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社会教育与亲子类节目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时间:2016-06-1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45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亲子类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社会教育与亲子类节目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第三章】社会教育环境透视
  【第四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第五章】对亲子类节目的内容分析
  【第六章】亲子类电视节目中体现教育功能的设计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亲子类节目的社会教育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赢在起点"这些让人颇为心动的早教口号撩拨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神经,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

  我国的早教市场于 1998 年开始萌芽,十几年来,早教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版图中最亮的一颗星。在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关注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例如:"城镇化教育"、"教育消费升级"、"80/90 父母"等等,由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学习,早点进入教育模式。笔者配合上海市著名早教机构鲱鱼宝宝做过一个感恩节活动策划,发现高昂的学费无法阻拦家长趋之若鹜的脚步,一个普通的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孩子。是什么原因使家长把孩子带去早教机构?是否家庭教育的欠缺是原因之一?笔者由此联想到了时下最火的亲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从而进行进一步调查与研究。

  各类早教机构,儿童学前培养机构的泛滥使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传统教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途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需要。按照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思路,"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1]社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对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影响;狭义上,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2]

  置身于全球化的时代,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变革,教育渗透到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社会教育变得更被人们所重视。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社会教育通过优秀的亲子类电视节目媒介传播的方式来促进家庭教育。电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电视节目为媒介载体对社会中的父母产生影响。《爸爸去哪儿》这一档电视节目给了家庭教育一个实际范例,给社会中的父母一个教育孩子的真实模版,使电视节目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参考。因此,社会教育通过节目的形式对社会中的家庭教育质量起到补充与促进的作用,社会教育中应该大力提倡亲子类节目文化的发展。并且通过对社会教育化体系的不完善的发现,呼吁尽快完善与规划社会教育化体系,使其切实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通过对节目的解析,肯定其优秀之处,并提供建议。本文广泛运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电视传播学等理论,以期对教育研究进行多视角多角度的分析,提出针对教育领域的相关传播理念和发展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社会教育研究方面的空缺。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发现优秀的亲子类电视节目,使其受到社会教育的重视,并大力推广。促使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渗透于社会当中,让父母认识到社会教育的方法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受到良好的影响后,其又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健康成长后的孩子将来会投身到社会当中,去影响社会,也影响社会教育,最终产生无限循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将在优秀媒介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从笔者对早教机构的观察伊始,结合教育实际理论,对社会教育视野下的亲子类电视节目进行分析与深入探讨。通过资料的查阅与整合,发掘社会教育的研究理论相对贫瘠,从而确立研究思路,既对社会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呼吁构建社会化教育体系,又对亲子类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本研究拓宽了研究的广度,也同时增加了研究的深度。

  从研究的广度看,本研究切实整合了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理论进行例证。虽然不少文献都针对《爸爸去哪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但是本研究上升到教育层面,提出了对亲子类电视节目教育功能的建议,拓宽了研究的广度。

  就研究的深度而言,本研究以《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类电视节目为载体,抛砖引玉引出了对社会教育的讨论,依据部分教育理论,总结并归纳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查阅文献可知,鲜少有文献提及"社会教育",本文呼吁完善社会教育化体系,并一再强调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研究深度。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早教机构的观察,以时下最火的一档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解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概念,归类其特征,并发掘二者与亲子类电视节目之间相联系。并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个案例的内容分析,发掘节目存在的教育问题,提出对于亲子类节目如何更好地体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建议,最终梳理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

  第 2 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国内社会教育研究状况

  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一本较为权威的社会教育学,没有一本较为系统的中国社会教育史。教育本身被各类学者研究,但是"社会性"的教育研究相对较少。

  社会教育反映出现代教育制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也反映出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反映出文化上"一元与多元"的关系。[3]对社会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从概念,现象调查等方式研究的颇多。

  1.从概念上分析社会教育。

  依据侯怀银等人在《教育时报》上所说: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无论是政府,团体或私人,只要它是对社会成员实施了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第二,社会教育实施的客体,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而不是针对某一个特殊群体;第三,实施机构和场所包括公私立学校和社会文化机构;第四,社会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独立的教育机构。应该与学校教育平等看待。 [4]

  此文献是从社会教育的起源出发,分析社会教育的历史渊源,再从社会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着手,发掘它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尤其是与家庭教育的区别,他认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探讨社会教育问题,也就是探讨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所发挥的教育功效,探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对人发生有意识的教育影响;而与之相应,也对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即要关注各项社会制度在制定和施行过程中的教育意义,要明确各级社会组织机构或私人团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教育责任。[5] 此文献侧重于对社会教育的研究意义进行探讨,树立社会教育的这种理念,其对于解决教育效率问题、加速人的社会化等问题,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现象上分析社会教育。

