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社区“第二课堂”教育事业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时间:2016-12-09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946字

  第六章 结语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进行了社会学视角分析,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目前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作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社区"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发展路径和措施,但从整个社会教育、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的理论研究来说,本人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论是运用社会学理论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囿于理论不足和实践不深之困惑,因而难以得出价值较大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只有多方力量联手,群策群力,形成制度,完善方案,紧抓落实,才能把发展和完善"第二课堂"教育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之中。作为政府,有必要从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社区"第二课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各种有利的保障;作为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正视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应该深刻认识到第二课堂存在的重要性,自觉将它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并积极支持和引导第二课堂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完善办学质量,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制度体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认识到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新一代青年学生,服务社会发展,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回避。通过对 N 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社区"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对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支持,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2]杨昌勇,郑淮。教育社会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5]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6]孙桂华。社区学院实践探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7]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王政彦。终生学习社区合作网络的发展[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9][美]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学校与社区关系[M].周海涛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0]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1]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经典读本(上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科学出版社,2007.
  [15]叶忠海。社区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6]叶忠海。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2005.
  [1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18]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华夏出版社,1995.
  [19]张远增。可持续发展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0]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
  [21]苏民。面向 21 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成人教育,2001.
  [22]叶南客。中外社区教育比较研究的三个向度[J].学海,2002.
  [23]张志松。社区教育发展及其模式浅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24]孙庆民。社会交换资源理论评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
  [25]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 21 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26]阮李全,冯子轩。论我国社区教育体系的建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7]陈晶晶。和谐社会构建下的社区教育功能及实现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7.
  [28]陈晶晶。和谐社会构建下的社区教育发展趋势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
  [29]林天文。发展社区教育,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0]顾东辉。"社区教育"的概念构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1]黄云龙。中国社区教育的两个飞跃[J].教育参考(上海),1994.
  [32]王泽龙。学校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J].学习月刊,2010.
  [33]冯莉。浅议如何构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34]冯必扬。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J].社会科学,2011.
  [35]李明阳。论教育公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6]邵泽斌。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2005.
  [37]张方。简论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
  [38]宋红生。陕西省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价值工程, 2011(16)。
  [39]刘文洁。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1(05)。
  [40]李宾,董永辉。浅谈高校农林专业类学生第二课堂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4)。
  [41]王晓如,贠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
  [42]张科。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4)。
  [43]况花荣,刘波兰。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信息, 2010(21)。
  [44]邱裕明。产业化的课外辅导价值何在[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10)。
  [45]刘兵。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46]朱天慧,康少军,卓潇。辅导班火爆成因:社会学视域下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6)。
  [47]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48]朱哲。应试教育下,课外辅导能为学生带来什么?[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
  [49]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 2008(09)。
  [50]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4)。
  [51]苏民。面向 21 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成人教育,2001.
  [52]贺永锋。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
  [53]朱计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54]任永方。面向"共赢"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探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
  [55]赵新宇。吉林省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56]王培坤。对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优化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57]王海霞。合肥市高中生课外辅导的文化冲突研究[D].安徽大学,2012.
  [58]赵冬。城镇中小学课外辅导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59]杨睿。小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60]文彦晶。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61]曹舒婷。校外教育的乱象、原因和管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62]许美玲。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现状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
  [63]李水山。韩国课外辅导"高烧"难退[J].基础教育参考。 2010(03)。
  [64]楚红丽。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之背景特征及个人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