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思考(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18 共6899字

  2. 4 对国外的相关研究

  从2010 年到2014 年,我国教育技术对国外相关研究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11 年 ~2012 年间出现的回落现象; 2013、2014 年研究兴趣重回高峰,分别达到了 38 篇和 36 篇论文数( 见表 3) .在这期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涌现,成为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也给教育技术研究者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挑战。2015 年由于现有资料的限制,没做统计,但较之前 5 组数据,笔者相信我国学者对国外教育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进程将不断加深。【3】

  
  2. 5 研究方法

  同整个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我国目前教育技术的研究还处在重质性轻量化、重思辨轻实证的阶段。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文兰教授曾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归为“哲学思辨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等四类[3].而且在大量的合理细分和定期统计分析与比较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 我国对教育技术研究多采用定性和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和概念层面的逻辑探索,而美国研究者们则更青睐于采用定量式的客观研究以探求具体事实的一般规律。因此,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单一和固化趋势比较明显,应尽快使综合研究方法多元化。

  3 反思研究现状

  首先,研究主体较单一。教育技术出现之初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后来被移植到教育领域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到目前为止,尤其是我国,学者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几乎全都是将其置于教育科学这一背景之下。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主要是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而这些教师大多被学校的繁杂事物所困扰而无暇倾心于研究,更没有太多时间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熏陶,于是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研究困境。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循环脱节,同时限制了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传播、运用和认可。

  其次,研究范围狭窄。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对国内相关问题的探讨,研究范围显得封闭而狭窄。而广阔的视域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是有益无害的,教育技术也不例外。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学科之间的互通和反哺必将深化教育技术研究视点的扩张。

  再次,研究主题多变。受国际大背景和国内软硬件条件的影响,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主题面临多变且不深刻的危机。一方面要接轨,另一方面又要兼顾现实运用,曾一度出现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误读”.不但没有提高教育教学的绩效,反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唯有在信息潮流中保持清醒的自知,才能不被信息社会的“白色巨浪”所折服。

  最后,对外关注不足。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现实情况的制约,我国对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教育技术的认识和介绍上,而这些认识往往是基于外文资料的翻译整理,或者短期的国外经历而进行的经验性描述,缺乏长期的实践性考察而得出结论难免会出现信息传递中的“干扰”和“失真”.因此,加强对国外的关注不能仅停留在文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更多的应该是参与到国外教育技术的真实情境中,亲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悟,去获得行之有效的进行本土化实践的方法。

  此外,研究方法陈旧。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还是没有逃离重质性和思辨、轻量化和实证的传统研究范式。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往往蕴含着研究的可行性、信度及效度,甚至决定着一项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最终影响着研究的价值。因此,寻找和使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来说十分必要。

  4 提出对策措施

  4. 1 理论探寻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走出书斋,走向“田间”

  笔者以为,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因此,呼吁理论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向“田间”,进入到活灵活现的教育技术现场中求证疑惑、践行理论。同时号召实践探索者静下心认真体会理论的意义,并将他们的宝贵经验记录,以便更好地升华理论的实践价值。这样才能有利于拓展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思路,扩大研究主题。一种理论总要基于宏大的普适性问题而提出,几乎不受特殊的具体实践所限制。所以,只有突破理论的樊笼,走进实践场域中,才能创造出更契合实践的理论,才能更好地让理论去指导实践。假如没有现实中的实践对某种理论作出回应,这种理论就有可能是悖论而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也一样,对基本理论的研究应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种理论,从 AECT'94 到AECT'05 定义的演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 2 立场的解构与重构---一种无立场的立场行为

  无立场论大概说的是不偏袒向任何立场,而是从问题开始重新思考问题的可能性,即对现有立场进行解构,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重构新立场,并不是没有立场的随风倒[4].可见,这种无立场论的指导,便是扩大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范围应具备的思维方式之一。“本学科的热点总在切换,或者陷入技术追新,或者习惯于‘学术依附’关心别人的做法胜过追寻自己的本土化道路。”[5]因此,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中,无论是对基本理论的探讨,还是对技术支持的革新,甚至是应对各种新视野的冲击,都可以借鉴这种“无立场”精神,即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解剖该事件,针对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重构立场,最终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道路。

  4. 3 多元交融与本土化---理念在先,行动随后

  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主题的确立,应树立一种多元融合和本土化的理念。任何一项研究都应有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任何主题允许不同维度的发声,但任何发声都要为主题而作为。需要有新内容的不断注入,但更需要将新事物进一步消化和内化的研究,这样才能从不同深度和广度彻底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避免研究出现蜻蜓点水的弊端。因此,我国教育技术研究主题的确立不在于盲目追新,而在于稳中求新。

  4. 4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把握国外机会,守护国内天然

  教育技术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发展壮大的,其研究主体和研究视角必然来自多重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信仰上,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从本国实际出发,还要善于结合国外相关模式,去粗取精,而非全盘接受或否定。同时,加强我国同国外发达国家间教育技术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借鉴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争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教育技术进入我国至今,我国研究人员对其探索方兴未艾,已有多所高校成为教育技术的研究重镇,出成果,出人才,氛围浓郁。故把握国外机会,守护国内天然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4. 5 整合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概括化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与技术的多元多维融合体,既有教育的品性,又有技术的格调,其研究方法是交错相融、系统整合的。在具体研究中,应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系统化、多元融合的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随着田野研究的兴起,可以在许多文献中见证实实在在的信息化课堂,尽管这样的课堂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但是研究者的实证态度却得以验证。总之,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概括化,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用的,而且有助于个人科学思维模式的养成。

  5 结语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先生所言“如同生本教育方兴未艾一样,现代教学技术也在发展”[6].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仅仅把知识的获取局限在由教师那里单项输出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运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等使学习的方式、途径与方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本文仅以取样于核心期刊的研究方式,管窥了我国教育技术近5 年来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述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虽然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但也为我国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育技术研究者应努力克服困难,积极突破困境,加强合作交流,构建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的教育技术学场域。

  参考文献
  
  [1] 360 个人图书馆。 微课与微课[EB / OL ]. (2013-12-10 ) [2015-03-26 ].
  [2] 祝智庭。 教育技术研究国际趋向 [EB / OL ]. [2015-03-26 ].
  [3] 张文兰,刘俊生。 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0) : 13-17.
  [4] 赵汀阳。 思维迷宫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3-116.
  [5] 郑小军,杨满福。 中国教育技术学科领军人物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兼论第四代学科带头人的特征与使命[J]. 电化教育研究,2010,(7) :3.
  [6]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9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