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班主任工作坊组织定位与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42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班主任专业培训发展研究
  【第一章】我国班主任工作坊存在的问题研究绪论
  【2.1 - 2.3】班主任工作坊的理论基础
  【2.4  2.5】班主任工作坊组织定位与特点
  【3.1  3.2】班主任工作坊成立背景与运行机制
  【3.3】 “七色彩虹”、“漫步者”班主任工作坊的成效研究
  【4.1】班主任工作坊成效之原因分析
  【4.2】班主任工作坊在实践中的挑战与发展性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班主任能力提升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4 班主任工作坊组织定位

  2.4.1班主任工作坊作为教师共同体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特征和组织原则

  教师共同体是指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人员等人员借助网络、会议、访学等手段,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自愿组合形成的教师组织。教师共同体与以往的教研组、备课组等传统教师组织最大的区别是它偏重于教师的自愿组合,比这些组织涵盖的成员更广泛、更富有活力。

  班主任工作坊具有教师共同体的明显特征:第一,所有参与到班主任工作坊的老师都是自发自愿参加的。第二,组织内部各成员地位平等。各个成员不管是大学研究者,还是学校优秀班主任,进入班主任工作坊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平等对话与互动。第三,魅力权威领导和成员自律。班主任工作坊没有制度化的奖惩措施,对其领导主要依靠发起成员的魅力和成员之间形成的凝聚力。

  根据班主任任工作坊作为教师共同体的特征,归纳班主任工作坊应具有的组织原则如下:(1)平等自愿原则。班主任工作坊的成员在了解班主任工作坊的基础自愿参与其活动,不强制,同时也有选择退出班主任工作坊的权利和自由。班主任工作坊内部没有等级,不按参加的先后顺序定级别或以参加者原有身份安排职位,所有成员在班主任工作坊中的地位在理论上是平等的,至于每个成员在其他成员心目中所拥有的心理地位是由其本人在工作坊中发挥的作用和活动中表现的能力而逐渐形成的。(2)建立友好、信任、平等氛围的原则。在友好、信任、平等的共同体文化氛围中,共同体内部的成员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研究。班主任工作坊要重视各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和组织氛围的建设,用组织氛围与文化来引导和协调成员的活动和行为。

  2.4.2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学习型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特征和组织原则

  国外的研究把学校学习型组织特征的主题词概括为7个“C”,即(1)持续不断(Continuous)的学习:从经验学习,向同伴学习;(2)亲密无间(Collabrative)的合作:彼此支持,良性互动;(3)彼此联系(Connected)的网络:组织内外信息渠道畅通;(4)集体共享(Collective)的观念:学习成就的分享;(5)创新发展(Creative)的精神:开拓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6)系统存取(Capturedandodified)的方法: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7)能力培养(Capacitybuilding)的目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班主任工作坊作为班主任互相学习与合作的组织,符合学习型组织的标准要求。(1)班主任工作坊是建立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础上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为目的的组织,其本身就具有合作文化氛围。(2)班主任工作坊扎根于一线学校,是班主任长期地、持续地学习平台。(3)班主任工作坊通过合作研究、行动研究引导中小学班主任实现自我更新式发展和自主研究的路上来,促使教师们实现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这是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最大特点。

  根据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学习型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特征,班主任工作坊应具有以下组织原则:(1)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为原则。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学习型组织,目的是促进班主任更全面的发展,使其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情感和专业素质的提高。(2)以培养班主任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原则。班主任工作坊的主要成员是教学一线的中小学班主任,大学教育研究者引导她们对研究感兴趣,学会研究,最终促使其自主自觉地进行学习与研究,避免“被卷入”、“包办研究”等。

  2.4.3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校本组织所具有的组织特征和组织原则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一种大学文化与中小学文化相融合的一种互动,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合作性,二是主体性,三是生成性。班主任工作坊作为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学校双方共同发起,合作双方基于内在发展需要而共同启动的,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合作成立的校本组织,遵循以下原则。

  (1)重视教师原有教育教学经验。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其头脑并非“教育理论的空白”,而是有自己的经验、创造的潜能。因此,班主任工作坊的活动组织中,关必须重视班主任自己的主动建构,鼓励他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2)追求完全意义上的合作的原则。大学研究者与教师平等的合作关系是班主任工作坊保持活力的根本,合作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友好的、双主体的伙伴关系,建立进行多维度的、立体的、综合的合作。(3)重视理论实践的双向建构原则。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也都拥有同等的话语权利。

