 8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特别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①。2013 年 11 月 9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②”;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3 年年会的贺信中,***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至此,美丽中国梦承载着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党中央的设计下日益变得羽翼丰满。

  美丽中国梦提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形势,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资源遭到污染、空气质量恶化、固体废弃物围城等环境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不悦,更显着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安全。出于对国民生命健康的关心、对民族、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美丽中国梦应运而生。美丽中国梦反映了举国上下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幸福生活需要的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充裕、精神财富的充盈;幸福生活更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伦理基础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为推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也是个人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只有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实现最大的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个人幸福的意义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缺少了生态伦理幸福,个人幸福的拼图永远是残缺不全的。美丽中国梦不仅仅是建设美丽中国,其内涵早已超出了中国梦的生态表达,是基于生态文明基础对“中国梦”的阐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要求。

  第二节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

  个人幸福离不开生态环境基础,美丽中国梦旨在实现个人幸福,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两者概念、内涵虽然相距千里,却都表达出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依赖与重视。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认为,大自然能够促进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帮助摆脱和忘却食宿生活之累,他指出,人对大自然的审美体验常常处于三种情形:一是以简单地直觉观看自然的形体产生美的体验;二是从人们的理智活动出发来发现和探究自然之美;三是与道德的关联才是产生完美无缺的美的重要条件①。

  一、个人幸福的“自然美”维度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美”的倚重。“自然美”体现为自然环境的形式之美,是自然物的美以及人赋予自然物的内在精神价值②。大凡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生物、风云雨雾、四季景象、日月星相等,只要能够激起人们愉悦感的都可以被看作是具有自然美的特征③。“自然美”是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共同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梦”首先是强调自然风光迤逦、生活环境美好的中国梦、重视追求人类生活环境的“景色之美”,对维持自然风光的外在形式整洁、亮丽提出了要求。只有当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变得美丽和谐、人们能够惬意自在地尽享自然迷人的风光时,美丽中国梦才算真正实现。同样,只有当人们能够体会到“自然美”的愉悦,个人幸福才能完满。人类发达的意识成就了人类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这决定了人类有过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自然美景的审美需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人类正是通过领略、感悟生态环境的“自然美”来获得外在感官的快乐;一旦自然的外在形式之美遭到破坏,人类对自然审美的精神需要将陷入空虚,个人幸福也将因精神生活幸福的缺失而无法实现。

  二、个人幸福的“生态美”维度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性其次表现在对“生态美”的倚重。“生态美”指的是是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物的美,是和谐的整体生态系统所显示的审美意义①。与“自然美”体现自然环境的外在形式之美相比,“生态美”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内在和谐生态关系之美,反映了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要求。因此,“生态美”是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根本要求。

  美丽中国梦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形式之美,更是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之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是确保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完整,也是确保自然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生态美”决定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底线,只有自然的“生态美”得到保障,人类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个人幸福的创造根本上也依赖于“生态美”,人类需要借助自然的“生态美”为人类物质、精神等基本需求的满足保驾护航。幸福是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精神充实感,人类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自然的“生态美”首先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幸福需求的关键所在;其次自然的“生态美”决定了环境的“自然美”,“生态美”是“自然美”的生命之源,只有当保障自然生态功能正常运作的“生态美”不受到破坏,环境的“自然美”才得以长存,个人幸福的审美需求才能得到有效满足。所以,保护好自然的“生态美”决定了建设美丽中国梦、实现个人幸福的成败。