  除了从概念上阐述社会教育,还有从现象上来多角度分析社会教育,例如: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的调查分析,强调社会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缺乏重视和公平对待,针对现状,转变观念,制度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净化大众传媒。[6]再比如:公益广告社会教育作用研究,通过对公益广告产生,发展的历史性回顾,证明公益广告对大众存在文化引导,负荷社会公德,秩序等方面的文化信息,辅助社会教育。[7]通过以上文献总结分析,社会教育的相关文献较少,其讨论的重点离不开教育实质,它的概念尚未统一定义,但是它所反映出的是与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等)相关联,它的概念与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

  2.2 国内亲子类电视节目研究概况。

  根据中国知网文献调查,针对电视节目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类:(1)按节目类型分: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职场类电视节目,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科学教类电视节目,戏曲类电视节目,儿童益智类电视节目等。(2)按某一个角度分:

  法律角度,提出通过著作权法保护或者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畴或者兼用相关法律进行多元化保护[8],受众心理角度,探讨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过程中是否如电视制作者所预期的那样接受电视节目的教化,以及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保证其传播效果加注在节目中的吸引观众的传播策略。[9]策划角度,针对我国目前农业电视节目的制作机制,以及当前电视节目的传播内容,并结合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去讨论农业电视栏目的现状和农业电视节目的定位,特别是公共电视媒体对农业电视节目的设置,以及机制的建立和资源的配置、包装和推广等环节,进而来确定策划农业电视栏目定位的方向等。[10](3)按整体概述分:基于整体,宽泛概念进行阐述等等,例如对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研究。[11]

  在普通电视节目的基础上,亲子类电视节目属于综艺节目一类。亲子类电视节目的数据分析如下:大部分是以亲子关系为基础进行研究,例如针对幼儿亲子关系的分析(赵婷婷,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单亲家庭亲子关系特征研究(李泽志,四川大学)等等,它们的论述角度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范畴。

  综艺范畴内的亲子类电视节目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相对有影响力的例如深圳卫视 2003 年开播的《饭没了秀》,它以 3-6 岁的儿童为主体,以脱口秀和真人秀为表现形式从 2003 年开播延续至今,目前已跻身全国娱乐节目十强,而且节目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日益扩大(参见《声屏特色》2011 年 12 月下);浙江卫视2014 年开播的《爸爸回来了》等,《饭没了秀》在中国知网的论文篇目数量为 2008年的 2 篇至今共 60 余篇,《爸爸回来了》开播时间相对较近,论文篇目少,加之与《爸爸去哪儿》雷同,研究价值相对较小。而在知网中输入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有效文献为 2013 年的近 500 篇,2014 年的近 3000 篇,它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具备研究价值。

  在所有亲子类电视节目的研究中,以《爸爸去哪儿》的个案研究为主,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关于该节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总体上分析《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经验。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李国聪较早地发表了《〈爸爸去哪儿〉何以走红荧屏》(参见《电影评介》2013 年九月下),文章从节目内容和营销策略两个层面分析该节目的成功原因;以《爸爸去哪儿》为出发点探讨电视节目海外版权引进与本土化创新的关系。《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看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参见《中国传媒科技》2013);从节目中的某一点分析,参见《爸爸去哪儿》热播对我国综艺电视节目发展的启示,从节目的传播环境与传播内容分析,对《爸爸去哪儿》的内外部环境和具体传播细节进行解读。[12]

  随着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且向着多元化发展。

  2.3 文献总结与研究展望

  依据以上对文献的总结,结合笔者自身对教育学,社会学与传播学等领域的思考,选择基于社会教育视野背景下,以某一特定亲子类电视节目为例的电视节目研究。从教育实际出发,对节目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并提供若干建议。整体内容不脱离节目本体,从节目中筛选精华与亮点,依次阐述。凭借《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刚播出的余热未褪,全民依旧在对此节目进行热议,在此良好契机之下,教育背景囊括进电视节目,强调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此节目提出相关建议。

  由于所学领域有限,不能从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领域角度分析节目,故而研究有限。望之后的研究可以针对《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电视节目有一个整体的各个角度的全面分析。另外,随着《爸爸去哪儿》两季的火热播出,针对两季节目内容的对比文献较少,望之后的研究能将二者进行对比,总结经验,为节目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有所建树。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