  2.5班主任工作坊的特点

  2.5.1活泼性

  班主任工作坊不同于传统班主任培训或组织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的“趣”“乐”“松”,充分体现了“活泼性”.“活泼性”主要是针对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第一,传统的班主任教师发展和培训模式过于严肃,培训者与培训的参与者常常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造成对立关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一种尊本位与师道尊严,另一方面是在大学学者权力泛化的背景下,老师们很多情况是在仰望专家,其实内心未必是真实的幸福,而专家们以为自己是专家,其实内心未必有底气,所以一百人的培训课堂,某位培训者很严肃的讲着他的培训内容,底下的培训者早已骚动不安,但是没一个人敢提不同意见,所以双方的角色非常严肃,方式很单一,效果没有活力,没有乐趣。第二,针对当代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死结-累。笔者在与中小学老师接触时,压力巨大,疲惫无力,消极应对,惯性生存,职业倦怠,幸福感下降等都导致了老师们的累,不但身累,心里更累。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只一味的“给予”“要求”,以至“以累治累”,效果堪忧。因此,班主任工作坊坚持“活泼性”,让参与者在多元丰富地活动中感到放松、有趣、快乐,从而达到消除研究者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对立关系,滋润班主任教师疲倦的心灵的效果。
  
  2.5.2自然性

  自然性是班主任工作坊突出的特点。此特点的针对现代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急于求成的现状而提出。自然性吸收了道家的自由、逍遥之精神,提倡一种看似“无为”的方式去促进人的灵性的舒展,以闲暇、自由之状态使班主任在轻松的感觉中得到发展。同时,把握张弛有度的发展节奏,追求自然而然的人的真实的变化,而非刻意求之的表面的、形式的成效。自然性既是过程之追求,也是结果之展现。

  2.5.3艺术性

  由于各种残酷的现实条件的限制和压制,当代学校教育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压制生命、泯灭灵性的做法,以至于有激愤而清醒的教育思想家批判当代教育是“个体生命的屠宰场”.针对于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场域中生命价值缺失、生命灵性抑损的现实状况,班主任工作坊提出艺术性,因为艺术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有着不可取代的教育作用,它具有非凡魅力,可以使人突破理性单值性的界限,艺术滋润着生命,有利于激发个体灵感,焕发其生命的活力。同时,教育本就是“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灵魂触动一个灵魂”,在教育过程中本就存在着一种美,教师和学生只有领悟到了教育生活的内在的美本质,他们才能真正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自由本质和真实自我,优美而惬意地展开自己的人之为人的本质。因此,班主任工作坊中融入多种艺术因素,例如音乐、舞蹈、话剧等,让参与者感受艺术之滋养,体验艺术之魅力。

  2.5.4平等性

  班主任工作坊特别强调营造开放、宽松、支持性的氛围,以便每位成员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各个成员在其他正式组织中可能是领导与被领导、上下级等关系,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老师可能是“培训”和“被培训对象”,但在班主任工作坊内部,参与工作坊活动的时候,各成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在交流中,没有权威,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的对话,继而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在布置的任务中,每个人都要按时完成,否则进行惩罚,不允许任何人搞特殊。在这种支持性的平等氛围中,成员们去除防御心理,在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获得专业知识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2.5.5综合性

  综合性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特殊素质。班主任之所以是班主任,他与任课老师最大的区别在于综合性这点。首先,班主任要直面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他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生活。其次,班主任需要同时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与各个学科老师的关系,与教学生活的关系,与整个班级生活的关系。最后,班主任自己的班级生活,闲暇生活,家庭生活,学科教学生活是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班主任是生活的艺术家,活动艺术家,教育艺术家。传统的班主任成长使得班主任气质很难提升,有时候死气沉沉,气质抑郁,身上没有活力。而班主任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的活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讲过,个人怎样表现他们的生活,他们就是怎样。因此,老师们怎样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就是怎样。班主任工作坊就在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充分体现着综合性这一特点,将动与静结合,身与心统一,手与脑并用,言与行一致,从而培养属于班主任的综合的气质。

  2.5.6开放性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O.F.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中曾提到开放的问题原则的思想方法,他认为“我们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我们始终处在不断探索之中,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也不断需要有新的方法,因此无论是我们的认识(包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还是我们的方法原则都不应当是封闭的,而恰恰相反是应当开放的。每一点对人的本质的新认识,包括其他学科对人的新认识,每一种新的观察方法,都应当被我们吸收进来。”这点与班主任工作坊开放性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班主任工作坊由李伟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的最初的一个构想到现在的一个实践组织,它不是一个已发展完善的静止的组织,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吸纳、不断更新的动态组织。无论是从活动组织的内容、方式,它都是在不断地更新,吸收企业、娱乐、军队等各个领域的理念,结合教师教育的独特特点,从而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另外开放意味着不固步自封,意味着要“走出去”.李伟博士以及班主任成员们常常外出交流学习,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结合班主任工作坊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和属于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关标签:班主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