  三、个人幸福的“人文美”维度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性还体现在对“人文美”的倚重。“人文美”指的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及核心部分,包括先进的价值观与及其规范;一切因为人的文化活动而给人以美感的,都可以称作人文美。人文美是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最终归宿。美丽中国梦强调了人类文明的生态基础,个人幸福强调了对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满足,保护生态基础、实现个人幸福究其根本都将归结于“人文美”维度。美丽中国梦是人的自然化与自然人化的过程,是自然之美、文明之美的统一;美丽中国梦的内涵不止在于自然环境的形式美与生态美,同时也对培养人类的生态伦理思想、意识,弘扬生态伦理道德、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提出了要求。只有兼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美丽中国梦才算真正实现。个人幸福也高度重视“人文美”,个人幸福必须借助“人文美”才能实现。个人幸福是物质充裕、精神充实、环境美好的幸福,个人幸福也是注重“德性”的幸福。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只是自然权益的代理人;人类既为了自身利益需要保护自然,人类也需要出于尊重、维护自然的内在价值而保护自然。重视德性的“人文美”不仅是个人幸福的应有之义,也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创建美好生态环境基础的保证。人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充裕与精神充实的幸福,更是道德完善的德性幸福。相较于生态环境的“自然形式之美”与“生态功能之美”,人类的“人文德性之美”能够带给人类境界更为高尚的幸福。幸福只有在人类德性的浇灌下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第三节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与个人幸福

  一、以社会制度建设促进个人幸福

  个人幸福需要建立在生态美好的环境基础之上,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个人幸福需要借助社会制度建设。

  强化社会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增强制度意识,从人类思维、观念上加强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制度是人们为达成一定的目的而制定出来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的规定和标准以制度规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增强制度意识就是要使人们从意识、思想、观念上重视制度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个人幸福生态基础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促进人类在思考决策、贯彻执行时坚持制度意识,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完善制度,克服人类生态环保实践的随意性,以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维护幸福的根基。其次是健全制度设计,以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为自然环境提供全方位周密保护。健全制度设计是强化社会制度建设的核心。美丽中国梦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这既是人类面临沉重生态压力的无奈之举,也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必然选择。美丽中国梦是一项牵涉面极广、涉及利益关系纷繁复杂的浩荡工程,人们必须克服凭经验办事、任性妄为的做法,而要按照统一目标制定健全的法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制度体系,以多维视野解决复杂多变的生态难题、以完善的社会制度建设夯实个人幸福的生态基础。最后是狠抓制度落实,以实干追求实效。健全的社会制度设计能够为美丽中国梦、为个人幸福的实现提供扎实的制度根基,但制度只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出对人类实践行为的引导、规范作用、才能保护好个人幸福的生态基础。为此强化社会制度建设需要加强民众对相关法律、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制度等的宣传学习,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析、解决,切实维护社会制度的严肃性。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个人幸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生态文明建设对个人幸福的影响可见一斑。导致人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来实现个人幸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正是人类历史上反生态的经济活动的结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率先推动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实现人类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唯经济总量论成败”的功利观念,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纳入到社会经济建设目标之中,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要实现生活方式的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是惠及大众、泽披天下的壮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人们改变反生态的生活方式、共同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人们必须改变“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习惯,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次要实现社会制度的生态化。社会制度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社会制度的生态化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制度的生态化首先是经济制度的生态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自然环境;其次是政治制度的生态化,借助“绿色政治”推动环境保护;再次是文化伦理制度的生态化,以生态伦理文化的百家争鸣传播生态智慧;最后是法律制度的生态化,借助律法的权威扞卫自然的威严。

  三、以生态道德建设增进个人幸福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人类的生态道德水平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人类的生态道德愈是高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也会愈加全面,人类赖以为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美丽中国梦既是自然之美的中国梦,也是人类德性之美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梦对个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视会筑牢个人幸福的自然生态基础。

  提高人类生态道德意识,自觉维护个人幸福的生态基础。人类幸福的环境基础除了需要依靠社会制度与科学技术的保障之外,还需要人类主观道德意识的作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酿成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发挥生态道德意识的指导作用。只有培养、提高人类的生态道德意识,让人类主动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整体关联性,人类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保护自然环境以位个人幸福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普及生态道德实践,以实际行动增进个人幸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类的生态道德意识需要在生态道德实践中培养、提高;人类的生态道德意识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作用也需要借助生态道德实践来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个人幸福作为一种精神满足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物质基础与稳定的自然环境之上。人类的生态道德实践是抵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和谐的实践活动,生态道德实践的广泛开展势必将对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与完整产生实际效益,从而为幸福的实现提供有利的现实物质基础与生态环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